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成本范畴     
一、实际成本和主体成本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投入和产出的统一。要获取一定量的物质产品,人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或牺牲。成本的最一般定义就是生产商品所付出的代价。 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看,生产者获取商品付出的代价就是劳动的耗费,既包括过去积累劳动——生产资料的耗费,又包括现实生产过程的活劳动的耗费。劳动耗费是生产商品实际付出的代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称之为实际成本。他指出:“商品的实际费用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价值或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①商品的实际成本不以生产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在任何社会形态,商品的实际成本都表现为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关于商品生产的问题,是一个禁区。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和设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以后,就没有商品生产了。他这段话是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讲的。“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份存在着。”由于这个原因,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没有商品生产的。一直到现在,它变成了一个禁区。这个禁区是逐步在打开。  相似文献   

3.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所进行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而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进行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换。整个过程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自然与社会交错地运动着,这就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提供基础。 早在1844年,马克思已经开始探索,在人类的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是以异化的形式)和工程的方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的自然界,从而,历史本身是自然界产生人类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象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人本身是自然科学的直接的对象,自然界是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新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自动化有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又把生产自动化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所谓“无人工厂”“无人车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给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带来的新变化,掀起了一股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逆流,大肆宣扬“技术创造价值”“机器人创造价值”的谬论。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认真加以考察,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质的规定性在资本主义关系被消灭之前是不会改变的。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每个阶段又有自己的特点。就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生产,也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的。马克思的说明是有代表性的。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 这种社会的特点,恩格斯也作了简要的概括,指出:“直接的社  相似文献   

8.
一 商品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最重要部分。把充分发展了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相等同,是贯穿着《资本论》始终的一个思想。马克思当然知道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不同,前者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现象。但是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只有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才成为典型的生产形式。在马克思看来,“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研究,均认为当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以后,也就是在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存在了。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恩格斯也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作过这样的分析——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外部对立的形式.在商品经济的上述矛盾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其它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就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兼与叶祥松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学派和重农学派都强调某一产业劳动的重要性,它们是引导劳动投向和产业发展的理论,这在商品经济的早期阶段,即形成统一的市场以前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形成统一的市场以后再片面强调某一产业劳动的重要性就没有合理性了。斯密的生产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本质关系,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的本质关系,具有反资本主义的意义。他们的生产劳动理论都具有革命的意义,这在阶级之间尖锐冲突的条件下是极有价值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冲突已经归于消灭,这时候生产劳动理论中的革命意义就失去价值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哪些劳动创造价值这应当用生产目的理论来说明,即凡是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就都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简单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出发点郑怡然马克思论证了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后,提出了价值的“质”的学说,指出形成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人类劳动。紧接着,马克思在解决抽象劳动的计量问题时,又提出了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来计量抽象劳动量的思想。各...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7):19-25
自由是人的最高理念,更是人的生存状态。自由不是价值,而是价值的前提。马克思的自由是劳动的自由,马克思批判资本的自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自由,而颂扬的是劳动的自由,马克思肯定劳动的积极性,批判劳动的消极性,主张积极劳动和消极劳动的统一,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自由,劳动也必须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存在自由,马克思的劳动自由是能力自由和权利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要成为资本,具有资本属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其价值及其价值增殖;二是它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价值及其价值增殖必须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占有。资本主义私有制不能使劳动力成为资本;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难以使劳动力成为资本,只有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才能使劳动力成为资本。劳动力具有资本属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有制改革需要以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为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 ,当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研究的生产劳动 ,主要是指体力劳动。虽然马克思也曾提出和研究过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问题 ,但那只是作为对体力劳动研究的延伸来进行的。他所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而研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因而 ,我们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学说 ,并摒弃最近数十年来形成的对生产劳动的传统而又片面的看法 ,从而重新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的研究和认识。一、正确把握我国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全新的观点:1、马克思没有提出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2、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的前提和基础是雇佣劳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都是雇佣劳动。3、马克思有两个生产劳动定义:一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物质产品生产领域里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也即物质产品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劳动;一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也即资本主义劳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这一点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里讲的最清楚。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在讲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时,他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以下简称生产劳动理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然而,它的某些原理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如何有效运用,在经济学界引起了不少分歧。因此,扼要地重温一下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两层意义上看待生产,他的艺术生产理论也是在两层意义上提出的.但还带有浪漫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的背景,由此形成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三重内涵,即:物质生产制约下的精神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一种生产;自由的精神生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两层意义在本雅明、布莱希特、阿尔都塞、马歇雷、伊格尔顿等人那里得到了发展,但又受到鲍德里亚等人的挑战.因此,恰当地厘定马克思说法的多重内涵与语境,有助于认识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