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瞿奂 《统计与决策》2006,(16):12-14
通胀目标法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采用.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角度对通胀目标法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以此总结出通胀目标法中值得我国在今后货币政策改革中借鉴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管薪酬治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现有文献对高管薪酬差距的研究甚少.文章选取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首次将企业生命周期变量引入到对高管薪酬差距的实证研究中,从企业特性角度分析了对影响高管薪酬差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的深层次原因.采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中国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对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工业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际上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大量引进外资导致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深刻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从微观主体视角,采用新的货币政策度量指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标志,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一、理论基础及变量的选取(一)理论基础货币政策有效性是中央银行、资本市场、政府、厂商和居民等多主体决策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分权作为控制公共部门增长、提高公共物品和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那么,在实施财政分权后,对各级政府规模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力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1922年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国际汇率研究和国际经济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由它引发的学术急诊也空前激烈.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有效性,西文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检验,并存在不同的结果.总观这些研究,对20世纪20年代浮动汇率的许多实证都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运行良好,但对70年代以后的浮动汇率的验证却显示出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利的结果,可概括如下:以短期观点来看,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Sims、Hendry和Leamer等学者对当时实证经济学的混乱状况表示担忧.三十多年来,实证经济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进步主要表现在:(1)实验主义实证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2)计量推断的进步提高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3)基于经济模型的结构性实证研究方法使预测和政策评估更精确.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实证经济学也面临不少困境.实验主义方法在揭示因果关系背后的机制方面仍无能为力,有限样本推断的结论可能很不可靠.实验主义方法和结构主义方法的融合以及大样本数据将有助于改进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雯  李恒 《统计与决策》2016,(15):166-169
文章在开放条件下对传统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并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对通胀率、产出缺口、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的反应系数都具有时变性,但进入21世纪后变得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已经具备遵循扩展后的泰勒规则的条件.建议我国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使货币政策操作的中间变量从货币供应量逐渐调整到利率上.  相似文献   

9.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是汇率决定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货币主义模型揭示了货币政策是影响汇率的唯一可预测和有效的工具.目前国内对这类模型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而且都局限于模型本身.文章首先建立实际利率差模型,并对其实证研究,从汇率传导渠道讨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解析: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文章构建了经济周期识别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通过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识别、分析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三次显著收缩和两次下滑冲击;2009年第1季度是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拐点,中国经济复苏扩张会一直持续到2013年:消费、投资、出口运行的扩张和收缩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扩大消费政策的有效性,使得消费扩张持续时间加长是当前中国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储备水平的变化;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产出.克鲁格曼则提出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完全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正新  舒芳 《统计与决策》2012,(22):146-149
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运用较新的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国货币政策实际基准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利率中介前向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但弱具后向传导作用。(2)投资和消费对利率的弹性低,对收入的长期反应大,但短期内主要受自身前3季的影响。(3)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低且存在3-5个季度时滞效应。由此表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现行利率传导机制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这些国家在开放条件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则该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但对物价的影响则越大.据此认为,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不应该继续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通过实现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使我国过渡到主要依靠价格型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统一制定实施的货币政策对不同性质企业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率及有效性.文章在对货币政策进行正负向冲击分解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性质企业效应的异质性规律进行考察.实证结果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受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最大,外资企业则反应最为迅速;非国有企业受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最大,但国有企业对此不敏感.不同性质企业在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和经营约束方面的“错位”现象,是我国货币政策不同性质企业差异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我国在研究国民经济结构方面采用的产业分类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明确提出按三次产业分类划分产业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卓 《统计与决策》2005,(8):100-102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一结论对于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新思路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多方质疑,文章试图提出另一种解说。在实证分析的支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失效"根源在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内在冲突,并得出一些具有政策含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人民设计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经济过热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彬 《统计与决策》2006,(18):76-7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抑制经济过热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物价时各自的效力.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控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有效的,其中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