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概念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汉语民族概念的模糊性,斯大林所论述的民族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以及民族概念的政治属性等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第一,汉语民族概念实际表述着中华民族和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两个层次人们共同体的含义;第二,斯大林所定义的民族(нация)概念指的是汉语民族概念的第一层次,即中华民族这一层次的人们共同体;第三,不论是中华民族层次还是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层次的人们共同体都具有政治性,但是,两者的政治属性具有层次性,即前者的政治性与国家相关,而后者的政治性则与地方自治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岛上有几个民族(nations)的问题常成为政治争议的焦点。本文将首先就人们在定义“民族”概念时的歧见作些论述,然后对爱尔兰岛上有几个民族这一问题的六种回答分别加以考察和思考。民 族围绕民族定义,人们争执不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在研讨“何为民族”的问题时,应当依据客观特征还是应该依据主体的主观认定;其二是,民族(anation)与族裔群体(anethnicgroup)或共同体(acommunity)有何区别。对于第一个问题,现在人们实际上都赞成民族是一种“想象的”(‘imagined’)共同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50余年前国内史学界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所形成的悬案的考察,提出:当年论辩双方的根本性失误在于没有全面地把握斯大林以及列宁所言"民族"(нация/nation)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汉语"民族"能表述两种不同层次的人们共同体,从而将汉民族中的"民族"(ethnic group)概念与中华民族的"民族"(nation)概念相互混淆了。通过回顾、探讨和反思50余年前的汉民族形成问题的学术旧题,我们既可从学理上加强认识中华民族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又可以进一步认清中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民族(ethnic groups)共同构成的民族(nation),而汉民族与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少数民族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人们共同体,相互之间既不分高下、也不分核心和边缘。  相似文献   

4.
赵刚  于鹏飞 《民族学刊》2022,13(7):8-15, 138
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研究中华民族问题时不能回避的两个概念。当前学界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时出现了忽视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强调的“共同性”是指56个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把中华民族作为56个民族的总称,甚至否认中华民族是民族实体。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底与主干,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体现着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归属与赞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建构科学的中华民族观,并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中华民族知识,同时,要依据中华民族的结构、历史、文化等民族特点来构建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一、是否需要根本改变“民族”概念的定义“民族”概念的科学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本质、起源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概括了他们关于民族本质的论述,在《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中对民族下了定义。这个定义指出,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它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相似文献   

6.
在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 ,以“民族” (этнос)概念为核心且涵盖各种“族类共同体”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这套理论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 ,甚至否定性的批判 ,但是其影响依然很大。中国民族学界对这套理论的研究不够 ,特别是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传入后 ,对前苏联的“民族” (этнос)概念及其理论更是绝少问津。在西方“族群” (eth nicgroup)概念和“族群性” (ethnicity)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势下 ,重视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和当代俄罗斯民族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继续讨论 ,是发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этно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 ,以“民族” (этнос)概念为核心且涵盖各种“族类共同体”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这套理论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 ,甚至否定性的批判 ,但是其影响依然很大。中国民族学界对这套理论的研究不够 ,特别是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传入后 ,对前苏联的“民族” (этнос)概念及其理论更是绝少问津。在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和“族群性” (ethnicity)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势下 ,重视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和当代俄罗斯民族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继续讨论 ,是发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民 (nation)、民族 (nationality)和跨界人民 (peopleacrossthebounda ries)是不同形态的人们共同体 ,其根本区别在于政治特征和组织形式不同。汉语以广义的“民族”概念指称三者甚至一切人们共同体甚为不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不同学科在使用“民族”一词时缺乏规范和协调外 ,还受斯大林“nation”定义的影响。斯大林的定义名指nation ,而实指nationality ,具有服务于建立苏联和支持被压迫人民独立斗争的目的 ,但其否认“nation”的国家 (state)特征是不合实际的。从政治特征上认识“国民”及各种人们共同体的本质 ,是反对民族分离主义、反对分化多民族(多族体 )国家的新干涉主义、争取确立良好的国内民族关系和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以"民族" (зтнос)概念为核心且涵盖各种"族类共同体"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这套理论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甚至否定性的批判,但是其影响依然很大.中国民族学界对这套理论的研究不够,特别是西方族群(ethnic group)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传入后,对前苏联的"民族" (зтнос)概念及其理论更是绝少问津.在西方"族群"(ethnic group)概念和"族群性"(ethnicity)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势下,重视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和当代俄罗斯民族学界对这一问应的继续讨论,是发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共同体的分类(或类型)是民族学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些共同体就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确定过去存在过和现在存在着的数量大、种类多的民族共同体,或简单地说,确定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按某些相似特征对这些共同体加以分类,并对分类后的共同体再进行互相区分,这样做不仅能了解和巩固已经积累起来的科学成果,同时也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认识民族演变过程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一般地说,在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  相似文献   

13.
陈坤  唐加军 《民族学刊》2023,14(3):33-40, 145
从理论上看,民族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既有边界,又有着深刻内在逻辑联系的重要概念。两者在概念、价值理念上有所差异。同时,两者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族团结的“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形成的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高级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高一级的团结层次,对民族团结有着更大的制约性和更强的影响力。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件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与“合”相统一,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认识上的一种深化,从而在民族政策上的一种反映。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要以“合”为引领,坚持一体的主线和方向;要以“和”为基础,在实现民族团结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涵义在什么是民族主义这个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尚需要讨论。 (一)有的同志把民族主义划归民族意识这个大概念,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意识,说具体些就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对本民族的偏爱。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民族主义并不属于民族意识范畴。民族意识是民族共同体对自身的存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直接反映,属于民族心理素质范畴。它主要是感性认识的东西,具有直观、不稳定、不系统等特性。而民族主义则更多的是民族共同体的间接反映。主要是理性认识的东西。具有抽象性、  相似文献   

15.
准确梳理和认识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流变,有利于准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中华民族概念是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和话语重塑中产生和发展的,经历了"大汉族主义""五族共和""国族主义"等内涵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趋向于关注和关怀少数民族"多元",中华民族概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虚化.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中华各民族""中国各民族"等概念的更高层次表达,是中华民族概念的最优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一、西班牙的民族同一性与差异性1978年的《西班牙宪法》承认,“各民族和各地区”有组成“自治共同体”(ComunidadesAutonomas)的权利,并由此允许各自实行自我统治(autogobierno)。这样,西班牙共出现了17个共同体。传统上是统一和集权国家的西班牙,变成了一个自治制的国家。某些共同体的组成曾引起过争论和非议,有的共同体的地区意识是有名无实的。但不管情况如何,1978年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不同的概念 多年来,在我国民族研究中,对“人们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两个术语的使用颇多混乱。一般说来,大家公认,民族共同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族,但对其外延的解释不尽一致,比如一些学者就持“广义”“狭义”民族之说。“人们共同体”又是什么呢?并不罕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民族理论的某些个别的但是重要的范畴(如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理论的中心范畴就是“民族”(Нация),它是人们共同体历史形式的反映,它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所固有的范畴。民族——这是一个活的社会机体,其实质表现在它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民族共同体(民族、部族等)通过各种形式(民族内部的和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经济的、政治的、精神文化的等)以及各种水平(制度上的和个人之间的)民族关系实现和发展其职能作用。而且这些共同体生命活动的性  相似文献   

19.
都永浩的研究涉及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问题和民族学研究,在民族素质、民族关系、民族概念、民族理论学科体系以及东北少数民族研究等领域均有研究。近年来,他提出构建"中华人民共同体"的理论主张,认为"中华人民"与"中华民族"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建议"中华民族"一词只在作为复数的"中华各民族"的涵义上使用,而在其他场合应放弃使用该词,努力构建"中华人民共同体",走上公民国家道路是国家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拥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然而,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制约瓶颈。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不能忽视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的相互作用,不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成是民族地区的专属事务和民族地区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的专有任务,不能把汉族文化当成中华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不能只要共同性,不要差异性。在具体实践进路上,民族地区要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方向,夯实物质基础,坚持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平台,科学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