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里编进了逻辑知识课文.这对于指导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从而在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说话和写作)时严密精确、运用逻辑知识学好其他各门科学,都很有邦助.但在逻辑教材中有些提法在逻辑上不够严密.这里就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册的四篇逻辑知识课文中几个提法提出商榷意见.1、“对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就是判断.”(第一册117页)  相似文献   

2.
《教参》句子成分分析献疑钱普唐,杨振国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其“思考和练习”四中的2、3两题的《教参》答案有待商榷,略述于下。第2小题,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下简称《教参》)对“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撰《对高中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一文,对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里积多年教学所得,再对中学单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商榷意见,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一、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新编初五册《羽林郎》) 其中“徒区区”,课本注释为:“不过是白费心机。区区,指心,这里引申为心机、心计。”将“区区”作如是解,不妥。 “区区”在此是“款诚”、“忠爱”之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从来都相当重视文言文。1980年修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列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中,对高中语文教学所达到的目的,考虑了“在初中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具有文学鉴赏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高中语文课文言文的内容,编写比例占高中三年语文课教学内容的30.4%。1997年在浙江、天津、上海一带试用的实验教材,编写比例增加到50%,这套教材已于2000年在全国推广使用。文…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把鲁迅的名作《狂人日记》选为范文,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思想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两个侧面对《狂人日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  相似文献   

7.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什么是知识》一课的“思考和练习二”,在指出全文的结论(课文最后一段)之后,向学生提问:“本文是怎样围绕‘什么是知识’这个中心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最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立论和驳论》中,对上述“思考和练习二”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往高考内容取材于课外的情况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高考试卷越来越多地和语文教材相联系,例如2006年的浙江卷第一卷中的字音题就完全出自于高中语文课本;2005年湖北卷第16题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元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则取材于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第二个问题——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此题考查了考生关于修辞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五课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一文时,掌握了“整齐美”和“回环美”的概念,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中学语文教材时 ,会发现文言文注释中有如下两种 :一是甲通“乙” ,二是甲同“乙”。其实 ,这同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只是第二种没有《古代汉语》注解详细而已。这原因恐怕是为避免繁琐 ,减轻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担。但同时也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一些麻烦 ,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且看几个例句 :1 .曾益其所不能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注 :“曾同‘增’。”2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上 )注 :“拂同‘弼’ ,辅弼。”3.亲戚畔之 (同上 )注 :“畔通‘叛’。”《教师教学用书》为课后练习提供…  相似文献   

10.
选入八○年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果树园》,是从丁玲同志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第三十七节《果树园闹腾起来了》中节录下来的。本文讲的是华北解放区一个叫“晦水屯”的小村子的农民在统制了本村十一家地之后,发生在一家果园里的故事,故事通过昔日的“奴隶”和“主人”,今天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根本变化,反映了广大农民经过一系列艰苦斗争,进行土改所取得的初步胜利,显示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材精当,注释详明,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本文分五个方面,对《语文》及《语文读本》第3册在文言文译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所订正。  相似文献   

12.
部颁六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有几条文言文的注释似乎值得商榷。 一、《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课本注:“[快于心]使心里痛快。快,使动用法。”详审文意,这里并不是使动义,课本释义不确切,也不符合语法界对使动用法所下的定义。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行这个动作”(王力主编《古  相似文献   

13.
现行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注解已作了不少改进,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和帮助是很大的.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现就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点看法,作为今后编写工作的参考.在第五册课本里《捕蛇者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后一个分句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差异较大,恰恰书上没有注解,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翻译通顺.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翻译到这个样子:“我这差役的不幸,不如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的严重啊.”问题出现后我才告诉学生应该根据古今汉语的不同表达习惯调整语序,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课文注释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因此,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然而2003年秋季发行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文言文中文意注释方面却存在着砂谬误。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课文注释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因此,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然而2003年秋季发行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文言文中文意注释方面却存在着砂谬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就中学语文课本(简称《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关于名词的活用 关于名同的活用,《课本》出现了三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相似文献   

17.
刘邦从何处入关?张和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中关于刘邦从何处入关,历来的“教参”没有比较确切的说明。1978年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委托山师中文系编写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三册)(1978年2月版本)中说:“楚怀王一方面派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关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原课本注释为“‘王之’就是‘以之为王’”(301页);新课本注释为“‘王之’王,为王。之,咸阳” (306页);新三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又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297页)。这显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20.
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以下简称《翻译》),分初编、续编两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78年、1979年先后出版了。“由于这个译文结集的目的是提供文言文跟普通话对照比较的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也由于这些文言散文绝大部分是解放后被选作教材或者读物的”(见该书《出版说明》,以下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同此),《翻译》出版后,一些大学文科的学生拿它作为学习文言文的自学读物,某些中学语文教师拿它作为文言文教材的教学参考书,还有个别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干脆拿书中的译文到课堂上去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