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乃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轨迹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力图揭示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两种异质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思想体系的美学,它们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中西美学在研究体系、研究方法等大的方面确实风格迥异,但是在讨论某些具体的美学现象和美学问题的时候,中西美学还是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的。这显示了二者在某些美学问题上具有超越地域与国界的共同性,反映了人类在美学乃至真理问题上共同的、普遍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是造成中西跨文化言语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我们应重视这种交际障碍,减少交际冲突,促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全球化视野对中西文论进行比较。首先,中西文论存在着各自理路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文学观是诗礼一体化,更注重伦理角度的把握,而西方文论更主要属于认知的范畴,在此框架下,文艺本质观、价值观、艺术感受方式和艺术的形而上境界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其次,随着中西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西文论之间也就出现了交流中的冲突,即:现代性冲突的压力、科学性体系的幻觉、以及异质观点系统的误会。再次,剖析中国的文论研究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文化、科技与人际交往状况,以及民族意识与感性经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法院文化是从文化维度对法院进行研究,而中西法院的发展历程不同决定了中西法院文化的差异,研究这种差异不仅能为完善我国法院文化的现状提供理论指导,也能对法律思维体系的建设有所帮助。本文将从法院文化概念、法院图腾和法院制度发展的角度进行中西法院文化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文化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与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语言现象剖析了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几点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特征涵盖面广 ,而本文仅比较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与西方法律宗教性这一特征。笔者从伦理化、宗教性的过程、成因、表现、评价四个方面来加以比较论述 ,从而展示不同文明孕育下的传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乡土社会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中西法律文化矛盾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带.从乡土社会法治实践经验看,中国社会法治之路必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根本上摒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因素,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法治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利基础,建设合乎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内心冲突是中西悲剧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它是中西文化内在矛盾的结果,也是中西悲剧精神英雄主义的变异.西方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理性主义文化框架深刻裂痕的审美表现,中国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礼"与"理" 深刻悖论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0.
致谢是语言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明显的个性特征,致谢习俗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的文化渊源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误解和冲突的产生,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本相互间的“功能对等物”是不同法律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在中西法律文化中“功能对应物”呈现交叉现象.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侧重点不同,在西方“法”强调的是权力和规律,中文“法”则侧重于制裁和惩罚.中西法律文化内涵的不同,导致文化意识不同,西方法学提出“民主”、“自由”、“人权”、“社会契约”、“自然理性”等,而中国法律制度主要源于政治,权力制衡概念空缺.法律文本的严肃性要求翻译务必达到法律效应上的对等,因而法律翻译应注重文化差异,译者需将文化范畴体现细致,要做到忠实于源语信息,实现法律功能的对等.同时,译者也应注重翻译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相似文献   

12.
中西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虽在产生上有先后之分,在本质上有自律他律之别,但从秩序提供和规范确立的角度,两者基本上是和谐统一、混而不分,同时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德法相容是早期文明的共性,突出表现为道德的法律化。中西道德与法律关系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价值文化、个性行为、经济形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讨仍能为审视当代两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制定法和民族习惯法的特点在于,前者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特点,后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特点.透视西部乡村少数民族婚姻现象,则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在婚姻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冲突.即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国家意志与地方权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广泛而又特殊的广告形式,公益广告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我国公益广告与西方公益广告在宣传内容、价值诉求等方面既有共同性的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文章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西公益广告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加深对中西公益广告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促进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化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 ,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法律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具体表现在法律文化内部制度性文化与观念性文化、法律职业者集团文化与普通社会大众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城市法律文化与乡村法律文化以及理论领域法律文化与实践部门法律文化等的冲突。我们应通过制度建设与观念建设并重、民族性与世界性并重、城乡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措施 ,整合法律文化内部结构 ,提升法律文化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与行为的精神因素,是理解法律制度与法律行为的关键。在学界里, 人们为了研究的必要,对法律文化作出各种类型划分,其中,中西法律文化是一个最基本的划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与广泛。而没有比较就意味着没有相互的吸收与借鉴,就更难发展与升华。因此,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顾俊杰$同济大学法律系!上海200092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这种冲突当然也体现在与传统法律文化方面。本文从佛教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性出发,论述了两者的冲突,特别是在有关“家”、“国”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来源的不同,法律价值体系可区分为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转型期中国的法律价值体系属于混合型。其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法律移植而带来的外来法律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价值,社会转型特别是市场经济建设中形成的新的法律传统和价值,还有中国当前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一些法律价值取向。这些因素之间有良性互动和动态均衡的一面,也常常存在着种种冲突,主要表现为文化冲突,包括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新传统与旧传统的冲突、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特有法律价值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冲突等。根据法律价值体系内部不同性质的冲突,可分别采取妥协和兼顾、加大宣传和动员的力度、强制推行、放任自流等策略,以维持法律系统的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社会现象。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内外因子的冲突,就其实质而言,是法律文化内在特质的冲突,是法律文化价值的冲突、法律精神的冲突、法律功能的冲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法律文化的整合、涵化来消解法律文化冲突,而且要建构法律化、社会化、理性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机制和途径来控制、协调和化解法律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传统悲剧在剧情冲突、题材及主人公选择以及结局的处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不是判断孰优孰劣的标准,因为悲剧的不同特色是由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哲学思想及社会文化条件决定的。了解中西传统悲剧的差异及根源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历史的进程有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