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4):109-115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特点显著,题画诗描绘汉、唐时期的人物、景观;咏史诗评点和凭吊汉、唐史实及遗迹;山水诗偏好描写骊山,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陵谷沧桑的惆怅;感时诗如实描写百姓的悲惨命运、统治者的残忍冷酷、诗人在战乱中的痛苦与绝望。由于受宗唐得古风气的影响,其题画诗、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历史情结,咏史怀古诗则尤重唐朝的人与事。  相似文献   

2.
温朝霞 《探求》2006,(4):56-59
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广东名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对“诗界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敖运梅 《社科纵横》2003,18(1):62-64
通过对《杂感》诗首、颔、颈、尾联的具体剖析解读可见 ,在黄仲则创作的诗作中 ,《杂感》一诗几乎蕴盖了他毕生诗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质 ,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命运与艺术追求 ,表露了乾隆盛世下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李正春 《学术交流》2006,(12):162-165
组诗作为一种诗歌表现形式,其所具有的“文件夹”功能对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展现有独特的效用。除去一般意义的组诗外,唐代组诗中还有联章组诗、联句组诗、辑诗组诗和同题共作组诗几种特殊形态,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5,(6):116-123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在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传统作用下,少数民族诗人喜爱山水,善用拟人笔法,与山水风物深相契合。在混同华夷的文化环境下,上京纪行诗、奉使诗、奉祀诗也大量出现。从元代华夷一体的历史现象、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贡献等维度探析元代纪行诗繁荣的原因,庶几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吕刚 《唐都学刊》2002,18(1):94-95
沙陵是活跃在我国现当代诗坛 ,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诗龄的老诗人。其后期诗歌的精神指向大都集中在对生命自身价值及意义的反观与沉思 ;诗歌创作成为诗人进行自我生命拯救与突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2,(17):68-69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号称“诗王”。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刘宁  肖婷中 《唐都学刊》2012,28(5):22-30,39
《全唐诗》中对渭水有过描述的诗人共90位,而这90位诗人创作了128首"渭水诗"。这些渭水诗大体可划分为借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唱和应制诗、送别友人诗、战争苦难诗、挽歌悲泣诗、其他八类。这些"渭水诗"在唐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绘画的角度分点线、明暗、色彩三方面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进行分析,探讨其诗画一体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左福生  陈忻 《浙江学刊》2015,(2):113-122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单篇作品外,有个人全部诗篇、阶段性诗篇、组诗、唱和诗、汇刻诗等多种内容,形成大小规模不等的石刻形态,个别诗人作品还出现多次刻石的重刻现象。宋人刻诗选诗有特定的依据和标准,即考虑诗人因素,也关注作品质量,一般会受地缘、人际、审美等诸因素影响而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11.
李贺在诗歌创作中有意取法南朝诗,在其写女性生活的艳诗中表现最为突出.与前人学习南朝民歌或宫体诗模拟篇章、流于形似相比,李贺艳诗之取法南朝民歌、宫体和文人乐府,或延伸其诗意,或化用其素材,或借鉴其手法,其诗中明丽润泽的水乡风光、青春恋情,其有关闺阁场景及美人装束、情态的绘写,都可从南朝诗找到渊源.只是与南朝诗人摹写艳色闺情以为玩赏的做法相比,李贺诗在艳色丽藻中融入了诗人对女性心绪、处境的同情及自我的人生体验,渗透了政治讽喻之意.李贺艳诗创作有意回归南朝,与他所处时代上层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关,这一做法经后来温庭筠等人继承并在花间词中得到光大.  相似文献   

12.
贺莉 《唐都学刊》2006,22(5):149-153
寒山,中国唐代著名隐逸诗人;加里·斯奈德,美国当代著名生态诗人。20世纪50年代,斯奈德翻译的24首寒山诗在美国出版后,影响极大,为寒山诗在美国的流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斯奈德在生活方式、诗歌创作理念、艺术手法乃至精神境界等诸多方面与寒山不谋而合,或者可以说是寒山的忠实追随者,但二者毕竟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熏陶,因而也必然在隐逸观、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进而表露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正顶着"乡愁诗人"头衔、也困于此头衔的余光中,去世后在两岸引发出几乎截然相反的讨论。国台办发言人指出,余光中的《乡愁》等诗作表达两岸骨肉亲情、充满民族情怀。《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谈其人与其诗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情感,并称"余光中,对于一个中国的叙事,是一束强光"。新华网及众多媒体也都对其去世进行了报道或评论。这远远超出一位名诗人所能得到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虎关师炼在《济北诗话》中称孔子为"诗人"删《诗》。其实孔子之时,并不是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的,而是从礼仪、政治、道德、修养等方面来看《诗》用《诗》的;孔子有"吾从周"之意,所以其删《诗》也当由此角度出发,而绝不是以"诗人"的眼光来删《诗》。虎关师炼之所以有此言论,当与其社会发展的特性、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政治形势和教育制度有关联,当然也不可排除文学理论与批评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舟子咏》是柯勒律治实践其哲学、诗学思想的最高成就。诗人运用隐喻、象征的独特艺术手法,带领读者经历了从整一到分离、再回归到整一的本体思维旅程。诗中所展现的祛恶趋善的价值追求与整一极善的终极把握,不仅具有形而上的理论意义,而且更有人类现代生态意识的最初萌动。  相似文献   

16.
刘丽 《阅江学刊》2009,(3):127-130
王崇简是清初一位重要诗人,其诗抒发感情真挚动人,其人虽未入《贰臣传》,却有典型的贰臣心态,即对自己的失节行为有深刻的内疚之情。其诗主要表现了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及忠列之颂三大主题,诗风雅正,格调清平,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清诗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却被清诗研究者所忽略。  相似文献   

17.
盛唐诗人与僧侣交游的特征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唐都学刊》2001,17(2):25-30
盛唐是佛教与诗歌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诗人们不仅频繁地与僧侣相交往,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和丰富了传统的山水意识,由泛神主义过渡到情趣主义,完成了山水诗由谢灵运尚巧模式向浑成模式的转变;僧侣们的文学意识加强,在与诗人的交往中,传佛习诗、以诗会友,文学也成为他们悟禅明性的常用手段.慧远时代以神僧崇拜为主的诗人与佛界交往的模式被打破,佛界领袖和一般僧人都成了诗人们交游的对象,形成了诗人游佛与僧侣习诗的诗佛互补模式,为中晚唐诗僧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气氛,奠定了基础.因此,从诗歌与佛教相结合的角度来说,盛唐依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8.
格律诗谈     
<正> 我们的新体诗发轫于1917年,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是“半解放”的新体诗和摹仿惠特曼及其他西方现代派诗人作品的自由诗。直到1925年左右才出现新体格律诗,由孙大雨、闻一多、朱湘、饶孟侃等清华诗人首先开创。七十年中比较有成就的当推自由诗,但格律诗也一直有人在写,而且有许多好诗。  相似文献   

19.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阿拉贡曾说过:“诗人最爱光”,“他们发明了火”①。但是,在诗歌史上,真正能发光的诗人并不很多。然而,当我们读完欧仁·鲍狄埃的全部诗作后,我们就不能不说:鲍狄埃“发明了火”,他的诗在闪光。 鲍狄埃是法国十九世纪最卓越的工人诗人,伟大的国际无产阶级歌手。他一生创作了二百五十多首诗②,这些诗以深沉激越的调子,抒唱了劳动者苦难的命运;以奔腾豪放的热情,激励被压迫者站立起来,”捣毁旧世界;以真理的光焰,照亮了整整一代人的战斗征程。诵读这些诗,仿佛使人感到时代的风云在面前翻卷,历史的涛声在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人王勃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早经选入中学教材,普及面之大可以想见.诗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儿女"一语的解释,诸家很不一致,我见到至少有三种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