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史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这段话表述的是,有一次魏文侯召见李克,说道:"先生你经常对  相似文献   

2.
《孟子·尽心章句下》以简约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带给我们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间,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相似文献   

4.
《语》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大丈夫以身许国,不能行其志,乃至一败涂地,漂流他乡,则惟当缄口结舌,一任世人之戮辱之、嬉笑之、唾骂之,斯亦已矣,而犹复晓哓焉欲以自白,是岂大丈夫之所为哉。虽然,事有关于君父之生命、关于全国之国论者,是固不可以默默也。论者曰,支那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磋跌之忧乎?辨曰:支那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者,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  相似文献   

5.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6.
<孟子·尽心章句下>以简约的语言叙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日:‘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日:‘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带给我们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 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易矣;不为,则易者难矣!”这话一点也不假。地处川藏结合部的白玉县,是四川藏区最早的国定贫困县,十年来为扶贫越温,迎难而进,矢志不移,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吃大苦,耐大劳,把智能、体力发挥到最大程度,才使全县1988年9月得以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在其所著的《康熙大帝》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康熙朝时,郎中高士奇给老佛爷进献寿礼,则是一盆花儿草儿,而号称“万年青”,并曰:“臣无金玉珠贝,献此瑞草,祝我大清万年万万年!”惊得康熙帝腾地跃下炕来,背着手至桶边细细瞧着,喜不自胜地说道:“亏你高士奇想得出来!“此时众大臣也议论纷纷,并取之“天地万年青”或“三才万年青”云云。然而,高士奇听后则笑曰:“不烦众位劳神了,拙荆给它起的名字虽俗些,我倒瞧着最好,恭请皇上评议,她说——这叫‘铁箍一桶万年青’!”“妙哉”。康熙帝在感概中,顺手取了桌上的镇纸和一枝梅花…  相似文献   

9.
惠子在给田需的告诫中说:"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树之难而去之易也."确实, "毁树容易种树难",一个孩子的成长,期间要经历多少的艰辛!他们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悟性与尊重     
<正>《论语·里仁》里有孔子与弟子曾参的一段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参即曾参,后世尊称为曾子。曾子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是在见识、学问和实践等各方面得孔子之道最多的一位。大道至简,再庞杂的学问其核心无非一句话或几则公式,洗练如E=mc2。那天,孔子回顾自己的一生学问与实践若有所悟,也只能叫来智慧最高的弟  相似文献   

11.
雍正朝,田文镜为河东总督.有幕客邬先生,绍兴人,习法家言,尝谓田曰:"公欲为名督抚耶?抑仅为寻常督抚耶?"田曰:"必为名督抚."曰:"然则当任我为之,毋掣我肘矣."田诘之,则曰:"为公草疏上奏,然不能令公见,疏上而名成矣."许之,盖劾隆科多也.隆为世宗元舅,有拥立功,既而骄恣不法,世宗深苦之.邬早窥知上意,故疏上而隆果获罪,田宠遇遂日隆.已而以事与邬龃龉,大愤,辞去.自此田奏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不得已,使人求邬所在,以重币聘之返.邬要以日必白金五十两,许之,邬始再至.  相似文献   

12.
河之洲     
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颜,乃趣赦之。(《国语·晋语》)表面看来,叔向似乎是力主杀掉竖襄,但言语之间却明显地透露出对平公的讽劝。他不直言平公之过,而是搬出了“先君唐叔”来进行比照,这自然会使平公羞愧难当。他越是强调“必速杀之”,平公就越感到无地自容。是啊,“搏之不得”当死,那“射不死”而招致耻辱的,又该当如何呢?(摘自《中国古代交际…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就是在活给别人看.史料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记录:"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相似文献   

14.
郭小琲 《领导文萃》2016,(5):124-127
正"吾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不只一次说到过自己"好古"。老彭何人,早已说不清楚,有说是老子和彭祖。但不管何人,一定都是有名的通古之士,孔子可与一比。抑或孔子更胜一些,不然何至垂垂老矣仍惋惜慨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当然,如此好古的孔子也就难逃守旧之名。孔子好像真的守着一份"旧"。崇尚尧舜文武奠基的道德文  相似文献   

15.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汉文帝朝大臣,官至廷尉。司马迁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称赞他: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有味哉!有味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文中引文若无特殊注释,均引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相似文献   

16.
忠奸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泄冶谏而杀之,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庙而已,故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而纣悔寤;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为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怀矣!诗云:民之多僻,无自立僻,其泄冶之谓乎?  相似文献   

17.
杨建祥 《领导科学》2012,(18):25-27
曾国藩自滚自爬,悟出一套别具匠心的做官秘诀。他仅用一字,作了最富实践性的概括——"熟"。曾国藩对求"熟"深有感慨:"人有恒言,曰‘妙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曰‘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  相似文献   

18.
名马VS名车     
《经营管理者》2007,(5):110-110,112,114
<正>的卢VS法拉利《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  相似文献   

19.
民无信不立,是中华文明历久不衰的经典,也是奋斗90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全中国人民信赖和尊重的根基。民无信不立,语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  相似文献   

20.
读懂忠诚     
正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其《四言铭系述》中说:"尽心于人曰忠。"忠诚,就是对人真诚,没有二心。忠诚,代表着忠实、诚信和服从,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忠诚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纽带。没有相互间的忠诚,就难有相互间的信任,更难有国家之治、家庭之睦、同志之情。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韩非子"为人臣不忠,当死",到东汉经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