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王朝统一西域后,从南疆部分地区迁移维吾尔人至伊犁屯田,史称“回屯”.而这些维吾尔人被其他民族称为“塔兰奇”.在“回屯”过程中,清王朝通过从“回屯”人员的选定、规划其生产生活空间、资助成员生产资料与生活补助等方式再造了伊犁维吾尔人“乡土社会”.继而又将国家权力下伸至此乡土社会之中,使伊犁维吾尔居民也感受到了“国家在场”的力量,遂也逐渐产生了身份认同意识,完成了“塔兰奇”从自在走向自觉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国家在场”的一系列行为对边疆乡土民众建构的结果,也是民众试图将“自身”与“国家”建立联系的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2.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在“夏商周断代工程”期间及其之前,主张二里头遗址第一至第四期或第一至第三期属于夏代已属主流意见。然而,由于2005年以后在“系列拟合”测年数据中,二里头遗址第一至第四期的年代被限定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范围内,主张二里头遗址的大部分时段属于商朝的意见又重新活跃起来。但所谓“系列拟合”是一种存在两个方面缺陷的人为的对年代的压缩,予以纠偏后,二里头第一至第四期碳十四测定的年代在公元前188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范围内,这与由文献推算的三种夏朝年代范围大体是一致的。再结合对二里头遗址地望与夏都之关系的综合考虑,以及《史记》的《殷本纪》、《封禅书》和《尚书·商书》有关商汤推翻夏朝后并未“迁夏社”的记载,可以说明夏桀的后裔和夏遗民依然生活在原来的夏都之中。此外,二里头遗址呈现出浓厚的蛇形龙崇拜的文化特征,与文献上夏王族以蛇形龙为图腾相吻合,亦可证明二里头乃夏朝后期王都。解决了二里头乃夏都的问题之后,再讲“何以中国”以及“夏”与“中国”一词含义的渊源关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000~500年期间,中国古代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首先是国家形成方式不同,基本的社会组织不同。希腊文明基本社会组织是城邦制;中国古代基本社会组织是宗法制下的血缘氏族制。第二是文化内涵不同。希腊公民是作为自主的个体的人参与城邦各种活动,人是第一位的,法律在人之下,是人活动的产物;中国血缘制下的氏族成员是以一定的宗法上的身份出现,持有特定的称谓和名分,在人之上有血亲关系和“礼”,人的行为是由“礼”规范的。第三是生存状态不同。希腊城邦公民的经济生活是以海外贸易和殖民为主,而中国宗法制下的血缘氏族的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两个古代文明本质的差异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疏勒名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伊兰语言,还是突厥语言? 有些人为要把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居民说成雅利安人种,就强调说那里古代是伊兰语言。英国包尔杰说:“喀什噶尔六城的绝大多数居民是塔吉克人的后裔。”“和田……这个地名就是表示来自雅利安人。”俄国格日木·格尔几迈罗说:“吐鲁番的首批居民是伊兰人,他们以后由于突厥根源的各种居民从东方涌来,一部分人被后者挤到中国西部去了;另一部分人与他们同化到了  相似文献   

5.
能力本位论与21世纪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提出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主要功能,是为发展提供“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就是“能力本位”;本文对“能力本位”的基本理论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并着重就能力和品德的关系做了论证,分析了“能力本位”对当代中国发展、尤其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提出了“能力人”假设,论述了“能力人”塑造的实践意义。本文强调能力本位是对我国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某种程度实际存在的权本位、钱本位以及“关系”本位的一种批判;在思考中国未来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或人格基础时,强调应以道德人为前提,以能力人塑造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舒榆 《社区》2010,(23):13-13
明恩溥,美国人。是美国公理会来华的传教士。这位“老美”,曾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山西等地,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他热爱中国,熟悉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曾经在中国生活了54年之久,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剧场演变及音质设计成就葛坚吴硕贤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代,中国已出现了利用自然地形观看歌舞表演的“宛丘”。《诗经·陈风》就描述了“坎击其鼓,宛丘之下”的演出场景。居高临下的宛丘,就是围观者的看席。这和古希腊露天剧场(公元前300年)比较类似。...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人用“形容词+否定动词”格式代替汉语的“否定副词+形容词”格式,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现象,本文就此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僰人探源     
僰人是古人类早期智人“昭通人”的后裔,历经氏族社会和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昭通、宜宾一带建立了侯国。公元前612年楚濮会战,罗、卢、濮人战败而迁入僰。公元前339年到前329年楚灭巴,部分亡民入,于是、罗、卢、濮、巴融为一体,共称人。公元前256年侯国被秦灭亡。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2):F0003-F0003
李国香先生是西北民族大学已故著名教授,在国内维吾尔语言文学领域是泰斗级大师。2011年是李围香教授诞辰90周年,为了纪念李国香先生,促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的“纪念李国香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即将在中国西北重镇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11.
楚庄王     
楚庄王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诸侯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人。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在西汉被誉为“群儒之首”。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经济上“更化”改良相结合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拟就他的经济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徐市发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在此事过去了九年之后,即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市回到了中国的大陆,在琅岈郡向秦始皇作了汇报,谎称他入海数年求神仙之药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为大鲛鱼所苦,致不得至”.这样他又再一次地向秦始皇提出请求,希望和一些年轻的射手一起出发去寻求仙  相似文献   

14.
从维吾尔熟语看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王德怀维吾尔熟语中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维吾尔族的主要饮食内容,即各种常见的饮食品类及其制作、餐具等,体现了“语言、尤其是语言中的精华熟语是文化的代码”这一科学论断。本文拟从维吾尔饮食熟语的分析入手,描述维吾尔饮食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一、董仲舒及其《春秋繁露》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治公羊春秋,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两汉“今文经学”的创始人,在汉景帝时曾任“博士”。汉武帝即位后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要点,其核心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同时,提出了“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实现其  相似文献   

16.
英国人类学家利奇说:“其实我们是通过创造社会生活的间隔来创造时间的”。民俗学者萧放在《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以下凡引是书,不再注明)这部新著中为这句名言做的注脚是,“岁时就是中国人创造的时间分隔的独特方式,岁时观念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对时间的特殊体验。”。所谓的“特殊体验”其实就是指在特殊的地理  相似文献   

17.
陈平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朱顺玲陈平,阳武户牖(河南原阳县西北)人。秦末大起义时,初投魏玉咎,因说魏王不听,又受人排挤而离去。接着投奔项羽,任都尉。公元前205年三月投汉王刘邦,任护军都尉。在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最后打败了项...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人民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他特有的优美的文化和艺术。在维吾尔人民的这宗文化遗产中,民间故事占着一个特别的地位。维吾尔民间故事同维吾尔人民的古代神话传说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通过艺术形象鲜明地反映了维吾尔人有史以来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看法和对未来生活的愿望。它创造的正、反面形象是现实社会各个阶层、集团的典型代表。维吾尔民间故事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疆自古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文化交汇的枢纽地。长期生产、繁衍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在继承本民族文纪传统的基础上,得以吸收世界各种古老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多种文化特色的维吾尔文化.成书于喀喇汗如时期的维吾尔名诗《福乐智慧》则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文化的多元化特色。喀喇汗朝时期是维吾尔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农牧生活由农耕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变革、丝路的畅通,使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喀什成为中亚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生活于这一时代的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充分吸收各种古老文化成分,著成了“融东西文化…  相似文献   

20.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叶社会大变革时代。那时,由于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出现了“士”的阶层,孔子就是“士”的一个代表人物。孔子随着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第一个创设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而且主张“有教无类”,“欲来者不拒”。“孔子一生中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达,孔子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