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男高音换声训练中,很多人换声区方法掌握不当,易出现高音上不去或嗓音挤压等现象。对这一系列问题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分别对换声区和换声点进行界定,通过换声区的训练准备与换声区的发声练习、半声唱法训练、母音转换法训练,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声区统一。  相似文献   

2.
解决人体发声的换声问题是声乐训练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人声的换声现象实际是人体发声过程中一种不协调现象的反映,解决换声必须协调发音的整体动作。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解决换声的方法,同时认为以下行音阶用唱名的练声方法更能理想的解决换声,从而获得声区转换无痕衔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云燕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9):76-77,119
以跨界演唱这一声乐艺术领域出现的新型演唱形式为视角,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对两者在技术、风格、审美等方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进行了研究,认为两种唱法在呼吸技巧上都要求深呼吸,强调声音要来自深沉饱满的气息;在共鸣技术上,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唱法中混合共鸣的技巧,依照作品的需要适当使用整体共鸣法;在咬字吐词技巧上,把西洋的发声方法和中国传统的咬字行腔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达到字声结合、字正腔圆的演唱要求。在演唱风格上,融合了美声唱法注重声音技巧、内在含蓄和民族唱法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在审美上,两种唱法朝着文化多元、艺术多元、演唱方式方法多元的欣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影响音准的几个因素的剖析1.口腔内的调整及真假声的变换初学声乐或歌唱技能较差的人,在换声点的演唱中,会感到有不少困难。这是因为声区的变换主要靠气息的控制、喉头自然放松和共鸣区的调节所形成的。这一切的进行将是一瞬间之事(所说的关闭唱法就是获得高声区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未经严格训练是不易掌握的。因此,在换声点的演唱中,不少人因演唱技能较差,声带的形态与所要求的音准配合失调,当由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常常是挤紧喉头喊出高音,这种声音不仅音准偏低,而且音色也不美;当由中声区进入低声区时,又怕声音位置掉下来…  相似文献   

5.
声乐训练中,不能只强调打开喉咙而忽视打开口腔,打开口腔是打开喉咙的前提.而人的真声和假声两种发声机能在年龄阶段上表现有差异,其两者之间的过渡在美声唱法中的换气要求是无痕迹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试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声唱法是由文艺复兴时期歌剧的兴起并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歌唱流派,他拥有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中国声乐艺术是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最大程度地结合起来,以最适合的声音与形式将歌曲展示给听者,使民族唱法因为吸取美声唱法的优点而更加完美的艺术。可见美声唱法对我国的声乐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女声来说,最富表现力的美妙声音是真假混合的声音.训练的基本方法是在中声区用中等音量、下行音阶、假声位里往下带真声的感觉来训练,逐步消灭换声点的痕迹,再把音域向高低两边扩展.扩展音域的时候,高音处多加假声感觉,低音处适当多加真声感觉,使得女声高音不挤,低音不虚,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合理搭配,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认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应该顺应国际潮流,向中华民族声乐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传统的同时,努力发展具有中国风韵的美声唱法.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东渐近百年来,在学习、训练和民族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歌唱口型的横与竖。声音色彩的亮与暗;声音方向的前与后;发声用力的松与紧,汉语与外语的咬吐字问题等等,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美声唱法不仅仅适合演唱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更重要的是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曲,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受到中国大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掌握美声歌唱的过程 ,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歌唱的要素包括 :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 ,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 ,这四个要素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是一个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美声唱法要求真假声要科学、适度、合理地结合起来 ,三个共鸣腔 (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 )要合理使用 ,统一调配 ,以达到混声共鸣 ,从而使声音上下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新型的声乐教学理念,必须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立足本民族声乐艺术基础,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自然地、优美地歌唱.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初中国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当时流行的“科学已蚕食了哲学”、“科学最终将取代哲学”等观点,张东荪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他认为,科学是不能代替哲学的,科学与哲学各有特质,二者不但无抗争而且能相得益彰,这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主义思潮涌动之中的另一种声音。重温他的观点,在哲学的自我理解中详细探索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有益于深化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以语言为重要工具的教师而言 ,在工作中应了解发声器的特点 ,掌握用声规律 ,巧妙地运用嗓音进行课堂教学。训练的方法是 :用歌唱的气息练习声音的持久力 ,用话剧拖音训练控制声音的能力 ,用绕口令解决吐字问题 ,等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唱法及其声音的特点是以真声为主,以清晰、甜美、明亮见长。在民族声乐中,男高音歌唱训练是一个综合过程,其中头腔歌唱支点、头腔共鸣、歌唱声音的方向和气息的流动是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话语权作为网络时代话语权新形态,其理论建构滞后于实践发展和现实需要,何以可能的问题仍然是理论研究首要的基本问题。从宏观上看,网络话语权的发展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国内外网络话语权建构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经验基础,而理论探索资源则为网络话语权的理论建构提供了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微观上看,网络话语权的命题解析是基础,网络话语权与其系统其他要素的边界廓清是条件,网络话语权作用限度的把握与超越是内在要求,而网络话语权的实践创新则是理论建构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音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 ,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要做到歌唱时声情并茂有情而发首先要明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做好教师的范唱。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确的情感培养 ,并进行音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7.
被动语态一直是科技英语文体的重要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英语的这一文体特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被动语态不再是科技英语的主要特征,主动语态逐渐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动语态作为真实而准确的表达手段之一,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常见于各种英语新闻报道、科技文章及现实生活中。在英语表达中,或出于礼貌、或着重事实、或注重流畅,常常使用被动语态。解决被动语态在汉译时出现的问题,探讨英语被动语态汉译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论审美视角下的普通话轻声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美是语言审美因素的首要因素。轻声作为重要的语言成分之一及重要的语流音变现象,它带给人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视角下,轻声具有灵动有致的节律美、轻巧柔和的音质美、口语应用的模糊美、语音流变的自然美等美感特征,这是理解轻声这种语音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歌唱的共鸣直接影响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丰富的共鸣是歌唱技巧的基本问题,是声音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