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迪考论     
裴迪是和王维同时而稍后的田园诗人,他的一生中大概有20年是跟随着王维度过的.裴迪在唐代并不是显赫的诗人.但是他与当时除了李白以外的其他大诗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考证他的事迹和与这些诗人的关系,也可以使这些诗人得到更多的还原以被人们了解.  相似文献   

2.
简论李颀及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颀,河南颍阳人,玄宗开元十三年进士及第,释褐为新乡尉。他性情率直,不善逢迎,因此,长期不迁,开元二十四年便辞官归隐颍阳东川故园。以后未再出仕,大约天宝十年左右,病卒于颍阳故居。他是有理想有骨气的诗人,笃于友谊,和当时的名诗人几乎都有来往。他和王维、王昌龄、綦母潜、卢象、高适是好朋友;和大书法家张旭,隐居诗人刘方平,后起之秀皇甫曾,名宰相刘晏,交谊也很深。和万楚、万齐融、张諲、梁鍠、陈章甫、裴迪、乔琳、魏万,都有较多的来往。在当时诗人中,像他这样广泛交游是并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3.
一、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二十一岁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诗人在仕途上历尽了坎坷。特别是经过安史之乱,遭到了比以前更沉重的打击。“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便买进宋之问兰田别墅。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文苑传》)以销时光;或与好友裴迪等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以泄积怨。王维工草隶,通音乐,长绘画,为我国南派山水画的创始人。他的诗、画,意趣互相渗透,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他的诗是:“词秀调  相似文献   

4.
岑参是唐代流寓四川的重要诗人。他在川五秋,创作了六十余首诗歌,这些诗歌除继承了他早年题材以写景为主,风格以“造奇”为主外,还表现出浓郁的思乡情怀与对佛老法门的向往和皈依。其特色的形成与诗人的晚年心态、蜀地时局动乱、早年礼佛的思想回归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陶渊明与苏轼都是与酒关系颇为密切的诗人,均创作了数量丰富的饮酒诗.这些饮酒诗既表现出相似的审美观,也有明显的不同.陶渊明以酒为诗,他的饮酒诗更多表现为对黑暗时代的退避,安守田园;苏轼因酒著诗,他的诗中有盛宋时代入世的矛盾与乐观,未能免于漂泊仕途.苏轼对陶诗有继承,他们的饮酒诗受到宗教思想影响,诗人在生活中安贫乐道,在酒与诗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是对20世纪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诗人,他的文学理论也有独特见解,对传统与创新,作家创作的非个性化,主观精神与客观对应物几个方面有深入的论述。他的早期诗作以干枯的"荒原"和情欲的"大海"为主体意象,表现对现代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后期转向宗教,以灵魂拯救为基本主题,深沉而富于哲理。他是将诗与哲理融合得天衣无缝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7.
杨邦基是金代前期著名画家兼诗人,因其绘画全部失传导致他在绘画史上地位不高。金元时期,有十多位一流诗人题咏其绘画,从现存40余首题画诗来看,他至少有20幅以上的画作见诸题咏,包括鞍马、行旅、渔樵、仙佛等题材。他的绘画具有北方地域与民族特色,寄寓了他高洁的人格理想。这些同题竞作的题画诗还展示了诗人们发掘画意、转换体裁等一争高低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一位小说名家,但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生涯,既始于诗的创作,也终于诗的创作,可以说是诗陪伴了他飘零的一生。郁达夫作诗,虽缘于他的性情与兴趣,但更多地却是缘于他对诗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在诗学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与深入的研究,对历来的诗坛风气与诗人创作往往有精辟独到的见解,而这些见解除表现于他的一些诗学专论以及散文、书信之外,还通过七言绝句的形式来加以阐明,《论诗绝句寄浪华》(五首)、《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两组诗,是他以绝句论诗的代表。以绝句的形式来论诗,风…  相似文献   

9.
吾读太白诗,喜有浪漫味。大不满现实,遂为游仙醉。——陈毅《冬夜杂咏·吾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国天穹中一颗奇异的巨星。千百年来,他以“诗仙"名世。前辈诗人贺知章赠给他“谪仙人”的美名,同辈的伟大诗人杜甫记载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令闻逸事。而李白也确曾自命为“酒仙翁”。这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称号,直接关联着李白的“游仙醉”问题。游仙与饮  相似文献   

10.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著作,成就卓著、影响深远。需要指出的是,《诗品》中不仅有关于诗歌的品评,还有关于诗人的品评,这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从《诗品》中有关诗人的具体品语中可以发现,《诗品》品评诗人时有一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人物生平品评诗人、以才—气—情品评诗人,以及以本事品评诗人等。诗人的品评标准基本无涉人品,钟嵘更加看重的是诗人的才华,尤重天才、壮气,以及真诚的情感表达等,这些也都体现了他的美学理想,可以与其诗歌品评互为参照。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我国最为杰出的乡恋诗人,苏轼的还乡情结表露了对生命的珍视,对安定感和安全感的呼唤,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直面不能还乡的现实,积极调整自我心态,用崭新的时空观完成了对生命主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后村或借歌咏历史人物以咏史;或者借历史古迹,通过咏怀古迹以见证历史;或者通过读史来对历史的兴亡加以总结;或者通过杂咏的方式来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后村的咏诗史风格明快犀利,见解深刻,同时,他的咏史诗也较少用典。后村的咏诗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也没有明显的阶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后村时代,"四灵"和江湖诗风流行诗坛,由于人们偏安意识的加强,咏史这种题材已为大多数人所抛弃。后村能够冲破世俗的局限,写出一定数量的咏史诗,这在当时萎靡不振的诗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李幼卿是大历时期诗人,由于未有诗文集传世,后代人对其所知甚少。然李幼卿为当时名士,也是大历时期诗人间相互唱和的参与者之一。勾稽现存资料,考证大历时期诗人李幼卿生平事迹、现存诗歌作品及《全唐诗补编》的误录,进而论述大历诗坛的唱和活动。  相似文献   

14.
星汉是我国当代诗词界著名诗人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相当知名度。其在边疆生活近50年,对我国少数民族怀有深厚情感,创作出大量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的诗词。吟咏古今,新意间出,境界高远,在当代用汉语诗词体式写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诗人中甚为少见,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拓展及诗词创作的繁荣做出成绩。  相似文献   

15.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影响很大,步韵、唱和者络绎不绝,而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共产党两位领袖瞿秋白与毛泽东的同题咏。三首咏梅词,既灵犀相通,又各具神韵。陆游一生爱梅写梅,以梅为友,以梅消愁,以梅励志。瞿秋白托物言志,借梅抒情,真实表达了自己临刑前洞悉人生、视死如归的旷达情怀以及直面现实、憧憬未来的思想境界。毛泽东则以一代伟人与诗人的风范,写出了新时代的傲骨和操守。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体现着古典诗词意境与精神的现代传承与接受。而瞿秋白的咏梅词可谓在陆游词与毛泽东词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获得了诗坛极高的荣誉,这种荣光不仅来源于他的革命斗志,更是因为他诗歌所展现的艺术成就,即美学特色。殷夫著名的爱情诗充满了独特、美妙的意象,饱含着丰富、新鲜的想象力。他的哲理诗在忠于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流露出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激情。这是他对诗学追求中进行的新的尝试,体现出诗人对关学认识的新高度,也给中国白话诗的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唐末诗人郑谷的文学成就和前代的诗人相比,是一个低谷;但是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他又算是一个高峰。但郑谷经历的生活和心态却可以说是唐末一辈诗人的缩影。本文以郑谷在科举、仕宦生活中所创作的诗词为例,对其心态加以分析,管中窥豹,由此探知唐末一代士人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孟郊、贾岛同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两人生活经历、遭际相近,且同以“苦吟”闻名于世,更兼诗风相似,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实际上,孟、贾诗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从诗体来说,孟长于乐府古诗,贾则工于近体诗人苦吟来说,孟是为生活而苦吟,贾则是为艺术而苦吟;从对生活的表现来看,孟多是以批判的态度诅咒黑暗的社会与痛苦的生活,贾则是较多的欣赏的态度去艺术地反映生活;从诗风来看,孟诗为清奇僻苦,贾诗则为清深幽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唐开元、天宝时期 ,边患战争频繁 ,玄宗好大喜功 ,特别注重边事 ,不次奖拔大量立边功者 ,遂使从军入幕建立边功而入仕成为一条较之科举更为便捷的仕进之路 ,从而形成一种重功名尚边功的时代风尚。在此风尚影响下 ,文士们多有“功名只向马上取”之想 ,颇乐意寻找机会入幕从军 ,并多在诗文中歌咏勇武报国气概 ,赞美边将与侠少 ,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少年精神”。王维尽管未走从军入仕之路 ,但其“少年精神”则突出地表现出他早年乃至壮年同样受到这一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与佛教的渊源颇深:在游宦之旅中遍访名山古刹、寄住山门、与僧人交游唱和。佛境禅理的熏陶使得温庭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仕途蹭蹬的痛苦,也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清丽俊逸的面貌。本文讨论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佛教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