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北魏之民族关系者,几乎无不提及崔浩之诛,认为它是北魏国家中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认为崔浩主张五等封建制、主张分明姓族、一次荐举汉族士人数十、各起家郡守,其目的是为了抬高汉人大族地位、压抑鲜卑贵族,因此引起太武帝拓跋焘和鲜卑贵族的不满,最后以崔浩著史直书犯忌把他杀掉;历来认为,崔浩之诛“可以表现士族与鲜卑贵族的关  相似文献   

2.
渤海建国史由于受到新罗、日本等史料的影响,造成两<唐书>中<渤海传>与<靺鞨传>的矛盾记述,并造成了渤海建国史研究中"依附"说、"白山"说以及"叛乱"说等误区.本文重新审读靺鞨族史、契丹族史与渤海建国史,指出日本史料,尤其是新罗史料之误导,使渤海史研究走出误区,还渤海建国史以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正>交通法跟随时代发展而推进近期以来,四川省成都市的孙伟铭案、广东省佛山市的黎景全案、江苏省南京市的张明宝案、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张喜军案等一系列"酒驾"肇事案件,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同时出现,表现形式为"保国保种保教"三者并提.由于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取向的保教式文化自觉与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取向的政治自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发展到"保种爱国存学"阶段,以"国学国粹国史"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这一努力同样使政治自觉与文化自觉发生相斥与对立.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艰难、曲折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家丸山真男把日本民族的责任意识淡薄这一特性称为“无责任构造”。是什么原因造成日本民族的这种畸形心态?本文主要从相对主义的民族价值观、“皇国史观”的虚无主义教化、日本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性这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蒙古国书与蒙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统史学的传播、经史书籍的译刊、国史的修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蒙元时期蒙古国书与蒙元史学的关系,进而指出蒙古族入主中原以后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对本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坚守,而这种坚守对其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藏学是一门以中国为故乡的国际"显学",国史学则是以新中国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科.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研究当代西藏问题需要藏学与国史学的交叉和跨学科研究.沿着这一学术理路,我以"当代中国的西藏"为研究领域,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为主线和重点,将当代西藏研究贯通于国史学中,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汉藏语系诸语言中的动词"在"、"坐"、"住"是音近义通的同族词,它们大多是通过根词形态变体的分化构成的.这一个案反映出形态变体的分化是伴随汉藏语系语言形态的简化、消亡而出现的一种构造同源派生词的手段.了解这种构词手段可对汉藏语系中语义相关而语音相隔的同族词及同源词做出一种可能且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基层政府为控辍保学直接诉讼家长的"官告民"案件已发生有三十年之久,其中2017年至2020年间,多地呈规模化发生态势.然而,整理分析案件发生以来的有关控辍保学诉讼案件报道和数据库中的判例,研究发现"官告民"取得立竿见影促学效果的同时,其夹杂的非常规操作始终未摆脱违法性,存在一定副作用."官告民"案潮具有较强行政执法权宜性,因此,在控辍保学基本任务完成后,"官告民"案应回归正轨.  相似文献   

10.
"以案说法"是教学中一种很常见的论述形式--选择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完成对某些复杂问题、疑难问题的论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本文所论述的是习作教学中的四种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每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你和同学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很有意义。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就会更加和睦。"——8月15日,刚刚回到新疆家中的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新疆班维吾尔族学生古丽米热·米提吾拉同学接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回信。今年云南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恐案发生后,古丽米热给李克强总理写信,表达了对暴力恐怖犯罪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表达了感恩社会、报效祖国,努力为促进民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01年"泸州遗赠案"的判决,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争论.在有明确有效的法律规则存在时,是优先适用法律原则还是适用法律规则乃焦点所在.论文就案件判决的论证不足分别从理论角度与实证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在此种情况下,若要优先适用法律原则需符合严格条件,应当通过法益衡量来决定优先适用问题,使判决论证具有正当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朝历代对回回民族的历史缺乏专史的跟踪,使得现代回族史研究的宏伟意向,与专家们从唐以后各代“国史”及私家著述中钩稽的单薄史料,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会使有关回族史许多专题的研究经历意想不到的艰难,加上我国回回民族风雨连绵的历史命运,就尤其会使一些严肃的回族史著作带上一种悲壮的批判性格。史学历来是  相似文献   

14.
陈鹏辉 《中国藏学》2012,(2):129-134
1906年,张荫棠奉派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张荫棠到藏不久,就遭到以"有令喇嘛尽数还俗,改换洋装之事"的弹劾,这条弹劾见之于《清德宗实录》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己亥条,长期以来,人们每每援引此条对张荫棠劝导的藏俗改良做出了"强令"、"脱离西藏实际"等评判。张荫棠遭弹劾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笔者尝试做一些探究,以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回回民族有尚武好勇的传统,明清两代出了不少以武功显名的历史人物,也酿成历久不衰的民间习武之风,这成为回族文化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清代,通过行伍和科考两条途径,涌现出了大批的军事将领,有些人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建功立业,官登高位,彪炳国史.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不会忘记他——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老战士、壮族人张报文/梁庭望听到张报去世的消息,正值春暖花开。于是,在哀痛之余,不禁惋惜万分:也许在壮族历史上像张报这样的人物恐怕再难有第二位了。张报原名莫国史,1903年11月5日,出生于广西新宁(现扶绥县)一个...  相似文献   

17.
唐代音乐繁盛,而白居易所生活的中唐时期,更是兴起了崇尚新变的音乐潮流。白居易通晓音乐,精通文学,以其独特的文人审美观,根据"洛下新声"创作了《杨柳枝》,摆脱了旧曲的格局,在曲调、本事、体式、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面貌。这一个案生动地体现了中唐音乐崇尚新变的社会潮流,为古代音乐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巴塘教案是近代发生于川藏边区较有影响和较为复杂的事件。从1880年至1881年发生抵制洋人经川入藏事件开始,发展到法国天主教司铎梅玉林被杀,反洋教斗争达到高潮.其后的20余年间,中外矛盾、民族矛盾亦未稍息,各种形式的争端、交涉不断.迨至1905年,巴塘教案再次爆发,巴属喇嘛以清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凤全“教练洋操,袒庇洋人”为词,杀凤全及其随从人等,同时杀法国天主教司铎二名,形成“全台变动,边境骚然”的巨大事变.  相似文献   

19.
田艳 《广西民族研究》2007,46(4):190-198
《乌苏里船歌》案是我国第一起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纠纷方面的司法案例,该案例争论的赫哲族文化权利的主体《乌苏里船歌》是作曲还是编曲等几个焦点问题凸显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发展理念的演变也使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传承人认定为中心,结合田野调查个案、工作实践以及当前一些普遮现象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执行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和价值认识的不足,专家意见没有充分起指导作用,因而在认定和制定政策中忽视了传承人的主体性,忽略了活态传承的重要性,使保护缺乏全面性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