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化进程中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已在我国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悄然兴起.这里通过中美行政听证制度的比较,指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所存在着的法理蕴涵不深、听证结构不合理、行政听证范围过窄、公开程度不高,以及听证笔录缺乏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而通过比较的过程,从中得到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尚未颁布行政程序法典,已存的行政法规范对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规定的过于简单.从世界范围看,不管是美国,还是德国、日本,都在其行政程序法典或专门的单行法规中对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作了系统而切实的规定.针对我国听政主持人制度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在借鉴他国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基础上,从听证主持人的法律地位、选任与管理、职权与责任等角度,对我国的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作理论上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确立和实施听证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中国宪政事业的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行政听证制度的价值在于听证制度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认同和理解,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信力、行政效率、行政质量。完善中国行政听证制度,应该提高认识,正确看待听证制度;切实发挥听证制度的作用,完善法制,规范听证制度,实现听证制度的法制化;加强对行政昕证结果的追踪处理,充分发挥行政听证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4.
行政听证制度在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自 1996年在相关法律中建立听政制度以来 ,其价值已初步显现。新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在听证程序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本文主要从听证参与人、听证笔录的效力以及保障听证权利的实现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听证制度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已成为现代民主实现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在制定和听证实践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必须通过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明确行政听证参加人的范围、建立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明确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等措施来推动行政听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行政听证制度是政治民主的推动剂,也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与行使权利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广泛采用行政听证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听证制度也更加科学化。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行政听证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当中逐渐暴露了中国听证制度存在的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适用范围狭窄、听证形式单一、法律规定模糊不具体、缺乏专业队伍建设、信息不透明等主要缺陷。通过分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产生,发展,尝试着针对当前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提出了规范有关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律法规,扩大其使用范围,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稳定的行政听证官队伍,完善行政听证程序,健全违反听证程序的相关救济制度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而听证主持人队伍建设则是核心中的核心.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对之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我国大陆听证制度还相对薄弱,听证主持人建设则更显滞后.应从我国现状出发,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  相似文献   

8.
试论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听证主持人是行政听证制度的关键,本文以行政执法为例,对国内外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目前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不足之处,初步探讨对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是行政立法的重要步骤和方式,是行政立法民主化、透明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行政立法听证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应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规定,确定合理的行政立法听证范围、选择适宜的行政立法听证方式、设置规范的行政立法听证操作程序和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以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建构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立法听证作为一种民主性较强的程序规则在中国的行政立法实践中并没有发挥预期效应,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行政立法听证还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行政听证是法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对规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作用,是行政程序的棱心。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听证立法及实践均显不足,《行政许可法》有重要突破却条文疏简,可操作性不强,留下了一些认识上的盲区。对我国行政许可实施听证相关制度需要运用一般行政法原理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2.
完整的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行政行为民主、公开、公正的要求,因此以行政听证主体为对象,通过与各国听证主体制度的比较,解析我国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不足,并通过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及挖掘我国地方立法实践运作的创新举措来探讨我国行政听证主体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政指导是一种新型行政行为,实体法难以规范,程序规制则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对于抽象行政指导,要完善听证制度、保证透明度;对于具体行政指导,应当在保障意见听取、禁止不利对待、体现行政公开、完善救济途径等方面加以规范,使我国正在制定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指导的规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完善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是发挥其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促进行政法治等重要作用的前提,因此完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政许可申请与受理程序、颁发与送达行政许可证件的期限、听证程序中的不足之处,应分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大陆法系和英关法系国家均结合其具体的文化背景、法律传统和行政实践设计了不同的且富有特色的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的内容,并体现出良好的适用效果.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具体可行的行政复议听证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该文略探该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要素———听证主持人制度具有丰富的法律内涵。本文拟通过对现代听证主持人制度基本理论的阐释,分析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粗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行政规则制定听证程序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最为常用的通告与评论程序;其二是在书面评论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召开的非正式口头听证会;其三是在法律有特殊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听证笔录进行决策时,举行正式的听证会。这三种听证程序,程序性要求依次递增,适用范围依次递减。美国经验对我国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当在法律层面明确行政立法对听证程序的要求,区分不同的听证制度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并落实听证的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