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法国移民社会问题政治化具体表现为:外国移民的社会政治权利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国移民社会问题成为法国社会中下层政治选民关注的焦点和历次议会选举的核心政治议题;外国移民社会问题诱使反移民的法国极右翼政党在法国政坛上异军突起,改变了法国传统政党的群众基础;外国移民社会问题深刻影响着法国的某些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移民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法国政治舞台上的国籍法、公民资格、选举权利等政治问题.法国移民社会问题政治化的未来前景是:移民问题与法国政治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法国移民社团组织的功能将越来越带有政治化的色彩;外国移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新公民资格"运动和以另类的方式反抗法国主流社会的行动,将进一步激化法国政治文化中共和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2.
圣西门论法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的法国革命论认为,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实业力量的成长与封建神学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必然的。但是,由于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操纵和指挥革命,这场革命成了"资产阶级"的而非"实业家"的革命。从而背离了法国革命的宗旨,使革命逸出了常轨,因而法国革命的实际成果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法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普遍革命的新时代,从而为实业社会开辟了道路。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实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占领政治舞台,通过与王权的结盟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以建立实业社会,这既是法国革命合乎逻辑的解决,也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3.
法国生息资本的产生和发展, 既推动了法国的统一、 民族国家的形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 也铸成了中世纪法国有别于欧洲各国历史发展情况的特殊国情和文化传统。 历史上它没有催生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没有促进和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相反, 生息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停滞, 导致法国社会政治、 经济的崩溃, 人民无以为生,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不可调和, 导致了社会革命的发生。 基于这种背景, 本文试图梳理法国生息资本的产生、 发展,对其性质和历史影响作出分析, 从而引出对法国革命的性质, 各阶级的诉求, 事件的动因及内涵, 发展的进程, 革命的代价和必然结果等方面的新发现、 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巴金曾经三次踏上法兰西的国土,通过文学、景观、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亲密接触法国文化的多个侧面,所以他无论在创作和革命思想以及人格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文章认为巴金作为一个主体,他不仅被动接受了法国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本土文化特点、当时的社会现实、个人的经验和追求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法国文化作出了个性化的阐释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出他者形象对自我文化的迂回式反观,主要探讨了在巴金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平民社会的阐释,以及“文革”后巴金对法国文化关注重点的转变中所深刻透析出的他对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法国宪法变迁及宪政制度进化的历史过程彰显了革命与稳定交替的发展特征。梳理宪法变迁历史和总结宪政制度进化特征是分析解读建构法国宪政制度社会条件的基础,而对宪政制度进化的社会条件分析则为法国宪政建构的社会规律性启示的总结提供了实践分析经验。法国宪政制度进化的经验表明,宪法产生及宪政制度实现需要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革命的理想设计需要回归到理性的制度运行,宪政制度才能完成进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国的光荣与梦想--法国外交的文化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革命以来 ,法兰西民族形成了“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传统。这种普适主义兼有革命性和侵略性。“大国梦”长期萦绕着法国人。一百多年来 ,保持大国地位为法国外交的重点。冷战期间 ,戴高乐将军曾成功地利用美苏矛盾来加强法国的地位。冷战后 ,美国的单边主义与法国的大国雄心产生了冲突。法国人的“反美情绪”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法国人不能接受全球化 =美国化的观点。如今 ,心有余有力不足是法国的最大矛盾。为摆脱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包袱 ,法国正朝着更加自由化的道路探索。尽管法国政治家仍难以放大国的光荣与梦想 ,但他们也感到 ,法国的目标和理想只能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内实现  相似文献   

7.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8.
法国启蒙民权思想虽然始自法国,但其影响却波及世界众多角落。它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不仅直接造就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而且对近代亚非拉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正是在它的熏陶和感染之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才初步形成了自己改造旧社会、批判旧思想的思想利器。同时由于中西文化固有的差异和时代特点,中国知识分子在认知法国启蒙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读,而这种误读又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田淑琴 《社区》2004,(7):29-30
作为一位母亲,在随丈夫和孩子到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但是,对于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可以说,是把社会当作了孩子学习的大课堂。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你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  相似文献   

10.
法国社区分析始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当时,法国一些社会学者注意到战后法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组织讨论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差异。一九六○年,原“农村社会学研究”(现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研究所,GRS)首先提出用社区分析的方法研究农村社会的特征。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法国社区分析经历了一个从个案调查到综合考察、从农村社区到城乡社区综合分析、从了解社区特征到探讨社会变迁之多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的角色功能定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社会委托代理网络的一个子网,而董事会又是企业这个子网中众多委托代理链指向的共同结点。在股东会—董事会、董事会—经理层、股东会—经理层与股东会—监事会等委托代理链中,董事会分别是受托人、委托人、第三方,分别扮演利益代表者、资源控制者、利益协调者的角色,主要发挥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检查监督的功能。有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目标等因素将影响董事会的角色与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孝文帝为在北魏推行门阀制度,在一以贯之的门阀观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光极堂大选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孝文帝为重新配备迁洛以后的官员和确定他们的官位而进行的重大政治活动。而其前提'宣示品令',则是以门品定官品出身之令,它反映了孝文帝以官品定门第、以门第定出身、以出身定清浊、以清浊定阶级这样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形象的塑造有许多内在运行的途径,比如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去塑造,通过准确的形象定位去塑造,通过高尚道德品行的充分展示去塑造,通过优良政绩的创造去塑造,通过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的紧密结合去塑造等。积极探讨和正确把握这些途径与规律,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树立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能否树立科学的信仰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健全的信仰。通过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个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其追求超越现实的人生境界,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的重要动因,对于处于社会变革进程中的我国现代女性具有重要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孔祥娜 《南都学坛》2005,25(3):53-55
贾琏是《红楼梦》中一位典型的贵族公子形象。他管理家族的日常事务,对整个贾府的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但他也徇私舞弊,有败家行径。他精神生活的空虚集中体现在对女色的贪婪上。他对女性缺少深刻的情感,但对尤二姐却有一定的真情。在为人处世上,贾琏有一定的良知,但遭到贾赦等人的压制。贾琏的人品虽算不上高尚,却高于贾府中诸多男主子,是个有缺陷但仍不失可爱的人物。贾琏的纨绔作风是当时腐化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必须以科学知识为背景。未知存在于已知之中,已知又是揭开未知之迷的条件。发挥创造性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敏锐的头脑、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且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发挥人的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特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历史意义。紫色这种色彩就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既代表高贵、吉祥,又代表哀伤。紫色的色彩特点在服装中也表现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多种寓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先民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创造了一种“爱人”、“爱民”、“重民”、“民为贵”的高尚“仁爱”精神和普遍性价值的道德关怀。这种道德关怀,先被周朝统治者创造性地吸收并系统化利用,从此世代相传,熔铸成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高尚政治美德和优秀政治传统。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诸于《管子》、《论语》、《孟子》、《荀子》等古代典籍中。如今,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生活中,都程度不同地存有“重民”、“民本”等基因。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量的崛起 ,使文学的家族性特点得到加强。这不仅体现在文学之士累世而出 ,而且还表现为创作上的共性特征 ,以至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文学集团。陈郡谢氏便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