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区》2010,(13):57-57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2006年8月,借款人黄某与出借人于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我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借款主协议上签了字。黄某与于某的借款协议约定,于某向黄某出借款40万元人民币,期限10个月,但合同没有约定我的保证责任期限及保证方式。借款协议订立后,于某如约将40万元汇至黄某农业银行账户,但是借款人黄某在2007年7月发生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且黄某并未在借款协议约定的还款日期向于某偿还借款。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2.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2006年8月,借款人黄某与出借人于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我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借款主协议上签了字。黄某与于某的借款协议约定,于某向黄某出借款40万元人民币,期限10个月,但合同没有约定我的保证责任期限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9,(34):52-53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与张某系多年好朋友,2000年初,我们共同在北京某小区购买了住房,并成为楼上楼下的邻居。当初买房时,张某因购房款不够,向我借了6万元,说等有钱了就归还。由于双方是很好的朋友关系,所以借款时我也没有要求张某给我出具借条。但时至今日,张某仅还了我5万元,就再也不提还款的事了。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与王某是好朋友。去年春天,他说做生意本钱不够,我毫不犹豫地拿出1万元借给了他。因关系好,当时我未索要借据。到了秋天,我急于用钱,多次找他要钱,他均以生意做砸了为由,拒不还钱。请问,我该怎么办?赵海赵海同志:现实生活中,私人之间因一时需要相互借钱属于正当的民事交往,双方达成的借款协议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都属于借款合同。借款交付后,双方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出借方属于债权人,有权要求借款方偿还借款。借款方作为债务人,有义务向出借方偿还借款。如果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了还款期限,借款方就应当…  相似文献   

5.
潘家永 《老友》2013,(4):53-53
编辑同志:我和丈夫老孙因感情不和于2012年协议离婚。离婚后,我就搬到女儿家居住。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法院传票,传票内容是老孙在我俩婚姻期间向其朋友耿某借款20万元,并打有借条,现在耿某要求老孙和我共同偿还这笔借款,我顿时傻了眼。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人们免不了会遇到向别人借钱或别人向自己借钱的情况,打不打借条,借条如何写,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就几起因借条引起的诉讼作了法律解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借条只剩复印件,因有其他证据依法维权获支持2013年3月,刘某向王某出具借条一份,内容为:“因资金周转需要,今向王某借款人民币6万元,3个月内还清。借款人:刘某。2013年3月12日。”还款期限届满后,王某多次催讨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2013,(10):66
编辑同志:我的邻居老董2012年3月,因购房资金一时不到位,就向好友老周借款1万元,承诺于2013年1月底归还,到期老董以购房负债累累为由未能还款。后老周得知老董的老上级老林曾向老董借款1.5万元,本应在2013年1月偿还且也未归还,于是老周要求老董向其老上级老林要款以偿还自己的借款,老董对此不予理睬。老周无奈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3,(22)
律师: 2002年5月,朋友胡青向我借款5万 元,约定2个月归还,其弟胡云在借条上 签署了“保证人胡云”字样。但借款后不久,胡青就因欠债太多,离家出走,现下 落不明。我要求朝云代胡青归还借款,也 遭拒绝,无奈之下,我想寻求法律的保护。 但听说,被告不知去向的,需要公告送达 传票和判决书,这样案件审理时间就较 长。因此,我想只起诉担保人胡云,不知  相似文献   

9.
张某借给朋友龚某人民币3000元,约定借款期限1年。到期后,龚某只还了2000元,还欠1000元迟迟无力偿还。当张某再次找到龚某要其还债时,龚某说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偿还,并提出用其捡到的6000元假币抵偿。张某考虑到他确无还款能力,就收下了这笔假钱。事后张某听人说持有假币也属违法  相似文献   

10.
邢江峰 《社区》2011,(34):41-41
湖北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与孙某于1985年登记结婚,2007年12月我们协议离婚,离婚后不久,孙某持借条向我索要款项,称我在与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曾向其借款100余万元人民币,有我签字的借条为据,借条为打印形成,后面有我本人的签字。经我仔细辨认,借条的签字确实均为我所写,但我实际并未向孙某借款,出具借条的行为是我与孙某夫妻之间游戏的结果,且在经婚姻登记机关备案的离婚协议中并未提到双方之间存在借款关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11,(25):44-44
江西读者李某来信咨询:我的朋友于某于2010年12月19日向我借取现金50万元用于经营公司,并出具了借条,且承诺于2011年5月之前偿还完毕。但2011年5月,于某因驾驶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此次事故后,于某的父亲获得死亡赔偿金64.9万余元。请问,我能否要求于某的父亲用于莱的死亡赔偿金来偿还我的款项?  相似文献   

12.
章某因做生意急需用钱,通过朋友赵某向王某借款15万元,约定1年后还款,并签订了借款合同。赵某出面用其所开的一辆夏利车为章某担保,王某未审查该车手续,即与赵某签订了保证合同。1年后,章某因生意赔本,未能按期偿还借款。王某遂将章某及赵某告上法院,要求章某和赵某分别承担债务责任和保证责任,偿还借款15万元。  相似文献   

13.
邢江峰 《社区》2011,(23):41
湖北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与孙某于1985年登记结婚,2007年12月我们协议离婚,离婚后不久,孙某持借条向我索要款项,称我在与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曾向其借款100余万元人民币,有我签字的借条为据,借条为打印形成,后面有我本人的签字。经我仔细辨认,借条的签字确实均为我所写,但我实际并未向孙某借款,出具借条的行为是我与孙某夫妻之间游戏的结果,且在经婚姻登记机关备案的离婚协议中并未提到双方之间存在借款关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读者问:我家开了一家超市。8个月前,因扩大经营规模急需资金投入,我丈夫遂与一家银行订立借款合同,约定由银行提供50万元贷款,期限为半年..同时还签订了抵押合同,以登记在我8岁的儿子名下的房屋作为抵押。不料,此后的一场大火,使超市财物损失殆尽,也由此导致无法按期还款。近日,银行提出卖房还贷,可我们觉得有愧儿子而于心不忍。请问,我们可以按银行要求卖房还贷吗?  相似文献   

15.
记者: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时.如果有两个公积金帐户,是否一定要转为一个帐户?包林梅:公积金个人帐户原则上只能有一个,出现两个帐户是由于职工在工作调动过程中帐户没有及时进行转移,近期来讲公积金贷款未和个人公积金存款帐户馀额挂钩,所以眼下贷款可以不把两个帐户转为一个。记者:贷款买房建行如何算利息?种国锋:这里有一个简易的月均还款表,可帮助您计算利息.该表以一万园作为计算基数.如:借款20万,贷款期限5年,用表中5年利息负担总和乘20,即1408.4X20,这就是您借款20万5年所负担的利息总和。记…  相似文献   

16.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仍然存在偿还期限过短、偿还方式不灵活的局限,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根据国际经验和实证分析,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期限设定在10年为宜,偿还方式可采用分级分期的弹性还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和杜某曾是好友,且都是经营服装的个体户。2005年2月,杜某因生意周转之需,向我借款6000元。我考虑自己资金充足,加上杜某以前曾帮助过我,我一直无从报答,便当即表示此款作为资助,不用偿还。杜某则一再表示要还。2005年6月,杜某还执意向我还过2000元。不久前,我们之间由于争做生意而产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我遂要求杜某返还剩下的4000元,杜某则以我曾经声明资助、形成了赠与关系为由拒绝。请问:我究竟是否有权要求杜某还款?利筱利筱同志: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  相似文献   

18.
助学贷款的偿还问题在整个助学贷款制度中具有关键地位,过多的拖欠会导致贷款无以为继.从经济角度分析,助学贷款偿还与处罚概率、处罚程度、信用、收入水平、当期还款额度有密切关系.因此,解决助学贷款还款拖欠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来提高处罚概率,明确合约规定来提高处罚力度,从而增强对还贷人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当期还款额,以提高还贷的可操作性;更为根本的则是培养借款学生的信用意识,构建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平台,提高还贷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邢江峰 《社区》2008,(1):32-33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从2001年5月开始,我在北京某报社从事编辑工作,每年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6年12月,单位没有与我续签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一直存在劳动关系。2007年11月,单位以我与单位没有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单位可以随时与我终止劳动合同为由,提出与我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我在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上签字。请问: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邢江峰 《社区》2011,(17):44
江西读者李某来信咨询:我的朋友于某于2010年12月19日向我借取现金50万元用于经营公司,并出具了借条,且承诺于2011年5月之前偿还完毕。但2011年3月,于某因驾驶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此次事故后,于某的父亲获得死亡赔偿金64.9万余元。请问,我能否要求于某的父亲用于某的死亡赔偿金来偿还我的款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