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历史战争景观诗歌及诗人空间分布及形成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诗人笔下的以人类战争活动为题材的诗歌及战争诗作者本身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诗作的内容风格、作者籍贯的地理空间分布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山西作为我国历史战争的重要策源地,出现过数量众多的战争诗人,他们的籍贯往往集中分布在特定的地域、甚至家族之间;而诗作内容所依托的城市、河流、山脉等地理景观,则更为集中,形成了“诗城”、“诗河”、“诗山”等战争文化地理景观。这种空闻分布形成的动力机制不仅是区域历史战争的反映,同时也受着地域政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庐陵地区的青年一代是庐陵地区状元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力量.然而,本文通过对庐陵地区青年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青年一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该地域文化的认知、认同及自然融入仍存在较大困难.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通过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潇湘图为例,探讨以地域为主题的绘画的发展与地域空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研究发现:绘画作品中的"潇湘"经历了画家对地域景观的感知和表达,地理版图从湖南扩大到江南、进而脱离地理空间成为艺术情境,画家的人生际遇与潇湘地理情感一脉相承的过程,最终演化成为心灵空间的"潇湘",勾勒了地域空间艺术的符号化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7):99-105
《归庐陵日记》是南宋著名宰相、文学家周必大的日记体著作。该著详细记载了作者历经三月余归乡庐陵的历程和心态,是考察周必大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的一个参考。从文学地理视角分析,该日记不仅展示了主体的空间位移和历经的交通路线,而且还提供了丰富人文意象的文学景观,在游历瞻仰古迹风貌的同时间或附有历史的考证,而路途相逢的故戚旧友又使作者不无感慨,隐幽愤懑的心态销蚀在一路的山水人文的记行当中,徐畅从容的笔墨中浸透着另一番空间与审美。  相似文献   

5.
<正> 一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在大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居重要地位。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各种要素空间转移上的不同特征(有的资源如土地、自然条件等无法空间转移;能转移的要素,因转移难易和自身价值的不同,转移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亦大相径庭),加之地理区位的独占性和地域文化的积累或沉淀等,总之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单元——区域经济系统。现代国民经济体系通常是由异质的不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而成,而不是由同质的诸区域经济聚合而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42-150
疾病与人类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疾病史研究也因为疾病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而逐渐备受关注。疾病地理史学作为历史学、疾病学和地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尝试从地理空间角度对疾病史进行阐释。而不同地方因其地域差异产生所谓地方病,在与这种病菌抗争过程中,宿主逐渐对其产生免疫抗体,从而形成疾病的静态形式。而疾病一旦传入异地,带给没有免疫力的宿主时,就会演变成传染病。疾病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静态形式和动态流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疾病史研究在人类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 区域指一定的地理空间,它可以是一省或几省,也可以是省以下的地区以及跨越行政区划的经济区。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运行,由于矿产资源、人口分布、交通条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有其不同的形态或不同分布情况,这些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生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的作用。从各个不同地理区域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地理学旨在考察不同地理环境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视角丰富了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空间及其意义:一方面,自然地理不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景,而且景观本身也成为可以阐释的文本,蕴含了集形态、表征和意义为一体的文化政治命题;另一方面,文学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传播会产生形态和内容上的流变,使同一文学流派在不同区域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了独特的呈现方式。关注文化地理视角下的文本空间,将有助于体察文艺作品与人类社会和群体生活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拓宽文艺批评的材料来源和分析范围,从而更有效地洞悉文艺作品的意义生产机制和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一、绿洲人口就业的特点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新疆人口就业的特殊性,绿洲经济与一般的内地省份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在内地经济区域是连片的,区域与区域之间在空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而在新疆绿洲与绿洲之间在空间上则相隔着数十百公里的戈壁沙漠,这种地理上的差异带来了资源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的特殊性,人口就业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地域分散。由于新疆绿洲呈点串珠状的分散分布,形成绿洲人口就业区域的分散。1990年全疆就业人口617.65万人,占总人口的40.75%,分布在全疆16个地州市的79个县市中的844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华人的地域认同,是华人研究的课题之一.按照其历史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从心理地理空间认同、政治地理空间认同和跨国社会地理空间认同这个三重性维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生产力的诸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集聚程度和集聚规模以及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由于各要素间的作用内容、方向及强度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型式与特征,因而空间结构被人们认作为一个区域发展状态的显示器。目前,组建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合理结构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地理集群为切入点,综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论述了以交通基础设施与电信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路径。结论表明,网络基础设施表现出的网络特性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两面性影响:一方面导致网络基础设施与知识跨区域溢出具有显著相关性,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对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即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导致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知识吸收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即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3.
《江西道院集》乃杨万里外贬筠州期间所作诗歌的总集,该诗集主要以地理纪行题材为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奔波于浙赣地域间的行旅征程,《江西道院集》纪行诗创作的前期、后期主要依赖于南宋便捷的交通线路,诗作呈现出地理间线性展开的特点;而纪行诗创作的中期则以筠州作为稳定的中心据点,诗作多以点式景观描摹为主。杨万里纪行诗均匀结杜甫,独具一格,具有地理记叙与场景描摹的双重特征。杨万里创作"一官一集",尽管"每一集必一变",然而,地理纪行却是其众多诗集所采用的相同模式,从文学地理的视角探究《江西道院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寻找"诚斋诗"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是一种地域经济。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统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农业生产是区域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泱泱农业大国。无论从人口的众多,还是幅源的广阔,还是原材料的丰  相似文献   

15.
媒介文化生产与地域文化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对地域文化意义阐释的唯历史根据和唯历史话语,忽视了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现代文化元素,是一种狭隘的历史化解读。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构成地域文化现代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造就了人类延续于今的精神交往面貌和信息传播智慧,也形成了与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相对应的媒介文化特性。这些特性不断融入地域文化的整体内容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意义构建的文化再生产活动。它拓展了地域文化的意义空间,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意义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空间感知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空间感知在文学艺术中有丰富的表达,它们是文学情怀与地理意识的合作产品。我国地域辽阔,自古以来,辽阔的地理空间特征向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容,带给我国古典文学一种特殊的抒发形式。特定情感与空间景物相契合成为中国古代诗文抒情的基本范式之一。中国古代抒情诗文中对地理空间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即巨大感和阻隔感。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国三大区域社会制度及其所属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并决定了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的基本格局与表现特征。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地理建构在中国战时政治地理之上,是以各个区域不同的社会制度为基石,同时涵纳其他地理因子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呈现方式。战时中国文学地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逐渐发展成型,各文学区域的主体艺术表征由各种文学成分相互作用综合而成。研究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对于正视该时期文学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和地理区位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文超  韩磊 《西部论坛》2022,32(1):16-33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在县级行政区划这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内,通过县级政权调控经济整体运行情况,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地域差异性的区域经济。本文遵循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路体系,就县域经济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理论流派与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胜 《中州学刊》2005,24(4):22-26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本质是地区增长差异.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出发,论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新古典增长理论预言了区域经济增长在地域空间上的收敛趋同.新增长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差距不是趋同和收敛而是趋异和发散.结构主义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渐进连续的过程,非均衡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经济地理理论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地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忽视及传统经济地理学对收入递增研究的空白,深入探讨了经济空间聚集的原因和动力.这些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互相补充,共同构成研究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