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前期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统治时期.宋初,因受五代十国时期币制繁杂和货币流通混乱的影响,一度存在铜钱奇缺、劣币泛滥、铁钱贬值、交子失信等弊端,从而呈现出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宋廷在增加铜钱产量、统一铸造法币、确定钱陌制度、规范钱币质量、严禁私铸劣币的同时,还采取了其他各种相关的经济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积累,减免人民赋役和救灾扶贫,禁止商业投机和调控物价.由于宋廷实施了上述一系列政策,终于防止了通货膨胀的发生,至宋太宗、真宗时期,己形成了国家富裕、物价平稳、社会安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55-162
海南岛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随着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海南岛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军事地缘格局中的地位逐步得到重视。为应对"环海包黎"的复杂形势,宋廷在此不断加派驻军,并设置土丁、寨丁、水军等。通过设置都巡检使司、水陆都巡检使司等军事性质的机构加强军事统治,以策安全。但因海南岛孤悬海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宋廷于海南岛的军事建置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发挥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李存山 《中州学刊》2005,(1):130-137
范仲淹是开创"宋学精神"的第一人,但其历史地位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的、恰当的评价.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以后,王安石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向的过程.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经济等领域,而熙宁变法则转向为"以理财为方今先急".熙宁变法之所以引发朝臣的政见不同和党争,固然与儒家传统的义利之辨有关系,但宋代的政治现实也确实面临着士风、吏治与"理财"如何协调并进的问题.只有辩明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关系,指出熙宁变法转向的局限性,才能理解道学或理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叶倩莹 《学术研究》2012,(11):104-112,160
清末新政初期,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奏请政府设立京师仕学院,期待此举落实"借材异国"策略的示范作用,藉此为速行新政提供及时、直接的蓝本与改革经验的借鉴。然因观念、政局等影响,仕学院"借才"方式与"课官"范围被迫几度调整,反映出"借材异国"襄助新政的困难与不确定性,而报刊舆论与朝中政情于此颇有隔膜。仕学院"讲友"的名目,本为趋避袁世凯密奏政务处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之锋芒,避免枢廷干预而提出的变通办法,尔后却为仕学院"译书洋员"取代。其"借才"名目频繁变换,表明当时官私雇聘外国人尚未形成统一、明晰的规范,策略较为灵活。筹议者各出奇谋,为应聘外国人参与新政预设各种"限制",客观上推动了"借材异国"的方式、方法向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8年开始的房地产"新政",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落实在民生与住房的消费性上,加大中低位价住宅的建设等.此次"新政"的理论基础是住房政策的公共性,房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新政"的最主要效应是使房价回归理性,以消费市场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是哈耶克(F.A.Hayek)所创用,用以特指二战以来由于凯恩斯经济思想在宏观调控中的运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哈耶克对凯恩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解决失业和经济失衡进行了严厉批判。当前,就我国而言应从心理、政治层面预防"凯恩思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以西方及西方化的日本为模板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面对隙地无多和财政窘迫的现状,政府多采取征用"他者"建筑的办法筹备新政事业的基址。被征用的空间以庙宇等宗教空间居多,因为在维新改革的清末新政时代,它既"危险"又"无益"。这种城市空间的征用以现代化为名义,国家权力扩张和现代性诉求相互纠缠其间。城市空间的改造致使原有的城市空间逐渐被侵占,新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城市空间不断涌现,逐步替代了原有城市空间并实现了城市功能的转化,初步完成了城市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欧美等国家中央银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得全球经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甚至可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我们要未雨绸缪地调整货币政策,将提振经济和预防通胀反弹作为宏观调控的兼顾目标,谨防经济复苏后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恶化问题迫在眉睫,各国纷纷实施发展"绿色新政"以谋求新一轮的发展突破口。然而,绿色新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方主体的发展要求,如何协调这些主体的绿色利益成为当前政府和国家正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绿色新政中推行协同治理现实依据的同时,深入探讨了绿色新政协同所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并以此提出了绿色新政实施的协同演进战略构想,对有效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实证分析通货膨胀对我国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发现其因果关系是单向的,两者之间既可以正相关,也可以负相关。从长期来看,高通胀会给企业盈利和国家的GDP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利率的提高会降低股票价格,出现"通胀无牛市"的局面。但在一段时期内,为抵补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投资者会分流部分银行储蓄资金投资于金融资产,从而推动股市的发展。所以,股票市场的"牛市"或"熊市"不能简单的用通货膨胀来衡量。  相似文献   

11.
王云裳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31-140,160
宋代军队经营活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首个情况严重的时期。宋廷允许军队从事以回易为主的各种经营活动,其初衷即宋人所谓的"赡军"。但从长远看,军队经营活动的泛滥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社会的消极作用是深层和长远的。宋代军队经营活动对宋代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合群 《社会科学》2007,1(12):132-138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里坊制由鼎盛走向崩溃。这一崩溃过程,萌芽于唐代中晚期的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内,里坊的崩溃,以"侵街"为突破口。由于宋廷极力制止,使得崩溃过程出现了复杂性与反复性,直至北宋末年,里坊制才彻底走进坟墓。从此,宋东京城内街市、楼阁遍布,官民混合而居,呈现出崭新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代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之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相继出台.对于这三次新政,史学界褒贬不一.尤其对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的评价,或说成是反动的运动,或把它们同戊戌新政并列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未免失之偏颇,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就这三次新政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对现行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评价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国家采用了紧缩财政、紧缩银根的"双紧"政策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缓解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反思起来,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本身至少有两个缺陷:一是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估计过重. (一)从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加上人口又过度膨胀.这一基本国情注定了对反通货膨胀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的承受力是十分脆弱的.不顾这个基础,贸然采取"双紧"政策,一味釜底抽薪,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地处北疆的内蒙古社会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日俄势力的渗透和挑唆,加深了内蒙古地区的危机;社会的动荡不安,加深了内蒙古的落后局面;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内蒙古地区,使内蒙古由蒙古族游牧社会逐渐向蒙汉杂居、农牧并存的多元化社会转变。在清朝推行"新政"的形势下,为振兴蒙古族、救亡图存,内蒙古地区也开展了图强新政,开启了内蒙古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实施"单独"新政是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符合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深得民心。但是,由于长时间在男女退休年龄上的差异,使职业女性对生育两孩心存疑虑,主要是生育两孩会影响职业和事业的发展。文章提出实行男女同龄退休政策对于实施"单独"两孩新政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霞 《学术论坛》2005,593(11):152-155
20世纪之初,清政府在全国推行"新政".这次变革不仅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也波及到了一些边疆地区.文章以广西为例,分析叙述新政在广西推行的情况,揭示了这一变革为推动边疆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是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升值等"控"货币供给的政策。然而,频繁使用这些政策,抑制通胀效果不明显,却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为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控""疏"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是人民币双向浮动,引导外汇流出,减少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二是疏导国内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恢复和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增加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求差距,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将目前的外汇"奖入限出"政策改变为"限入奖出"政策,包括对个人携带外汇、企业借入的境外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进入中国的外汇收取入境费,费率应高于人民币升值率加上国内国外利率差之和。四是将出口退税改为国内居民外汇储蓄补贴,藏汇于民。五是将汽车和家电企业的财政补贴改为给全国户籍人口每人发放3000-5000元的消费券,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增加货币需求,抑制通胀。六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月/人,以扩大消费,增加货币需求,遏制通胀。  相似文献   

19.
田青  喻学忠 《天府新论》2012,(1):131-139
从信息流通与控制的角度,考察宋初西南区域水陆文书通信系统的建构状况,指出:区域内文书通信网络的存在,较大程度地满足了政府间文书传递和信息流通的要求,这对于宋廷及时掌控本区域的各类信息、较好实现对本区域的社会控制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用;且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解读其建构特征,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建构的诸因素,认为:信息控制是宋廷对整个西南区域进行社会控制的中间环节,也是宋初本区域文书通信系统建构的首要意旨。  相似文献   

20.
韩国华于雍熙二年出使高丽。宋廷对他出使的预期是使高丽能出兵境外 ,令辽在未来与宋的作战中有后顾之忧 ,起到牵制的作用。韩国华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 ,完成宋廷所付使命。因其出使而开创的“联丽抗辽”政策成为宋代对外策略的一个中心议题 ,宋朝每次锐意强国 ,志下燕蓟 ,都伴随有联合周边力量 ,尤其是联丽的呼声。同时韩国华的出使也对高丽历史命运和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