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国家利益概念原本就有争议 ,而在全球化时代更面临着来自国际制度、全球问题、全球利益与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在此情况下 ,民族国家必须树立新的国家利益观 ,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全球利益观照下的国家利益 ;注重把握国家利益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确定国家利益的优先顺序基础上 ,在国际制度的框架中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作为国际主要行为主体的国家所开展的一切国际活动 ,其目的只有一个 ,即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可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 ,古希腊的城邦安全与维护思想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耕战思想、墨家的“兼相爱 ,交相利”思想、六国为了对抗秦国而实施的“合纵外交”等等都体现了国家利益问题。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问题是在 17世纪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形成之后才逐渐得以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理论。 19世纪在英国主持政务和外交达 2 0年之久的帕默斯顿说过 :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 ,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危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考验与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各国只有超越国家利益,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理性选择利益让渡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的互惠合作关系,寻找各国特殊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某种契合、均衡或利益最大化,以求在生态环境危机处理上协调一致,统一行动,才能化解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相似文献   

4.
全球公域中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实现与一般的国家利益有所不同。能力成为国家在公域利益实现的主要因素,同时,公域的国家行为必须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和管制,以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同样,能力和国际规则、制度也是维护国家权益的主要因素。从公域限制国家能力向权利转化的角度来说,公域的国家利益实现是受限的;与此不同,公域的国家权益维护朝着相反方向运作,即国家权益应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在假设南极为全球公域的前提下,中国作为一个南极事务重要参与者具有南极利益和权益,中国的南极利益包括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科研利益、经济利益等;南极权益包括参与权、科研权、治理权、地理命名权、开发使用权等。  相似文献   

5.
理念还是现实——论全球治理中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治理是近几年国际问题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其目标在于探讨各国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治理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口膨胀、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地区冲突和核扩散等直接危及到世界人民安定生活的问题,把治理扩展到全球范围。在民族国家仍然是最核心的政治单位的情况下,全球治理进程中必然出现全球治理与现实国际关系体系之间的矛盾性,其中突出表现在主权国家与多元治理体系、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个体国家行为和全球规制等方面。由于这些矛盾性的存在,所谓全球治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主要还是处于过程之中,其现实困境仍然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6.
以“民族国家”出现于近代西方为据而认定“国家利益”形成于近代西方的观点,混淆了 “国家”与“民族国家”、“国家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的关系。如同民族国家本身只是国家的一种具 体形式,“民族国家”是“国家”的种概念一样,民族国家利益也只是国家利益的一种具体形式,“民族国 家利益”是“国家利益”的种概念,而不是国家利益的全部外延。准确把握“国家利益”概念还需要理清 国家利益意识与国家利益本身、国家利益与国人利益、国家利益与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国家利益与公共 利益、现实的国家利益与理想的国家利益、实际的国家利益与声称的国家利益等等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些 关系,对于准确把握“国家利益”概念,深入研究国家安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一国的文化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感召力对于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成了构成民族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对中国这样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利益的维护与发展。国家文化利益有三个层次,即国家文化产业利益、国家文化自身利益、广义国家文化利益。国家文化利益的实现有向内向外两个维度,向内通过增强民族凝聚力、锻造民族精神、确立道德规范、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精英文化的水平等方式;向外通过拓展国际责任利益、坚持意识形态独立性、拓展中华文化发展空间等方式。中国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应是在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学习和文化调整的基础上,强调中华文化的特质,增强中华文化的感染力,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中的后现代主义把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了自身的研究范畴 ,试图在整体上解答当代人类所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其理论学说代表了不同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 ,它超越了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 ,对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具有时代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公民权与全球公民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道晖 《社会科学》2006,1(6):112-119
公民社会是与作为自然人的私人社会相区别、而直接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组织化和政治化的民间社会。其核心的要素是以私人社会的共同利益为纽带而形成的政治共同体(各种非政府组织),来集中和表达社会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使私域中的诉求扩展为公共诉求,以利于开展社会运动或社会斗争, 促成对国家的民主转型和改造。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一国之内的国家公民延伸为世界公民,公民社会也越过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结社和社会活动,形成“全球公民社会”,并在全球发挥其影响力、支持力。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168-173
"反对民族国家"是西方学界基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遭遇挑战这一现实而形成的重要论调,它倡导建立"世界政府",主张用"全球治理"替代民族国家。分析表明,世界政府是基于全球经济政治现实而做出的合理设想,但其中存在着难以忽略的理论漏洞;它洞见到了问题之所在,却在解决问题时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它否定国家主权的观点是建立在对当代国家主权新变化的错误理解之上的。而全球治理的问题在于,它的预设条件"国家无能论"并不成立;它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它主张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一价值取向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而不同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也导致全球治理至少在目前并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利益就是主体在与客体发生联系时其需要的满足和实现.人有需要,而且总是力求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以,人就会追求利益,自觉地趋利而避害.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深层本质上乃是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及利益追求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加以分类.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及利益追求的差别和冲突,主体不同需要之间的利益及利益追求的差别和冲突,主体不同时间之间的利益及利益追求的差别和冲突,构成了人们利益上的矛盾.妥善解决人们的利益矛盾,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探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进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以法律经济学为分析工具来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予以探讨,以期从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上来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提供更为深刻和具体的分析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利益界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理论、实践意义,以及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经济内涵,提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既是追求社会和谐、协调利益冲突的重要前提,也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福利的基本途径.本文进而从公共利益的定性、定量、实体、程序、静态、动态等多个层面,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公共利益法律界定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予以了探讨.本文认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过程实际上是在维护社会共同基本目标下法律对各种冲突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的过程,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不是简单的概念辨析和利益归属判断,而是一个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法律界定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李思民 《社会科学》2000,3(5):16-20
历史上的“义利之争”到了今天演变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关系的讨论。对二者的关系究竟怎么处置,历来意见纷呈,莫衷一是。有重利轻义之说,也有重义轻利之论,还有取一舍一,即取“鱼”而舍“熊掌”,或取“熊掌”而舍“鱼”之举。很难使二者统一起来,兼而得之。但大体上“义在利先“之说是占压倒优势的。到了邓小平所开辟的“二次革命”时代,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完美地解决了“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历史难题,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关于义利并举,利在义先的构想,是…  相似文献   

14.
农地征用中的利益分配与利益博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地征用过程中,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目前我国的农地征用在制度规定和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着的错位与不合理,以及官本位格局下强政府─弱农民的力量对比态势是其主要根源。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培育由市场形成农地转让价格的市场环境,创建和扶持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在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谈判协商机制,是避免零和博弈的结果,达到博弈均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利益与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较之不进行经济全球化,能够带来全球福利的增加,即“经济全球化利益”,从而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主体取得“多赢”或“双赢”提供了可能性。经济全球化的我国内外的利益关系是正和博弈的利益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内外利益关系是“双赢博弈”,也可能是“赢大于输博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是我国对外利益关系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我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与国外合作做大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争取分享到更多的经济全球化利益。  相似文献   

16.
利益源于需要,且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由于需要的产生包括了主观欲望和客观世界的刺激两个原因,利益也包括了主观动机和客观物质手段两个方面,因而利益的实现就必须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改善客观条件.所以,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以人民的愿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为人民实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政府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英语作为全球化语言,在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的文化传播再没有空间的间隔,以英语为主的人类主流文化正在对世界各种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本文从交际系统与文化表现两方面对语言利益进行了分析,对人们选择语言的驱动力作了一定的研究,阐述了语言利益不均等的社会现实。文章强调在全球化语境下,弱势文化可利用通用语言以理性进取的文化姿态来谋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实然的角度分析发现,人的权利通常具有三维的结构:权利意识、权利能力和权利资格.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以它特有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制约塑造着具有三维结构的权利,人的权利因此形成.同时,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以自整合的经济力量控制国家,并强制国家将市场塑造的权利予以法律上的规定,而使权利法定化.  相似文献   

20.
夏夜 《学术界》2012,(8):96-104,287
我国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界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政治立场和外交底线.准确定义和解读“核心利益”概念论述,从人民利益以及社会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国家机构体系的生存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步成果的角度来研究国家核心利益的中国语境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