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哥我嫂     
嫂子走的太突然,赶到家时她已入殓。虽称嫂子,但她年长我近20岁,真可谓"长嫂似母"。巷里帮忙的人都说嫂子前世修得好,活了70多岁没病没灾没连累任何人就走了。全家人都很悲痛,唯独我哥坐在椅子上紧蹙着眉,不知在想  相似文献   

2.
说来惭愧,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男人称王称霸,但在我们班却截然不同——"小女子当权",尤其是她——陆琳媛。她的性格十分泼辣,我班男生都对她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她喜欢张曼玉,她说她最喜欢范冰冰。“都说喜欢张曼玉更能显出自己的层次!”她说:“范冰冰很漂亮,我觉得我离她更近些”。  相似文献   

4.
那时候她正不堪,父亲去世,事业受挫,婚姻破裂,人生的不幸赶着趟儿朝她砸过来。她心力交瘁,整个世界在她眼里尽失颜色。每天晚上,一个人走向冰冷的家,她的腿沉得迈不动步,有好几次,她都差点儿从楼梯上滚下来。  相似文献   

5.
黄亚东 《老友》2020,(2):44-44
七月七日是老伴的生日。每年她过生日,我都会送她一份礼物,首饰、新衣服、她喜欢吃的糕点,我都给她送过。去年她过生日的前一两个月,我就在琢磨该送点什么,费尽心思一直没想好。她生日前几天,我去逛商场,忽然发现儿童玩具的摊位里摆放着红红火火的小胖猪,是传统布艺手工制作,非常惹人喜欢。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8,(Z1)
我的婆婆出生在瑞典一个富人家庭,为了爱情,她选择了私奔,也就自动放弃了贵族身份。她和我的公公相濡以沫,生下了3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她没有抱怨,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靠着她和公公的共同努力,家里不仅有了轿车、别墅和花园,又把几个孩子培养成了时装设计师和模特儿等。婆婆的奉献、吃苦耐劳以及精明能干毫无疑问地使她成为家里的实权人物。  相似文献   

7.
我为妹妹狂     
《可乐》2006,(12)
也许是父母觉得我从小没有经历磨难,所以给我送来了妹妹。单是她的名字"刘洁"就已经成了我的噩梦,小时候无论是喊她"刘洁"或者"洁洁",都容易让别人误认为她是我姐姐,更可怕的是喊的次数多了,我果然就留级了好几次。幸运的是,我俩在大学毕业后都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她待在了北京,而我留在了上海。虽然事业走上了正轨,但是我俩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让老爸老妈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长吁短叹:"儿啊,男  相似文献   

8.
许复召 《老友》2012,(8):42-42
我的孙女不和我们住在一起,但她从产房被抱出来时,我就在她身边。她小时候常来我这里,我看着她长大成长,她今年已上高一。每当想起她时,我就感到非常愉悦。她为什么那么让人爱她呢?因为她是一个阳光型的女孩,自信、开朗、乐观;这可能与她爱好音乐、唱歌有关,她每个阶段的进步都给我带来欢乐。从小,她就显露出艺术天赋,她父母把她送到刘诗昆艺术幼儿园学习钢琴、舞蹈、外语。她非常快乐。幼儿园举行过一次汇报演出,我们和亲家都去观看了。那场演出令人刮目相看,开场由10架钢琴共同奏响《黄河大合唱》,我孙女也在其中,真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9.
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今年10岁了,她长着圆圆的脸蛋,像一朵向日葵一样,总骄傲地微微仰起,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闪烁个不停,她的嘴巴特别甜,看见别人总要问好。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清敏 《人力资本》2008,(2):110-111
为姜岩叹息的同时,不禁想起歌坛常青树——蔡琴。种种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如意和不如意,蔡琴都一一走过——她叱咤华语乐坛30年,坐拥辉煌与荣誉无数;她曾有过事业低潮,曾而对10多年婚姻的突然破裂,肿瘤和眼疾又突袭过她。她也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女人,曾写下过长达四页的遗书……  相似文献   

11.
周柳莺 《老友》2011,(8):42-42
婆婆64岁了,一直生活在老家的农村,任我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来城里和我们同住。日子一久,我们也只好不再勉强她了。  相似文献   

12.
刘莎对黑色情有独钟。什么色彩都敌不过黑色的魅力。刘莎两次和我约见,都是一袭黑。她说黑,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深刻。恰恰相反,刘莎和我说话的时候,情绪是躁动的、不确定的。有时你只能听懂她的一句话或两句话,你并不知道她在这段话里想表述的清晰含义。这就加大了我的采访难度,因为她说后面这句话时很可能就把前面那句话推倒。幸亏她的三本著作放在我的面前,这是恒一的。不过还是有问题,她说话一付狠狠的样子,一点不给人面子,那天约会当场吓走了一个朋友。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却是善良多情而纯真。哪一个是她的真实呢?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爱情路     
林语堂 《可乐》2011,(2):72-73
我爱我们坂仔村里的赖柏英。小时候,我们一起捉鲦鱼、捉螯虾。我记得她蹲在小溪里等着蝴蝶落在头发上,然后轻轻地走开,居然不会把蝴蝶惊走。长大后,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返回故乡。我们俩都认为我俩相配非常理想。她的母亲认识我的母亲。她已经长高,有点儿偏瘦,我们叫她橄榄。橄榄是一个遇事自作主张的女孩子,生着鹅蛋脸儿,目似沉思状。我急切追求新知识,她则坚持要孝顺祖父。这位祖父双目失明,需要她伺候,片刻不能离。  相似文献   

14.
赵莹石 《社区》2008,(25):45-45
“黄姨”——平时大家都这么叫她。因为她的年龄已有七八十岁,对于我们来说,她就像我们的父母,她是沈阳市东陵区马官桥街道福陵社区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她的名字叫黄来英。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一位平凡的妻子,但在我看来,她却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社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袁美华 《老友》2020,(2):42-42
我的婆婆今年82岁,因为姓叶,自称老叶。她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腿脚很好,喜欢旅游。新中国成立前,能读上书的女孩少之又少,婆婆从小有书读得益于她的大哥。她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兄如父,家里的事都由她大哥做主。她大哥当兵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每次写信回家都极力说服母亲让妹妹去上学,学费由他负担,家里有什么困难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李建平  龚茂明 《老友》2013,(4):31-31
为方便照顾外祖父,她摒弃世俗偏见,在老人的房间搭个床睡在旁边;为方便外祖父进食,她每次都把饭菜搅得很碎,每顿饭她都是先喂完外祖父自己再吃;为让外祖父舒舒服服睡觉,她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给老人更换尿布。有一次,老人大便失禁了,她没想太多,只把老人当成老小孩,一点一点给他擦洗干净……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14,(2)
正自从退休后,我年年订阅《老友》,而且把每年的《老友》都装订成册,存放在书架上,便于经常翻阅查找资料。我对《老友》情有独钟,是因为她独树一帜,始终保持优良的办刊传统,老年读者都称赞她是难得的精品。她的特点很多:品位高,栏目多,文章精短,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8.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叫周思怡。我和她同一个寝室,同一张餐桌,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我的眼里,她是一个非常文弱的小女孩,甚至一阵风都可以把她吹倒。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一天早上,我们刚到教室,早读课还没有开始,忽然,后面一排传来推桌子、踢板凳的声音,原来是我们班的励泽瑜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8)
我从来都没觉得我妈妈是个作家,我觉得她就是我妈妈。我知道她写作品大约是在1945年,她写《关于女人》的时候,那时妈妈辞去了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家里就靠爸爸一个人赚钱,而爸爸又得了肺炎,几乎都要死了,不巧那时我们家又被盗了,本  相似文献   

20.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