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税,禾兑也,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交换关系在古代,臣民向君主交纳谷物,以获得保护。税收的发展史似平也证明了这个不言自明的契约。最初的国家财政与国王的家计财政是台二为一的随着奴隶阶级逐渐获得人身自由,臣民有了私产,国王在家计财政这一块之外,还要向臣民的...  相似文献   

2.
从无阶级社会过渡到有阶级社会,再从有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这是经典作家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本文主要论述了母权制、父权制两大氏族公社产生的条件、内在特征及逐渐瓦解衰亡由原始社会过渡到文明社会的历史条件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也是社会整合与稳定的工具。历史上国家的产生与演进,除了其阶级压迫的功能外,还有其治水、御侮等公共职能。这两种功能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与历史发展道路而有所差异。其中“一类其演进最初是由内部固有的因素引起的,另一类演进则是由外部影响引起的”。①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解释多种多样,既有外部冲突论与调和论,亦有包括经济、环境、人口变量在内的各种微观研究。我们认为,国家内部间的阶级、阶层冲突与在外力压迫下人类为生存而导致的融合有主有次,阶级冲突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内因,外在…  相似文献   

4.
“重返阶级”是作为对“阶级消亡”的回应和反击而出场的。“重返阶级”论主张,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确在历史中变化,但阶级和阶级关系的本质没有改变,阶级继续存在并持续地影响着社会,阶级分析仍然是分析社会的有效工具。“重返阶级”的努力得益于将工作场所作为权力体系和阶级对抗场所的当代劳工研究,这种从“工场权力”的角度来划分阶级的研究正确地揭示了社会阶级不平等的现象。阶级话语的再出场是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回声,新时代阶级存在表现出工人阶级“新贫困”、中产阶级“再无产阶级化”和全球工业阶级形成等新特点和新趋势,应当重返阶级,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以新视角坚持和重塑阶级话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即所谓的中间阶级。从总体上说,尽管存在着中间阶级有所扩大的现象,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呈现较为复杂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两极化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在性质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四大家族直接把持的私产,是垄断全国金融,进而垄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具;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它的存在及某些举措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在其组织形式上、在其职能与业务活动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现在加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历史记载中远古圣人多长寿,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古人将那些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领袖人物当成了某个时代的代表;二是古人崇祖、感恩情结、迷信思想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造神活动;三是奴隶阶级厌恶剥削压迫的阶级社会,向往回归没有压迫剥削平等互助的无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三个特征 ,在阶级关系方面 ,主张以阶级斗争为手段消灭阶级 ,实现无阶级的社会 ;在所有制关系方面 ,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 ,主张建立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决定了斯大林不可能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同时也决定了新经济政策被终结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蓄奴风与《红楼梦》中的奴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和工具,并占有人身;奴隶阶级——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把劳动所得的全部果实交给奴隶主。正如列宁所说,“奴隶主把奴隶当作自己的财产,法律把这种观点固定下来,认为奴隶是一种完全被奴隶主占有的物品。”在中  相似文献   

10.
卡尔·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仍然适合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按照马克斯·韦伯的关于阶级和阶层是一个历史过程的观点,中国开始出现阶级现象;并尝试运用稀缺性生产要素占有关系解读当下的中国阶级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阶级分化或冲突并不必然会导致阶级对抗,阶级合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如何,是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受林彪、“四人邦”歪曲、破坏严重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在教育界,有一种偏见:只讲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诚然,在阶级社会,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但从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教育同时也是生产斗争工具。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级属性是异常明显的。而一切反动的阶级,总是力图掩盖使教育为本阶级政治路线服务的反动本质。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是如此,他们用九分无用一分歪曲了的“事实”来吹捧孔老二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3.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的。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利用教育这个工具来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并巩固其政权。应该指出,教育的政治功能是通过掌权阶级制定教育目的、教学的政治方向、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性质以及  相似文献   

14.
二重国家--对国家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国家观认为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笔者认为 ,这一传统观点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 ,必须确立新的国家观——二重国家观。从社会层面看 ,国家是社会国家 ;从政治层面看 ,国家是政治国家。社会国家与政治国家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个人完成初始社会化重要场所,本文基于跨省249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从亲社会行为概念维度结构的匿名性、遵从性、公开性,以及利他性的四个测量维度出发,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预测父母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一致性假设和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平衡性效应。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角色行为的性别差,异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对四类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父亲教养方式的类型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存在不均衡效应即父亲鼓励的教养方式与惩罚的教养方式对四类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正效应;父亲鼓励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四类亲社会行为的正效应均大于惩罚的教养方式。父亲保护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公开的亲社会行为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对匿名性的、遵从的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这个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什么关系呢?究竟是到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中去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还是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碎片中去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私产公用”的主张反对柏拉图的“公产”主张,承认私产的善德性;批判柏拉图的财产“两分法”,将人们的合理财产定额为“宽裕”而不是“素朴”;通过“均产”理论来缓和贫富分化、消除社会动乱,主张不多不少的适度财产是最善的,进而推导出中产阶级最具有政治上的善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稳定核心.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对于当下理解公私产关系、破解贫富分化现象、培育中产阶层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阶级关系的角度观察法律现象的。把法律和阶级、阶级斗争联系起来看,在阶级社会这个历史范围内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以为无阶级社会则无法律的观点却一直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界占据统治地位。我们怀疑上述观点的真理性。既然目前马克思主义法学界找不到有一个人愿意否认我国法学落后,而且大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官员的致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仕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建国后,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对致仕制度十分重视,官吏致仕后,仍享有一系列特权,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也使在职官员无后顾之忧。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员终身制,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平等的、公正的人权?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文章认为,人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给人们规定的各种权利。它分为无阶级性质的人权和有阶级性质的人权两种基本类型。文章通过批判地反思各个社会形态人权的内容和形式,揭示并阐述了人权由无阶级性的原始平等、经阶级不平等、到消灭阶级后的真正自由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文章指出,在原始社会,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只限于生存权利和萌芽性的社会权利。在阶级社会,人权包括有一定程度发展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实质上为剥削者阶级垄断。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权成为劳动者阶级的权利,人权关系的阶级不平等波废除,但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权与人的全面需要达到统一,平等、自由和普遍的人权真正实现。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权,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公正、最合理的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