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近三十年的发展实践为今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融“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提供了深刻启示和借鉴.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功能亟需进行转型,应实行积极的失业保护政策,激励失业人员再就业;调整失业保险制度设计重点,突出稳定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和规模,促进更多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土地还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的功能.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一是土地的保障功能与生产要素功能的矛盾;二是发挥土地保障功能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的矛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民对土地的保障依赖是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使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确保土地流转,加强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基于972份农民微观社会调查数据,利用二元离散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保障因素与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状态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保障因素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指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保障因素方面的收入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环境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和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经济保障在增进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重视农村社会经济保障因素在增进农民幸福感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强化农村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被征地农民长时间找不到合适职业的情形多了起来,没有工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就难以为继.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城郊村的调查发现,城郊村地区农民被征地后较少有得到政府就业安置的情况,农民失去土地后大都是自谋生路,他们的就业、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也由此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在城郊村.很多被征地农民处于耕田无地、上班无岗、收入无来源、生活无保障的"四无"困境,他们中的许多人只能依靠村里有限的一点补贴及在周边打零工度日.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补偿、保障和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补偿、保障是基础,就业是关键.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要加强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让被征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就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云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及时有序转移,既是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以“富民为本”,积极寻找和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或行业。  相似文献   

6.
农民组织是农村的新社会力量和治理主体.要改变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缺失的普遍现象,必须凸显农民组织化的主体地位和治理功能.为实现农村社区善治,要处理好社区自治与乡镇政权管理、农民组织与村党组织、农民组织与家族宗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农业大省,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江西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江西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结合现有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扶持和激励,加快建立与江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任映红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30-135,159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无处不在的人情文化已成为一种人际关系创设与维持的常识与准则.人情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代代传承而逐渐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以非正式的形式规定了农民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当前的温州农村,浓郁的人情文化显现不少负面效应,如加重农民经济和精神负担、容易形成狭隘封闭的圈子而有损道德建设、交易色彩浓郁有损社会公正、规则意识淡薄而有违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人情文化依然被广大农民所认同,源于它也承担了较多的经济社会功能,人情来往是获得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人情交往有经济协作功能、社会福利与民间互助功能、娱乐团聚和社会评价功能、行为约束和社会稳定功能等,只有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才能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能变迁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中虽有所调整但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仍具有比较强的身份性、自用性、保障性、福利性、非财产性、非市场化特征。存在这种长期基本不变态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宅基地是农民的福利和基本居住保障、涉及全国几亿农民安身立命和农村社会稳定”这一认识根深蒂固,没有随宅基地功能的实际变迁而转变。随着农村宅基地由基本居住保障性向资产性转变,其功能重心亦发生转移,保障功能逐步削弱,财产功能逐步增强,原有的法律产权限制和无偿无期限使用、市场交易限制等传统宅基地制度愈来愈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必须在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农民利益不受损前提下拓展宅基地使用权权能,逐步推进宅基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宅基地使用权市场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退出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加快和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明确目标任务;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序;完善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00-204
农村社会组织是广大农民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引导、参与和推动农村社会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建设之中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自治功能的实现。农村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反映的其实是"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前,政府对农村社会组织松绑还不够,且社会治理方式尚处于转型期,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组织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今后应从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入手,不断培养和强化农村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农村社会建设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贻芳 《江汉论坛》2002,4(7):49-5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统一和平衡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和政治稳定功能为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女性是促进劳动力转移首先要争取的人群:如果妇女的稳定就业能解决,夫妻双方都挣工资,农民家庭转移的动力就会增强.因此,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对妇女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通过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力素质,帮助她们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夫妻双方都能拥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农村家庭才有转移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直接关系到200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农民面临着农业的弱质性、政策优.惠消失、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缓慢、非农业发展受阻、农民负担过重、就业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短缺、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障碍,如果这些障碍得不到很好解决,必将成为制约下个世纪中国经济腾飞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缺失及自治组织功能异化则是农民群体上访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群体上访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及至中国社会大局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尽快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和村民自治制度,畅通农民利益诉求渠道,强化社会主义农村民主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功能、目标单一不同,财政政策功能、目标可分为二.政策功能应有两个:一是保持经济稳定,一是恢复经济稳定;与此相适应,政策目标也有两个:一是反垄断,一是促就业.这种功能、目标二分法,不仅可减少学理争论,而且对后危机时代中国财政政策制定实施,乃至中国目前一些现实问题解决,都可提供一个很好指导.后危机时代财政政策不同于此前,其过渡时期特点决定了财政政策任务是双重的.既要运用稳定财政政策反垄断,又要运用再稳定财政政策促就业,唯有如此,经济运行才有可能稳定,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危机时代和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的特定背景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逐步缓解和缩小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这一目标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实现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其实质在于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自身发展权益,集中体现在广大农民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上,这与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处于不断强化的趋势,成为制约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到位的情况下,农地大规模流转的社会风险很大,为农民提供长期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新阶段农地流转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着领导农村发展、表达与整合农民利益、服务农民与党员、吸纳和培育农村精英的功能。其功能的实现则依赖于优化组织结构、加快转变活动方式、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引领经济发展中强化功能和协调与乡村其他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也由此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如何尽快地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构建的新视角——从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对于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来自家庭、社会和农民个人原因,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通过扬弃传统孝道观念、倡导感恩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来重建农村孝道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