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了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大国,但是我国农产品贸易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贸易强国。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竞争力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比较了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与日本、美国、欧盟和东盟这四大农产品贸易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及变化趋势。得出结论是中国、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总贸易额的70%左右,其中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都处于弱势,且在不断地弱化。提出以有效地调整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产品贸易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来创造和扩大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的比较优势,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性比较优势 (RCA)法 ,对当今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具体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基本丧失 ,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鲜活原料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 ,而深加工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显著上升。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必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农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运用政策分析模型 (PAM ) ,选取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产品进行政策保护程度与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符合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状况 ,但是 ,从整体效果上看 ,我国近年来的农业政策仍然违背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状况 ,是缺乏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及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PAM分析模型 ,选取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产品进行政策保护效果与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尽管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符合农产品比较优势实际 ;但是 ,从整体效果上看 ,我国近年来的农业政策仍然违背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状况 ,是缺乏效率的。进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比较优势与PAM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业问题研究状况的综述,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并通过引进对当今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农业政策分析模型(PAM),通过指标的设计,选取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产品进行政策保护效果与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符合农产品比较优势实际,但是,从整体效果上看,我国近年来的农业政策仍然违背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状况,是缺乏效率的,需要进行政策改进.  相似文献   

6.
借助与中亚接壤的地缘优势,为充分发挥新疆特色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新疆应根据南疆、北疆、东疆种植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合理规划布局面向中亚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加快新疆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撤除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to Trade-TBT))己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管理手段。农产品作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的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以我国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为由,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名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拒之门外,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我国茶叶出口为例,从实证角度研究了TB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大豆产业剧变看国际农产品产业重新分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农产品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重新分工的变革,并且这场变革主要是以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及其比较优势为依据的变革。我国大豆产业所发生的剧变正是国际农产品产业重新分工的一个缩影,在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及比较优势下,现行大豆贸易政策是必然的选择。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农产品产业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抓住国际农产品产业重新分工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际农产品产业链条上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莱阳市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其生产分布分析表明:莱阳市农产品中,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优势作物,花生、蔬菜、烟叶等经济作物,苹果、梨、桃子等林果产品,禽蛋和奶类畜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谷子、高粱、葡萄等也具有一定效率优势;生产配置相对集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综合各种优势确立主导产品、正确处理主导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关系和正确处理农产品和地域的关系三方面提出了调整农产品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我国农业地位整体提高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选择农产品生产类型、提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健全农村经营体制、发挥政府的职能作为是"入世"后提高我国农业地位的良好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海南某县一农贸市场对市售松花蛋(皮蛋)随机取样,在实验选定适合的测定条件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市售松花蛋重金属铅(pb)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农贸市场销售的松花蛋中,重金属铅的含量普遍高于国家标准。长期食用铅含量超标的松花蛋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文章建议食品安全部门加强对农贸市场销售的松花蛋进行技术监督,保证市售松花蛋符合国家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受伤害。本文在食品技术监督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及其路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保护农民知识产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和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发扬传统农业文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路径主要包括: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营造理念氛围;完善法律法规,统一注册主管机构;明确政府职能,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注册保护,强化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督;研究国际上相关立法规定,积极开展国际注册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农民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三农问题"的破解也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教育的进一步加强,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变农村面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全国特别是山西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农村教育,同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建多样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帮助农民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品牌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的优势农产品销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农产品品牌将成为黑龙江省农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和效益优势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SW OT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文学面临着一次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进入"间性研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既有贡献又有局限,曾经推动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开放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指出了东方主义的文化陷阱,却没有提供超越东方主义的文化前景。公正客观地认识西方现代性文化,倡导一种全球意识的、跨文化的文化间性伦理,走向"间性哲学"的跨文化研究,是汉语学术界目前面对西方现代性主流思潮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合理反应。  相似文献   

16.
梁世夫 《云梦学刊》2001,22(6):41-43
我国“入世”后的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仍会被运用来支持农业发展,只是支持力变小了。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可自由使用。基础设施投入支持不仅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带动整体的经济繁荣,还对农业的未来发展起到更持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乡土到农村: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君 《河北学刊》2005,25(3):185-191
“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两个包含着不同价值取向和历史形态的文学史范畴。它们所对应的文学创作,分别指涉着两种不同的乡村社会形态。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存在范畴边界消弭的倾向,在以“乡土”覆盖“农村”的情形下,产生了“乡土文学”的指认焦虑。而在具体探究这两种文学史范畴的差异与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置换,喻示着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具体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作为异质性因素的“他者”的进入;即阶级关系改变了乡土社会原有的人际格局,从而使文本地相应呈现出一种变貌。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地区作为亚太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中国的黑龙江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开发的热点区域。随着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东风,必将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快速向前发展。俄罗斯地广人稀、耕地撂荒,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种类丰富。因此,黑龙江省应抓住对俄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充分依托口岸的便利条件,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对俄农产品贸易的步伐,带动全省经济的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e commitment to farm has been regarded as dependent primarily on the farm′s financial viability, from which standpoint submarginal and part-time farms continue to survive only because of income derived from a nonfarm job.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lative conditions and rewards of farm and nonfarm work for the satisfactions and relative commitments to different jobs, although often recognized, have been rarely analyzed. This study examines hypotheses that satisfaction with, and commitments to, farm and to nonfarm work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from th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of work.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male, part-time, farmer sample reveals that commitment to, and satisfaction with, farming is primarily contingent on the intrinsically rewarding aspects of both farm and nonfarm work. Satisfaction with farming is primarily dependent on the intrinsic rewards of farming activity alone, but this relationship is enhanced as the status of the part-time farmer′s nonfarm job rises. As is typical of "hobby farms," farm performance measures - gross sales and net farm income - are less important to the fanning commitments of part-time than of farmers in general. Part-time farmers′ satisfactions with, and commitments to, their nonfarm job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intrinsic rewards derived from farming even as they are strengthened by the intrinsic and economic rewards of the nonfarm job. The spouse′s involvement in farming, or lack of it, as well as the farmer′s age and education moderate his commitment to farming, thereby enhancing his commitment to the nonfarm job.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认识不足、重经营权改革轻所有权改革、“一刀切”等误区。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推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既有利又有弊。因此,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路径依赖”的有关思想,在制度变迁中,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时,也应该了解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惯性与趋势,在总结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宜的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