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独特的作家。她英年早逝,但她的文章却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主要原因在于萧红追求自由创作的特质,形成了她创作的审美特征,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一、坚持站在个人生活积蓄及迸发的立场上写自我情感的体验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萧红抗日文学作品与主流文学风格的疏离使她成为一位争议颇多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孩子的讲演》可以看作是她对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和自身心境的展现,以及对创作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在公式化、概念化的抗战文学主流中,坚持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家所受到的文学影响和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女作家中,丁玲可说是女性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位。她自觉地把抒写女性形象当作创作的第一要事。她从不忘摹画时代风云,但常常将它推至背景,而女性的情感、命运,女性的生存方式,女性的话语表达才始终是她最为关心的。在这方面,也许只有萧红与之相似,不同的是,萧红的笔凄美而忧伤,以女性的同情目光审视着呼兰河沿岸象牛马一样生活的女同胞们;而前期的丁玲(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则刚劲而执着的关注着妇女解放这一迟迟未得到解决的社会话题。时至今日,在梦珂(《梦珂》)、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阿英(《庆云里…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民族的、人的思考──萧红小说审美内容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述萧红从创作第一篇小说《弃儿》开始,就以她的血和泪,抒写了个人的不平与不幸。弃儿既成为他指又成为影射。她无可奈何地把自己这个“弃儿”——身;心两方面的——放置在当时的阴暗悲惨的社会背景当中,因而很快地,她就放弃了一己之痛,把个人命运的焦虑纳入全民族的危机感之中。从第二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便在一系列创作中显示了反压迫、反剥削的偏于物态方面的关注。阶级的敌对、仇视,个人命运中随处可见的贫穷、孤寂,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甚或是失去生存权等悲痛之状都被萧红愤傲与悲悯的眼光摄取过来。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生死场》展现了北方农民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遭际 ,小说流贯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意识。同时 ,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 ,又将这种悲剧色彩涂抹到对于女性命运的探索与关爱上。  相似文献   

6.
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天赋,更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眼光,审视传统社会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讲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创作,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思她们的精神负荷,挖掘旧时代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就萧红的女性意识对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体的抒情性与女性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场域理论视野里,《生死场》揭示的是礼俗社会妇女亚文化圈里的妇女生存经验。前部分揭示的是在超稳定社会结构中女人的身心处境及其文化根源,中间是这种生活状态的简单循环,后部分表现的是超稳定社会结构被打破后女人的极端处境及其反抗的种种可能和结局,前后结构浑然一体。《生死场》还是一个文体探索的超前文本,主要用了有别于经典现实主义的原生态小说、非典型化手法和非情节化技巧。由女性循环视角织成的循环镜像使小说呈现出一幅女人悲惨世界的全息图景,表现了创作主体女性意识和文体意识的觉醒。小说的主角是“整体妇女”,而王婆是此雁阵结构的主角,她是一位未自觉地向男权社会复仇的幽魂,她的由抗拒宿命而走向宿命的曲折道路,昭示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礼俗社会妇女的悲剧。萧红以她对女性“精神奴役创伤”的独特揭示、对妇女如何参与个人与国家的双重解放的深刻思考,而介入了现代文学国民性改造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作家赵国辉的《风筝的天空》(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艺术上有新意、思想上耐品味、审美层次较高的小说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宏图先生在此书的序言《关于呼兰河的故事》中,对作家和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笔者拟从另外视角略作评析。刻意描写感觉《风筝的天空》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刻意描写感觉.作家在呼兰河畔生活多年,他崇拜萧红,师法萧红的创作优点.萧红在小说创作上独树一帜,求新、求变、不拘一格,具有一种超前意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生命力需要时间的检验。新时期以来,在现代文学研究这片领域,发掘出不少风采独具的文艺人才。他们中不乏轰动一时如张爱玲者,但也有不关热潮却一直默默动人者,如本文将要谈及的萧红。作为一位富有才华却不幸早逝的青年作家,萧红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而她的作品具有的研究价值,尚非我们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所能概括。通过对历年萧红研究的考察,笔者发现,尽管众多研究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萧红的作品及其作家本人做了许多独到的研究,并取得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人们对萧红的创作心态把握得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0.
台湾女作家辈出,并在文坛占有半边天的地位,其中李昂更为引人注目。她从性的角度切入生活。通过对性问题的大胆诘问,探索女性命运、探索人生、探索社会。她选择了一条坎坷之路,她不羁与无忌,她以辉煌的创作实绩,显示了一位女性作家的理性追求和思想的厚重。  相似文献   

11.
反讽:女性的身体叙事——萧红与萧红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12.
邱培成  魏捷 《北方论丛》2003,2(5):102-105
萧红从20岁时开始了流浪飘泊的生涯,在饥饿、寒冷和病痛的折磨中,在个人感情生活的屡屡伤痛中,在战火和敌机的追逐下,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青岛、上海、日本、北京、西安、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方,萧红的学生涯始于这飘泊也终于这飘泊。在流浪飘泊的生活中,萧红没有什么可以永久的依靠。在现实生活中,萧红常陷于困境,生活的,情感的,萧红常常是用舍弃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或妥协,或说,萧红总是难以把握她自己的现实处境,她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暂时的“稳定”,而最终又都走向了自己难以预感、难以忍受的一个个深渊。这是萧红生活的悲剧。面对如此苦痛的生活,萧红如何在她自己的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是写作。正是因为写作,萧红才得到了一种力量,得到欢快、欣慰和可靠的支撑。对萧红写作意义的观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萧红,理解一位作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黄晓娟 《江汉论坛》2003,(11):118-121
萧红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文化构成和文化影响也是多方位、多层面的.萧红不仅仅只是一个天赋型的作家,她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现象,她注意借鉴和吸收与自己风格相近、创作意趣相投的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将借鉴别人的东西揉进新的意境,再造就完全个性化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菜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莱辛的创作中,女性是她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表现女性命运方面,最负盛名的就是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在文学创作、爱情与信仰危机的三重困惑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与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 萧红是寂寞的,这寂寞不仅来自于她个人不幸的婚姻或与大时代火热斗争的距离,更主要的是她矜持于五四新文化给予她的哺养,选择了与世代相因的呼兰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在十年征尘的天涯孤旅中,她遇见过生活给予她的种种挫折和困境,遭受了一个女性无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在作品中观照最多的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大胆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女性在婚恋中怵目惊心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彻底消解了爱情的甜蜜,颠覆了情爱的愉悦,甚至否定了女性生命创造的内心喜悦及生育创造行为本身的伟大、神圣,这种极其另类的书写与萧红自身的情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冯永朝 《阴山学刊》2009,22(2):18-2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情味,书写着从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到精神存在均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歧视、侮辱和摧残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历史和命运,展示了她们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活下去所遭遇的痛苦不幸,所付出的惨重的身心代价。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和紫式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人生经历、创作思想,还是其小说的主题指向和艺术特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紫姬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人的本质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两位女性作家的共同偏好,并体悟两位作家创作中的女性观、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  相似文献   

20.
萧红论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著名青年女作家,她已故半个世纪了,至今仍然成为很多传闻轶事的风流人物,很多人感兴趣的女性作家,以及不少传记、影视文学作家笔底下的人物和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这对不少人来说,都是一个谜.解开这个“谜”,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萧红及其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青年作家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