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信巫蛊、敬鬼神,是湘西凤凰山江这个旅游地区的显著民族文化特征.居住在这里的苗族曾经由于它的封闭性,以及对人际关系规范与和谐的追求,对巫蛊有一套独特的解释系统.时下该地区旅游兴盛,为了增加这一地区的神秘色彩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地的巫蛊文化得到了有意识的再造与渲染.在这个过程当中,民族内部当地旅游自主开发者和民族传统文化守护者之间出现了思想分歧和冲突,由此,巫蛊文化在民族使用者和旅游者面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在南方少数民族的观念中普遍存在着有关巫蛊的信仰,很多人幻想着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这种性爱巫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用符咒和某些动植物配置的爱药来激发所恋之人的性爱、性欲和性力则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出来的有关“蛊”的迷信思想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性观念和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可以将宗教理解为信仰性资源与合法化规则的神圣同盟。教理教义是宗教的合法化规则,教规、戒律、禁忌是宗教的支配性规则,宗教仪式是宗教的表意性规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减弱宗教合法化规则中的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加强宗教表意性规则中的文化功能,发挥宗教支配性规则中的伦理规范功能和心灵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脏东西"是存在于松滋山区的一种特殊的信仰形态,代表着当地人对外部社会、生人世界的一种排斥力。它需要从遭受社会冲击而被破坏的佛教信仰中汲取力量并获取生存空间,历史的展演着当地社会对过去的表述。"脏东西"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地人对由工业引发的非正常死亡的恐惧,或许可以说是他们用一种信仰形态表述当前社会问题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许多独具的特点。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心理信仰构成了民俗约束力的基础 ,这样的基础 ,使达斡尔族的民俗活动赖以传承下来 ,发挥出巨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林敏霞 《民族论坛》2012,(14):59-63
杨府爷在浙江温州一带具有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被视为温州本土的信俗文化,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考察,这种信仰存在着复杂的、长时段的变迁。具体而言,杨府爷信仰经历了神职的多元化、神格的正统化、信仰体系的复合化以及信仰区域的"去坐落化"等既有区分又有联系的"流变"。此种多元视角的关于杨府爷信仰流变的探讨,可明晰杨府爷信仰作为当前社会的"文化资本"所形成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7.
青海河湟西纳地区的"猫鬼神"与"古典"信仰并生存在,它们与遍布本地区的山神信仰乃至"王辩会"等民间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河湟西纳地区久远以来复杂的族群关系以及地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该区域文化生态乃至社会生态的催生物。透过这些民间信仰的考察可以体认到:一种民间信仰只是一种文化表征,隐匿其后并催生它的是所在地区的地方社会本相。  相似文献   

8.
"私了"作为民间社会的解纷实践理性,源于民间对正义的自我解读以及作为解纷资源的可及性。在西部民族地区,"私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私了"被视作无可争议的民间理性而被交往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支持,"私了"的结果契合民间正义且与国家法无根本冲突而为官方容忍;另一种是因"私了"的程序与结果规避国家法,稽越了民间社会对正义应有的自治底线,而对国家法造成颠覆的情形。对"私了"问题的研究志趣在于肯定其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使其理性层面的价值不纠缠于理论争论与描述中,而是通过规范法学的技术,使"私了"这类民间规则从"经验合法性"上升至"规范合法性",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软性融通提供智识贡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呈现的"民间信仰热",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目前对于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定义和理论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就"民间信仰"的概念、定义、特质及功能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作为中国民间宗教的观音信仰,在这种信仰体系中,印度佛教被中国汉族地区的本土文化改造,成为了一种以中国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民间观音信仰.这种民间信仰具有信仰历史悠久、信仰具有功利性、具有"女神崇拜"的特点、儒释道充分交融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七百弄布努瑶雷公信仰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认为雷公信仰是布努瑶生存环境和生计方式的折射,围绕着雷公庙形成的各种禁忌、传统惯例,在规范村民的行为和活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内化为村民的价值观念并体现于村民的日常行为之中.它成为布努瑶民间法中更具约束力的另类“准法律”规范,维护着人地关系的和谐,调控着布努瑶乡村秩序的构筑.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社会的民族杂居区域,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始终为一大难题,畲汉关系亦莫能外。有关畲汉民族间关系多数学者已意识到共同民俗信仰的协调功能,并通过田野调查做出描述和探讨,然尚待提升。本文基于近年来对闽东林公信仰的深度调研,从明清虎患推进闽东林公信仰的传播、身处虎患前沿为畲族赢得林公信仰传播的发声权、同出"闾山"明晰畲族传播林公信仰的认同感、委托管理宫事确定畲族在林公信仰中的领导地位等逐一考证,并在综合这些考证的基础上,提出畲族在领导畲汉民族林公信仰传播的地位对民族融合的特殊意义,以期追溯和逼近《摆脱贫困》中的民族团结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杜靖 《民族论坛》2013,(9X):5-19
传统帝国时代,山东费县闵子祠内的闵子骞被作为祖先神明和地域社会神明而加以崇拜。20世纪现代化进程中,闵子祠及相关的民间祖先信仰一度被中断。21世纪之初,闵子祠及祖先祭祀得以恢复,与此同时,却被地方政府试图向旅游市场牵引。本文讨论了这一转变的社会机制。同时,就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市场开发中的"旅游产品"概念、城镇化、以及人类学家介入地方社会历史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传统帝国时代,山东费县闵子祠内的闵子骞被作为祖先神明和地域社会神明而加以崇拜。20世纪现代化进程中,闵子祠及相关的民间祖先信仰一度被中断。21世纪之初,闵子祠及祖先祭祀得以恢复,与此同时,却被地方政府试图向旅游市场牵引。本文讨论了这一转变的社会机制。同时,就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市场开发中的"旅游产品"概念、城镇化、以及人类学家介入地方社会历史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是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地方性知识",其内容兼具宗教和民族的特性。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隐性表达,应该消解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使之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宗教价值导向和规范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是新疆十个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的上层建筑,与各类自然崇拜、巫蛊风水、萨满信仰等共同构成各自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在萨满文化相对发达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伊斯兰教的象征隐喻及文化整合作用表现得尤其突出,形成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的文化风景线。新疆穆斯林民族萨满信仰中伊斯兰教整合作用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各民族宗教文化中不同类型宗教信仰成分交融混成的具体状态及互动规律,同时也能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角度认识且合理解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评析历史上关于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的各种解释的基础上,力图从日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家天下的物质生活基础、泛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家文化和泛家族文化教育的影响、日本文化兼容并受的惯性思维等方面,揭示日本社会的泛家族规则及文化的作用才是日本天皇万世不替现象的非制度性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撒尔嗬"是鄂西南清江流域土家人为亡人举行的一种以歌舞为载体的丧葬仪式,这种"哀而不伤"的丧葬仪礼在当地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深入调查研究了巴东"撒尔嗬"现代变迁的表现形式,并从文化互动的视角进行分析阐释。随着基层社会的变迁、民间丧鼓队的出现等因素使得"撒尔嗬"在地域分布、人员结构、表现形式、文化信仰及社会功能方面发生了较大变迁。族际通婚及汉族融入当地社会的实际需要等使巴东局部地区的汉族采用土家"撒尔嗬"丧葬习俗,巴东"撒尔嗬"已从土家族文化发展成为当地土家族、汉族共有的区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9.
瑶族盘王信仰源于对始祖盘王的崇拜和纪念,瑶族社会中至今盛行着祭祀盘王的各种文化活动。盘王信仰是瑶族群体所持有的重要文化事项,也是瑶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选择地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推动了族群与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不断调适,对促进族群发展发挥着重要功能。应引导盘王信仰顺应时代需求,发挥其现实价值,使其成为瑶族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策略,实现盘王信仰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圆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以圆为美的观念蕴含着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它以一种内在的审美张力规范着戏曲表演者,牵引着戏曲观赏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和诱人的魅力,贯穿于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