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丽江模式"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作为云南省文化历史名城和云南省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地,因其在旅游开发与遗产地保护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丽江模式"向全世界推广,并成为我国新的旅游热点地区.阐述"丽江模式"的内涵及其对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比石林申报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分析了"丽江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云南省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启示,论述了世界遗产地作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按伦理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伦理思想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一套以"道德"为标准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传统道器思想对形、象、道、器等思想文化概念的解读,从哲学、审美、造型三个方面反映了传统道器思想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梳理其渊源,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视觉文化相结合,以"丽江古城形象"为研究个案,作为纳西文化研究的文化窗口。东巴象形文字、丽江古城标志性景观、丽江古城明信片、丽江古城影视作为"丽江古城形象"的凝视对象,对少数民族形象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视觉凝视与文化中,既有游客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影像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也有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视觉文化研究应该阐释与破译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赋有的文化符号与意蕴,揭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深入理解该民族的生命、生命与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4.
从丽江古城谈遗产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在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当代社会也在发生重大的文化变迁,特别在中国西部少数民地区,文化变迁是非常突击的现象.以丽江古城为例,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不仅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促成因素,也是形成旅游名胜的因素.在当代的文化变迁中,如何保护和发展丽江古城的文化,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日本学者所提出的<道具论>,重新认识中国固有之"道器"论,试用中华古老之"道",诠释与丰富日本现代之"道具论",并强调引进"道具论"充实现代工业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6.
丽江地震灾害发生后文化恢复重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既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又充分依靠当地居民的生产自救.注重文化生态场的恢复重建,充分考虑丽江本土文化的生存环境,实施丽江古城恢复重建的"54321"工程.在恢复重建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提升,谱写了文化产业的新篇章.从而形成得到社会各界认同的"丽江模式".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道"与苏格拉底的"善"分别是二者哲学的最高道德境界,在中西方伦理学和道德教育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子的"道"与苏格拉底的"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二者相同的是:"道"与"善"分别是二者哲学体系中的最高境界;二者都是在关注自然的同时,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二者的道德教育思想中辩证思维充盈其间;躬行实践成为他们道德教育思想的落脚点.二者不同的是:老子的"道"是混沌的,苏格拉底的"善"是明晰的;"道"始于自然,"善"始于认识你自己;"道"是建立在"天地人合一"的基础上,"善"是建立在"美德即知识"的基础上;得"道"之法为"不言之教",而获"善"之法为"产婆术".从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二者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西道德教育的分异,尊"道"成为中国感性体悟道德教育的传统,扬"善"成为西方注重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的源流.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与丽江古城命运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丽江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古朴、奇特的文化及自然优势 ,赢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美誉 ,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旅游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是利弊并存的。为使丽江古城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就要让古城居民尽快参与到对古城生态和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中 ,并建立适合当地特点的文化行为及管理模式 ;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认真研究和探索使旅游业与古城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缘起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既有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冲突原因,也有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心态嬗变的缘故."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还离不开费孝通对自己的学术进行的反思."文化自觉"思想是解决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和而不同""多元一体"全球人文格局的问题.这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需要正确认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了解二者正确的相处之道."文化自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重视文明、文化在构建一个和平、稳定世界秩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哲学中的"器物"与"道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与"道理"作诠释,认为中国哲学中说的"器物"与"道理"是统一的,即道在器中、理寓物内.因为这样,所以哲学家们可以以器喻道、藉物明理;反过来也可以制器证道、设物明理.而之所以能这样,在于古代哲学家有着万物一体、物我同道的思想,诸如这些,都表现出与西方哲学所不一样的特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