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对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928—1906)与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1856—1950)曾作过多次评论。这些评论意见在当时文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卜生抵排陈规陋俗,敢于独战多数 易卜生是“五四”初期在我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新青年》《新潮》曾先后译载了他的剧本《玩偶之家》(《娜拉》)、《人民公敌》(《国民之敌》)、《小艾友夫》和《群鬼》等剧作。这些作品在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读李士德同志新作《新潮与小说创作论》(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颇受启发。士德同志从事文学研究多年,他是全国研究赵树理的著名学者之一。他写的《赵树理年表》、《赵树理忆念录》等专著,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他又是《赵树理全集》编辑之一。没有想到他在专题研究之余竟写出如此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理论著作,尤其是从思潮角度论述小说创作的专著,这在国内还不多见。读  相似文献   

3.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长期生活在山西并以山四农村为创作题材的一些作家们,由于创作风格的接近,被文艺界看作一个流派,是在五十年代的后期。或称“山西派”,或称“火花派”(因《火花》刊物而得名)。郑重提法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谐谑说法则为“山药旦派”。追根溯源,这个流派滥觞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他的二十几篇(部)小税,大部分已经作为现代文学的瑰宝,名垂史册。如果说,小说为他奠定了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诗歌和戏剧则是他一生勤恳耕耘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提起诗歌,人们会想到《赵树理文集》第三卷所收的《告艾克》、《谷子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最早发表的著作《打卦歌》,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但我在翻检一九三一年《北平晨报》时,在一月十四日第五版的《北晨艺圃》副刊上发现了这首诗。署名“野小”,这是赵树理早年使用的笔名之一。赵树理曾说过:“我的父亲是野大,我就是野小。”意在表明自己是村野里生长的“小字辈”。这首诗的发现使我们看到这位具有独特的大众风格的当代著名作家,他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却是一首七言古体诗。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作家.说他是农民作家,不仅因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还因为他毕生始终深切地关怀着广大农民的疾苦,关心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喊出了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忠实代言人.建国初期,赵树理曾有一段时间在北京专职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他住在北京,却想着乡下的春种秋收.农民们还未摆脱的贫困生活,常常使他寝食不安.为了和农民同甘共苦,为了能和农民一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先生的修辞理论,散见于他的学术专著《管锥编》《谈艺录》《旧文四篇》《七缀集》《宋诗选注》中,他的修辞实践,则以他的小说《围城》的语言反映最为集中(以上书名,下文皆以第一个字简称——作者)。他的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显示了他兼备学者和小说创作的语言艺术家之长。  相似文献   

8.
(一) 刘再复是“文革”后文艺界出现的著名理论家和散文诗人。近几年,他在出版和发表大量文艺理论著作的同时,创作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诗作,结集出版的已有《雨丝集》、《告别》、《深海的追寻》,《太阳·土地·人》、《洁白的灯心草》。他的散文诗以其深邃的思想、雄奇的想象、宏大的构思、奇妙的文笔、诱人的美感赢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李振 《东岳论丛》2012,33(9):48-52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叙事模式,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叙事模式的一次大转变,并且开启了所谓"赵树理方向"。考察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却不难发现它的奥秘:在创作中以政策史实取代生活史实,化悲剧为喜剧,以致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很难发现那些进入作家视野的历史事实与文学重述的关联。"文史互证"曾是文、史领域的重要方法,《小二黑结婚》却开启了一个"文""史"断裂的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0.
道德关怀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对他来说,小说创作首先是一种伦理行为,是一种讨论乡村生活的方式,是一个拯救乡村道德的平台,是一种试图为农民进行艺术"解困"的实践与探索。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他的道德关怀被批评家成功地转换为政治关怀。赵树理虽然因此而放弃了文学的全面继承与创造、人物形象的现代建构、文学语言应有的优美,但却肩负起比审美建构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升华出超越在审美之上的道德意义、献身精神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中的赵树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理方向"代表着对赵树理大众化创作成就的高度肯定.赵树理在文学史中的评价相对稳定,优缺点非常鲜明,但对于其不足,相当多的批评存在有盲点.赵树理的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主要接受者的,他的"落后于时代"实际是以农为本、关注农民利益的表现.如果时代"进步"到抛弃农民,他就会坚决落后于时代.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发现赵树理的新价值,尤其是他对于当代文学中农民叙事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在去年《学术月刊》九月号发表《关于两个文艺界联合宣言》一文后,曾送请成仿吾同志指正。承他来函指出,一九二七年二月他同鲁迅、何畏等共同列名发起的《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系创造社成员何畏(何思敬)执笔。而我文中误以为可能是由成仿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为一切革命的文学艺术家指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及怎样为他们服务的方向,并带来了,解放区文艺创作的新局面。其中赵树理的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了《讲话》精神的典范工作.周扬称他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①茅盾也高度称赞他的作品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②那么赵树理“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到底新在哪里,有什么独创呢?  相似文献   

14.
时代需求为赵树理文学主张和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肥沃的土壤。抗日战争大环境、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对赵树理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 ,说明了时代需求是赵树理文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钧 《东岳论丛》2023,(6):28-41+191
母题学和叙事学带来的穿越思维有助于破除赵树理作品的“两极阅读现象”,有助于确立赵树理小说经典在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小二黑结婚》不仅隐含着赵树理对乡土中国的寓言省思,也为“人民文学”提供了新农民、新农村、新社会的想象母题;它不仅是赵树理“民间文学正统论”的创作实践,而且以“新评书体小说”的文体试验、“文腔革命”的语体创新、“细节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等为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矗 《晋阳学刊》2007,42(4):105-111
用表征理论省察、考量赵树理文学,会发现赵树理文学也存在着表征危机,具体表现为其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如二诸葛、三仙姑、小飞蛾的文学性描写远胜于其"主要人物"如小二黑、小芹、艾艾等,而这些人物又是他所着力否定的。其主观追求同实际效果之间发生了严重的背反。造成赵树理文学的表征危机的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谱系、话语范型支持,同时也与他对民间"小传统"中的诗意存在的回避、拒绝、否定有关。结果:一、造成对民间小传统的"暴力改写"和严重的妖魔化;二、使非文学的政治理性不断在文学土地上强势"殖民",导致文学越来越可能趋向被政治简单改写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悲剧与团圆、描神与画形、人物与故事分别是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异趣在《阿Q正传》 与《福贵》中可得到鲜明印证。  相似文献   

18.
一 赵树理解放区小说最具魅力的当属生动、浓厚的民俗描写.小说中那些被津津乐道的人物、情节、环境无不是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生活为素材的.赵树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熟谙农村的风俗习气,洞彻农民的生活习惯,他自始至终都是生活在农民圈子中,所以他不存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与农民"结合"的障碍,他不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19.
赵丹与书画     
赵丹最初是学画的,他是上海美专艺教系的学生,那时候校长是刘海粟,算起来,他是一九三三届的毕业生,可是他当时忙于搞校外的演剧活动,没等结业就被明星影片公司拉去当演员了。以后,他在舞台、银幕上大大出名,不过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解放后他一直是上海美协的会员。一九七八年元旦,白杨一早就到了赵丹家里。因为在六天前(十二月二十六日)为纪念毛主席八十四岁诞辰,她和赵丹在上海文化广场同台朗诵长诗《中南海的明灯》。白杨因此回想起一九三六年和阿丹合拍《十字街头》,当时两人尚是彷徨  相似文献   

20.
<正>《理论与现代化》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天津市一级期刊。大16开(国际开型)、128页、双月刊,单月20日出刊。《理论与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本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