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差点卷入“反党集团”;因病休养,毛泽东致信关心 1959年的庐山会议,胡乔木差一点进了彭德怀“反党集团”。庐山会议的初衷是纠“左”,胡乔木被毛泽东指定为会议决议起草小组的组长。会上,胡乔木与曾经担任和仍在担任毛泽东秘书的周小舟、田家英、周惠、李锐等接触较多,且思想上与彭德怀的意见比较相通。彭德怀被揭发批判后,周小舟、周惠、李锐等受到株连,胡乔木、田家英也险些被划进去。周小舟说的关于“斯大林晚年”的话被揭发之后。  相似文献   

2.
余玮 《决策与信息》2006,(10):14-19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站起来当伞,为民众遮风避雨;俯下身作牛。为人民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电视剧《黑脸》在央视热播,让嫉恶如仇、视民如母、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姜瑞峰走进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中。这位全国纪检监察战线的优秀干部,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因积劳成疾,于2009年5月19日,倒在了他一生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61岁。  相似文献   

4.
胡乔木认为,做好秘书工作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善于领会服务对象的意图。田家英刚做毛泽东的秘书时曾向胡乔木请教,胡乔木告诉他:“要做好毛泽东的秘书,最根本的一条,是学好毛泽东著作,领会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革”后的复出 胡乔木得到邓小平重新起用之后,成为邓小平身边的“笔杆子”。往日,胡乔木为毛泽东起草文件,如今胡乔木为邓小平起草文件。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是在党内外享有盛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和辞章家。他于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兼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长达25个春秋。胡乔木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许多文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诚信大义的平原人开拓进取,创造着一个个奇迹,书写着一篇篇辉煌。今天,每当秀美的平原小城华灯初上,大街小巷流金溢彩,千家万户的窗棂便会溢出掩饰不住的幸福之光。每当看到这万家灯火,都会使人不由得想起平原县电业公司经理边振江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无私无畏、鞠躬尽瘁,为平原县的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所默默奉献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自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从此走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秘之路。在多年的秘书生涯中,胡乔木主要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秘书工作和新闻工作,从"中共中央一支笔"历练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共中央大手笔",因而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写作特点。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广阔的政治视野、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笔耕不辍,心系国家的精神使之成为辞章大家,并对当代秘书人员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田家英刚做毛泽东的秘书时,曾向胡乔木请教。胡乔木告诉他:“要做好毛主席的秘书,最根本的一条,是学好毛主席著作,领会毛泽东思想。”这是胡乔木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曾提出“公文表达要给人以美感”的秘书写作思想。这一思想如何才能在公文写作中得以完美实现呢?他认为,必须具备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秘书要具备精深的文字功力。  相似文献   

11.
小卫 《领导文萃》2006,(7):68-73
享有中共党内一支笔盛名的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对阐述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文革”后,胡乔木又负责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其中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做了客观的评价。那么,在胡乔木眼里,毛泽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笔者根据《胡乔木传》编写整理出一篇文章,以飨读者。初到延安胡乔木1930年秋进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参加抗日运动,被国民党列入缉捕的黑名单。胡乔木被迫于1932年5月回老家盐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此后不久,由于当地党的负责人叛变投敌,胡乔木逃到上海,后转入浙江大学外…  相似文献   

12.
办公室图腾     
《办公室业务》2011,(3):51-51
“像牛一样干活”。就是要求办公室人员发扬“老黄牛精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勤耕不息。“像马一样忠实”。就是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史学家刘大年说:“胡乔木同志长期主管思想理论工作,对于如何加强祖国历史的研究,他倾注的心血是不少的。”党史专家胡绳这样评论胡乔木:“他在填写有关自己经历的表格时,把他自己称为党史学者,这是因为他在科学工作上的成就特别表现于党史学上的原故。”史学家沙键孙也认为,胡乔木是“中共党史研究的权威学者,  相似文献   

14.
张敏 《秘书之友》2008,(11):21-21
1948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时任毛泽东秘书、新华通讯社社长和新闻部署署长)来到机要室,说要查找一份电报,是中央工委发来的有关土改内容的。叶子龙说主席已经看过了,可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看到,还跟我发脾气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被誉为“党内的第一支笔”,是“才学超群、在党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和辞章家。”这对胡乔木而言,是当之无愧的。这是因为:第一,他对语言文字、文章(包括公文)原理做过精深研究,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第二,他撰写过堪称“经国之大业”的诸多宏篇华章,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下面笔者仅就胡乔木公文写作艺术方面的思想做些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一)毛泽东对胡乔木做过多次评价,既有表扬肯定,也有批评规劝。其中最严厉的一次批评,据说是在1959年4月初召开的“上海会议”期间。毛泽东得知胡乔木未将陈云关于公布粮食高产的不同意见向他报告以后,在中央全会这样的庄重场合指责他:“你只不过是一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敢不报告?”毛泽东的批评一针见血,既准确概括了胡乔木的角色特征,又指出了他这个“一介书生”与政治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主要秘书为五人,人称“五大秘书”。他们是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  相似文献   

18.
平常心指在任何境遇下都坦然、泰然、怡然、自然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党员和干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应努力进达的一种境界。古今有很多名人以其平常心而备受赞誉:韩信受胯下之辱而不争;张良大功既成而身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平常心对待功名;文天祥“丹心”一片,以平常心对待生死……。然而也有些人认为,常有平常心,即为非常人,只有那些历史稀见的道德实践家们才可进至平常心境界,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在时下市场经济发展、“人欲横流”的情况下,争名夺利被认为是常态,不少人都对平常心境界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秘书之友》2010,(10):8-8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勤政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虽然身居相位,却廉洁奉公,晚年他曾上表后主刘禅,这便是著名的《自表后主》,其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相似文献   

20.
碧红 《领导广角》2003,(4):26-28
“他曾在农村当过8年农民,连肉也吃不上”;“这不就是我心中的他吗?很纯朴又很有思想”;“他既是我的夫君。又是我的兄长和朋友”;“女儿很像他,也和他最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