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释的可能——读格尔兹的《文化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4.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无人化的人类学“(这门学科)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②从特罗布里恩德岛回来后,1936年马凌诺斯基(B.Malinowski)的新作《文化论》问世,开篇他如是评论了人类学.马氏的宣告自有道理,话音未落,他已经给人类学给出了解释——这是一门决心以研究人类为己任的学科.研究人类!这意味着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包括制度、精神和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这样的追求难免让人觉得无的放矢、含混不清,以至于不切实际,难道其他学科不研究人类吗?不仅如此,其他学科的目标似乎既明确,又具备操作性,相比之下,人类学的研究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人类学以及相关研究中,民族志已经泛滥得失其本义。将“民族志主义”的出现归结于我们与报道人之间的遭遇或更广义上的田野工作,这折损了人类学的本体论承诺,并丧失了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功能,同时也偏离了人类学主要的工作方式——参与观察。这样简单的归结使得人类学者与教授他们知识的田野对象之间的鸿沟愈发不可逾越,而后者不仅是我们学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术之外生活上的导师。执着于民族志,其实削弱了人类学在公共领域的声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重申人类学的价值,将其作为一门致力于弥合想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裂痕,且不断前进的学科,而非一个以民族志为主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通过对他者的体认来理解自身的学科。因其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过程相伴相生,从诞生之日起,其学科的定位和合法性就遭遇着来自社会科学主流学科的质疑,“帝国主义侍女”的形象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对西方人类学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在西方的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的两义性:一方面,人类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一样,以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因而具有关于“人的科学”的共性;另一方面,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门类,它必须凸显出与社会科学其他门类如社会学、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他者”和“自我”截然二元视角下生产的经典民族志在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思潮中饱受批评。当人类学进入认识论危机时,众多学者通过转变文本组织形式与突出研究者主体的方式来呈现他者,但这些尝试在传统二元主义的认识论下并未成功。作为文化人类学的认识对象,对他者的关注和阐释贯穿着民族学发展的全阶段。而在目前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对于他者的研究在突破二元主义的基础上进入对存在的关注层面,民族志由描述“既定他者”向探讨“成为他者”的过程转变。因此梳理民族学研究对象——“他者”的制造过程、对“他者”研究的视角变化能够让我们在理解民族学学科本身时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1.
从"当地知识"到"世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开篇,即为<学而>,它综合了孔子关于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的言论,陈述一种"学习理论". 话一开始,就是脍炙人口的那段: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知识的提出是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抵抗,它兼具批判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附着于地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应用不在于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而在于承认多元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立足于地方发挥其有效性。在记录、挖掘、维护与利用、重构地方性生态知识时应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14.
张云鹤 《民族学刊》2019,10(5):38-45, 108-110
九龙江流域的龙舟制造,并非只是一个造船技术层面的议题,同时也与地方社会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船筏制造的技术与习俗,是理解九龙江流域社会结构的重要渠道。通过考察紫泥地方的龙舟及其制造过程,不仅可以探知龙舟在水域社会的角色,同时也为技术人类学视角分析其背后所呈现的社会技术系统与仪式传统提供了一个“龙舟”民族志学现代案例。  相似文献   

15.
杨于卓 《民族学刊》2020,11(4):43-51, 127-128
对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已有研究多将其置于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视域之下,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视角,即从藏戏人的知识结构梳理总结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新时代藏戏人应同时具备地方性知识和新知识,传统藏戏的现代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又利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藏戏人促使传统藏戏产生了新的结构,具备了新的功能。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藏戏的文化变迁,关注藏戏人怎么自发地通过组成“蜂窝”的方式,能动地去发展,而不是把它看作弱者,一直需要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传统藏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建立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着重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建立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框架,研究揭示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要确立民族之生态意识的"自觉"和具体生态的"情境性"逻辑,尊重民族文化自身的运行规律,重视民族生态知识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生态知识之"地方性"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及其所创造的知识不能与其文化或地理环境隔离开来,离开其产生的背景,任何知识都难以理解。本研究认为,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各民族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认识其所在环境的结晶。对地方性生态知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无疑对国家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计划、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物与人——安溪铁观音人文状况调查与研讨实录》~([1])序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之间,在我的田野之路上,安溪再次成为一个停靠站(我曾于1991—1995年之间在安溪停留多时)。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我带几位学徒去这个铁观音原乡实地考察的环节,一个是我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围绕着茶的人文学国际研讨活动的环节,二  相似文献   

19.
以土家族黄连种植为例,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以期开发并运用先人生态智慧,以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稻田养鱼体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知识,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得以长期延续.在现代化的力量日益向农村渗透的社会语境下,传统的稻田养鱼体系受到现代农业观的冲击.为了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传承和保护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应正确应对冲击,保护传统的稻田养鱼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