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5年6月12日,由3000名“流浪教师”组成的“拯救国教大联盟”,在台北发动了数万人的大游行,抗议台湾当局忽视师资过剩的恶果,要求“降低班级人数”,“改善师资培育政策”,呼吁“教育部”检讨师资培育政策,提高教育品质。这一状况的出现,是台湾教育工作者对现行师资培育政策的反对与扦格。目前,台湾的教育已经到了千孔百疮的时候,教师的抗议进一步凸显台湾师资培育政策的失衡,反映出台湾社会各阶层民众对台湾教育所存在的忧虑的加深。本文试图对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发展、转型以及改革的方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福建社科情报》2004,(1):F003-F004
2003年12月12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发表“财经政策白皮书”,以“台湾优先、维持现状、经贸第一”为主轴。13日“陆委会”完成“台湾地区人民进入大陆地区申报程序”草案,对岛内民众赴大陆设置了种种限制。岛内舆论及航空业者批评“陆委  相似文献   

3.
台湾师范教育变革之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 年后,台湾的师资培育工作已由师范院校扩及到一般的大学院校,从而使台湾的师范院校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为了不致于在师资培育方面失去其重要地位,台湾的师范院校都采取了应对性策略。今后,台湾师范院校将以向综合大学转型作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台湾“教育改革”(简称“教改”)自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但在近几年,普通民众对“教改”的反感却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今年暑期以来,台湾的“教改”成为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7月20日,由100多名台湾各大学教授组成的“重建教育联机”联名发表了“教改万言书”,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我国台湾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原住民教育、移民教育、两性平等教育、母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师资培育不足、公众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多元文化教育易被台独分子用于削弱中华民族认同感等隐忧。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某些经验值得借鉴,如扩大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题、加强弱势族群的母语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等,其中,如何保持多元教育与一体化教育的某种均衡以增强各族群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观察台湾地区社会的一般生活,对台湾家庭的宗教信仰、崇敬祖先,台湾法律的规范,台湾民间的生命关怀活动、社会服务的道德体现,与人际互动的利他行为,全人教育与生命教育的传承,基于儒家思维与中华文化传统,提出体现观察的叙述,提供研究台湾儒学传播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台湾地区大学录取率96%再创新高 “广设高中大学”,“人人有学校可读”,这是13年前台湾教改运动发轫之时的口号。沿此方针走来,台湾整体高等教育供过于求的情景已灼然可睹。2007年度台湾地区大学考试录取于8月8日发榜公布后,报考人数共90002人,  相似文献   

8.
沃特·科比(Walter Korpi),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研究所教授,曾任瑞典社会学协会主席(1980—1985)、国际社会学协会“贫困、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1987—1994)、瑞典国家人文和社科研究委员会委员(1995--1999年)、挪威科学基金福利与社会研究委员会委员(1994—1999),  相似文献   

9.
最近,世界知识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研究台湾地区内外政策的力作:《台湾地区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引人注目的是,这是一部由军队学者完成的研究台湾问题的专著。作者是在台湾问题研究界颇有知名度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钮汉章。与众不同的是该书在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福建社科情报》2004,(4):38-41,37
“广设高中大学”,“人人有学校可读”,这是10年前台湾教改运动发轫之时的口号。沿此方针走来,台湾整体高等教育供过于求的情景已灼然可睹。2004年度台湾地区大学考试录取于8月10日发榜公布后,录取率达到87.05%,录取88939人,比去年的83.22%提升了将近4个百分点。在近9成的高中职毕业生都可以进入大学就读的情况下,台湾已变成“大学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1860—1895年台湾早期近代化道路张缨19世纪中叶台湾地区的近代化道路是特殊的,它是“内地化”、“西化”与“台湾特色”的结合“;在政治近代化方面,以“内地化”为先导,仿照大陆建立起秩序的政治统治结构,政治民主化的内容相对缺乏;在经济近代化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海峡两岸人民交往日趋频繁之际,由台湾“行政院法务部”拟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初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曾于1989年1月15日在台湾《新生报》公布。经讨论、修订后,同年10月10日又在台  相似文献   

13.
教育领域的“台湾化”活动,是伴随“台独”势力鼓吹推动“台湾独立建国”,力图从文化教育领域“去中国化”而产生和发展的。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全面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把教育作为“渐进式台独”的主要内容,叫嚣要改变“台湾教育政策为培养中国的国民而设”的情况,要让教育“真正走上台湾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尽管遭受“伊拉克门”事件的重创,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仍顺利赢得2005年英国大选,实现历史性的三连任。新工党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其执政以来英国经济的出色表现和社会政策改革措施得当。新工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改革确保了英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政策改革推动了传统“福利国家”向“社会投资国家”的转型,增强了社会福利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兼顾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范忠信.1959年8月生,湖北英山人。初中毕业后曾务农及任民办教师数年。1980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1984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所工作,研究台湾法律及两岸关系问题,并编辑《台湾研究》季刊。1992年秋调苏州大学法学院,1993年5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现为苏州大学东吴比较法研究所副所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为司法部台办及中国人民大学台湾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3年被评为苏州大学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台湾教育改革之初未涉及到的盲点,改革过程中潜在的矛盾及问题开始逐一凸显。最令人忧心的问题是在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由菁英化转为普及化之后,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普遍滑落。大学高录取率背后所隐藏的隐忧,已成为台湾社会、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此外,在“台独”势力猖獗的情势下,岛内政治生态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依然明显。“去国语化”,包括修改历史教科书在内的一系列动作,使“台独”意识形态主导、操作教育之逆风有蔓延迹象。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数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多在大学中的研究所内实施,因而在岛内被称为“研究所教育”。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岛内研究所的数目也快速增加。近几年来,研究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本科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数量的扩充,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提高高等学校师资水平以及科研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研究生迅速增多、学术快餐化之际,台湾的高等教育能否真正成为台湾社会改造的力量,已达到了迫切需要思考与改进的地步。本文旨在探讨台湾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后,国民政府着手进行了接管台湾教育的组织准备、计划准备及师资准备工作,明确了台湾光复后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实施的详尽步骤。这些努力,为光复后的台湾实现教育上的快速转轨奠定了基础。同时,教育方面的准备也存在一些不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台湾经济正处于又一轮重要转型期,其未来两年发展有五个显着趋势:第一,总体经济维持低速增长。台湾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6%以下的中低速区间。首先,走“台独”路线的民进党上台,造成岛内朝野尖锐对立和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大大提高了台湾的政治风险,严重影响了民众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信心与意愿。其次,民进党缺乏执政经验和技术官僚团队,而且其经济施政与策略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与“拼选举”色彩,无法形成稳定的政策运作机制。民进党的诸多政策如停建“核四”、处理基层金融改革等举措,引发严重的政治震荡和社会风波.动摇了民众与工商界对当局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资产建设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资产建设”这个社会政策的新概念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联系起来,在社会保险方面,既借鉴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经验,也参考了上海市的“小城镇社会保险”模式,提出了一个框架性的改革思路。在城市低保方面,则借鉴了美国、台湾和香港的经验,对运用“资产建设”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提出了框架性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