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敏 《南方论刊》2012,(12):98-99
《冼太传奇》木偶戏是颜景友先生根据自己早年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出新戏。与以往的木偶戏相比,《冼太传奇》有了一些改良,通过这些革新我们可以探索如今陷入困境下的木偶戏的一些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2.
向卫国 《南方论刊》2007,(11):93-93,95
吴汉林先生的近作《高凉近事》塑造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民间英雄冯念忧的形象。冯念忧是冼太后裔。他谨遵太祖母的遗训,在漫长的历史风浪中不断成长、成熟,终于成为一个得到冼太精神之真传的民间文化英雄。笔者体会,作者精心  相似文献   

3.
潘泓君 《南方论刊》2006,(11):87-89
冼太夫人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立下不朽的功绩,得到国家元首的高度赞誉。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来高州视察时认为冼太庙太小了,希望把她扩大一些,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扩大冼太庙,实现江总书记和人民大众的心愿,使之成为高州品牌,是政府部门的一大课题。把潘州公园建成冼太文化公园,进一步弘扬冼太文化精神,以资源品牌带动高州经济的发展,是政府责无旁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凉岭森林公园不管是山体结构,还是开发利用,都颇具特色。这为弘扬冼太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其旅游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经济效益不尽人意。为加快高凉岭冼太文化森林公园建设的步伐,助推旅游业发展,对于这项民心工程,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宣传。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言小说,主要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二大类:笔记体以《世说新语》等为代表,它们不重情节,献给读者的往往是一片断简、一幅素描、一个细节、一个印象……就在这零星的展示中,作家的情趣和独特审美感受呈现了出来;传奇体以唐人传奇等为代表,它们重情节,同时也重视意境、情调、书卷气……作家的主体情感便寄寓在这纷纭的世界中。 关于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古代人似未系统地思考过。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杂传记中多录鬼神灵怪之词,哀调深情,不异畴昔。然影响所托,理亦荒唐,故不能一一尽之。”用“杂传记”称唐人传奇,注意到了其“传”和“记”的体制,并指出其“哀调深情”的抒情色彩和“多录鬼神灵怪之词”的虚构特征,实属难能可贵,惜未能进一步展开论述。至于陈师道《后山诗话》所云:“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鉶所著小说也。”则专就裴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的文言小说,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为传奇体,一为笔记体,或者借用纪昀的概念,一为“才子之笔”,一为“著书者之笔”。笔记体成熟于魏晋南北朝,以《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为代表;在宋、清两代又取得长足的进展,《阅微草堂笔记》是其中的佼佼者。传奇体成熟于唐代,宋以后偏重智慧与伦理的上层知识分子,一向冷落传奇;清代的蒲松龄以其强度极大的“孤愤”和非凡的想象才能将传奇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奇》中林语堂灵活使用了增、减、编、述、改等变译手段,使传统的中国传奇小说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获得了"新生".《中国传奇》是林语堂为了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多维度适应的结果,这其中包括:对接受环境时空变迁的适应、对读者文化心理与阅读期待的适应以及对译者自身文化追求与审美理想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林纾的《合浦珠传奇》《天妃庙传奇》《蜀鹃啼传奇》三部传奇在剧情内容、形式、语言三个方面呈现出较强的时代性特征,这种时代性特征与他利用戏曲教化功能救国醒民的观念、深受西方文艺影响的经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的孔子提出的四教理念已成为教育过程的重要坐标,本文对孔子所言"四教"进行阐释,且从此基础上延展开来,赋予其新的含义,结合《论语》以四个视角既分解又贯通地解读孔子,给文化坐标之四教以新的定义,给孔夫子这位传奇思想诗人以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齐鲁书社新出的《女聊斋志异》是清末民初之际成书的一部历代文言小说专题选集。它侧重于“异样女子”的故事,实际是《奇女传》或《巾帼传奇》。著名学者陈汝衡曾肯定过这部书。编选者的鉴识水平较高,选录了许多历来传诵人口的名篇佳制。如唐前传奇《赵飞燕外传》、唐人传奇《莺莺传》、《李娃传》、文言拟话本《娇红传》、明人传奇《小青传》等等,都是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可惜的是,《焚椒录》、《李师师外传》、  相似文献   

11.
《闲情野史》(拟名)收明代通俗中篇传奇小说八种.现在只有孤本传世,封面已失.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著录作《风流十传》.书前有三序.每卷之首均题有“陈眉公先生批评”字样.按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据上述所列,此书似为陈继儒所辑.《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就是这样认定的.但细读序中诸语,可做出不同的解释.因此,谭正壁等人的《古本稀见小说汇考》就认为“此书为编集旧有传奇小说而成,不是创作.编者何人,亦已不可考.”  相似文献   

12.
天下夺魁的王实甫《西厢记》虽然名为杂剧,但几乎囊括元杂剧代表作品的《元曲选》及元明两代诸多杂剧选集皆不予收入,而明末毛晋编选的传奇选集《六十种曲》却收入此剧。这有必要重新认识《西厢记》的艺术体制。王实甫《西厢记》在创作时其体例当受到南戏(传奇)影响,在角色、人物演唱及结构等体例上,已呈现传奇化特征。但由于其仍用北曲演唱及具有题目正名,元人仍视其为杂剧。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体例自成一体,收录王氏《西厢记》,应不是作为元杂剧的代表,而视之为与传奇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是传奇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编选体例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3.
胡庆龄 《齐鲁学刊》2004,(5):124-127
《风洞山》传奇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吴梅先生的戏曲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吴梅的戏剧美学主张,其"线索清澈,脉络分明"的戏剧结构,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以及"真、趣、美"的审美追求,正是吴梅戏剧观的核心内容,对当时和后世词曲学和戏剧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苗贵松 《理论界》2013,(1):146-148
唐传奇作者开始跳出传统藩篱创作小说,因抒情诗传统对他们的影响很深,故唐人小说多浓在诗情,而宋世小说更富于画意,这与宋话本作者已非唐传奇之士林华选,并与宋代绘画尤其是风俗画兴盛不无关系。文章以《游仙窟》、《霍小玉传》《红线》、《莺莺传》、《王幼玉记》、《李师师外传》和《碾玉观音》为例,诠释了诗情画意为唐宋传奇的整体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中唐一篇著名的传奇。但它的结尾,与一般的中唐传奇有所不同。中唐传奇的结尾,大约有三种类型: (一)交代故事来源,并发一段议论。如李朝威《柳毅传》(《洞庭灵姻传》):“(薛)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领域,孙膑故事经久流传。元代《乐毅图齐平话》开孙膑故事创编的先河,带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明代《列国志传》、《新列国志》中孙膑故事逐步向正史靠拢并回归于正史,《孙庞斗志演义》则崇信"传奇贵幻"的原则,更注重艺术方面的改造。清代《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辑要》、《鬼谷四友志》中孙膑故事执"信实"一端,《走马春秋》、《锋剑春秋》则执"奇幻"一端。几经递嬗,孙膑形象所蕴涵的内容愈加丰富,演变过程中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徐翠先 《晋阳学刊》2005,(3):124-125
张说的《梁四公记》、《镜龙记》、《绿衣使者传》、《传书燕》四篇传奇,无论题材还是叙事艺术,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艺术进步,显示出一种向成熟文体过渡的性质,是唐传奇文体发生学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以往未见著录的《秣陵血传奇》借明末清初史事表现颂扬忠烈、爱国保种的时代主题,当为近代重要传奇作品之一;以往同未见著录的《侯冈寿全本》是表现欧洲人士在华宣传汉语汉字的传奇剧本,所写内容和发表刊物均极为特殊,有独特价值;稀见剧本《义民迹传奇》并非近代时事剧,而是借南宋东莞抗元名将熊飞起义历史故事表现反清革命思想、激发民族精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中,《紫钗记》居其首,是在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基础上改编成传奇剧的。主旨是讴歌婚姻自由和纯真的爱情,揭露封建门阀制度的腐败,揭示人民百姓和封建特权阶级之间的矛盾。《紫钗记》不仅继承了唐传奇小说针砭现实的的批判精神,还根据新的主旨对作品的人物和情节加以改造,有所创新:霍小玉成为情之所至的代表,李益变成忠于爱情的翩翩佳公子,剧中加入了代表统治阶级的卢太尉,强调并提升了黄衫客在霍李完婚中的关键作用。这是汤显祖一部成熟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