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魏屯田,从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募民屯田许下算起,到魏元帝威熙元年(公元264年)下诏废除为止,实行了近七十年,但是对于屯田的管理方式,史界学历来就存在着分歧。目前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多数同志认为,曹魏屯田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大司农,一些同志认为曹魏屯田分两个阶段,建安十八年以前属司空府(曹操为丞相后属丞相府)管理,以后属大司农;近年来又有同志提出,曹魏政府对屯田的管理,黄初元年以前属司空府(后为丞相府),黄初以后属尚书台。在这里,我仅根据接触到的一些材料,谈一谈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曹魏屯田对当时的社会有着重大影响,曹魏屯田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曹魏屯田中,江淮地区的屯田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曹魏在江淮的屯田,不仅有助于研究曹魏屯田制,而且有助于我们回顾安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曹魏屯田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战乱,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曹操:《蒿里行》)江淮地区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所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袁术统治江淮时,已是“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建安七年正月,曹操回到故乡谯(今安徽毫县),看到  相似文献   

3.
一、官田地租的屯田分租制到课田定租制的发展及其法典化(1)曹魏地租的屯田分租制黄巾起义之后,继之以董卓之乱,已而军阀混战,少数民族统治者入掠,天下残破,北方尤甚;造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人民逃窜,军需无所取给,“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魏面对现实,便在所谓“定国之术,在于强兵食民”的名义之下,开始屯田(《三国志·魏志》卷5,《武帝纪》).曹魏实行军民屯田,沿自秦汉,人言民屯曹魏所创,晁错屯田塞下,就是民屯,说是曹魏所创,非.曹魏只不过是因战乱频仍,荒地多,人口减少,有所扩大和发展而已.军屯分布在边防重地,“且耕且战”,民屯则置诸内地,招引流民复业.军屯以军事部勒之;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是曹魏屯田的发源地,也是曹魏屯田集中分布的地区.作者在深入考察淮河流域屯区分布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淮河流域屯田对曹魏政权的巩固和发展、郡县经济的复兴、加强东南边防的历史作用,分析了淮河流域屯区在整个曹魏屯田制度建设中的地位,着重论述了在建安初年郡县不能正常发挥其经济职能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民屯为曹魏政权经济命脉之所系及其对于支持曹操逐鹿中原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部切于史学史教学的好教材─—评《中国史学史简明教程》周征松由张家、耿天勤、庞祖喜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简明教程》,是继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施丁的《中国中学简史》之后的又一部通史性质的中国史学史,是专门为高等院校历史系编写的专业课教材。同历史科...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是曹魏屯田的发源地,也是曹魏屯田集中分布的地 区。作者在深入考察淮河流域屯区分布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淮河流域屯田对曹魏政权的巩 固和发展、郡县经济的复兴、加强东南边防的历史作用,分析了淮河流域屯区在整个曹魏屯 田制度建设中的地位,着重论述了在建安初年郡县不能正常发挥其经济职能的情况下,淮 河流域民屯为曹魏政权经济命脉之所系及其对于支持曹操逐鹿中原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面对着桌上摆着的人民出版社准备重印的《中国史纲要》的清样,我们不禁怀着满腔悲愤回忆起《纲要》的主编,十年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和《纲要》十几年来的遭遇。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在我国诗歌史上被喻为“乐府双璧”。但是,与《孔雀东南飞》一样,《木兰诗》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个争论巳久的问题。古典诗歌的研究者和评论家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十多年来,似乎有一种说法占了上风,即“批判男尊女卑说”。如郭沫若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稿》说,《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旧观念”。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韩非(前280—前233年)著有“刑名之书”十余万言,后人汇集成《韩非子》一书,是我国先秦思想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韩非被杀的原因,本来史有定论,当今史学各家的著作如: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林剑呜著的《秦史稿》、杨宽著的《战国史》、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等,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基本是一致的,即韩非是被李斯等人进谗言害死的。但是近来有几篇文章对上述传统看法提出异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举忠同志写的《李斯杀韩非原因考辨》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提出:“韩非被杀是因为他阻碍秦的统一。”笔者以这为个论点值得商榷,现试从五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王举忠同志。  相似文献   

10.
<正> 曹魏屯田向为史家所推崇,故研究比较深入。但对与屯田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则无论史料之勾稽及问题的持论,仍有深入探讨之处。本文拟就下列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曹魏江淮屯田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充足的史料和细致的考据论述了江淮屯田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邓艾两淮屯田的内容与成效、曹魏配合屯田在两淮地区从事水利建设的成就及其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说:“公元前二○二年(汉五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于定陶附近的氾水之南”。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说:“汉五年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林利民同志《新中国成立前后艾奇逊的对华政策主张》(以下简称《主张》)一文,经过认真阅读、反复思考,笔者认为该文基本观点值得研究,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林利民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曹魏西晋民屯和军屯租率时,往往有引用晋傅玄奏疏作为依据的。其实,傅玄上疏在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而民屯早已在魏咸熙元年(264)和晋泰始二年(266)由当时政府下诏废止;而且,奏疏中明确指出,屯田的对象是“兵”、“士”、“佃兵”或“兵作”。因此,傅玄疏中讨论的田租率,显然不是指民屯。傅玄谈的是否是一般军屯的租率?看来也值得怀疑。由于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弄清一般所认为的“军屯”的含义。《晋书》卷26《食货志》载应詹表疏有云:  相似文献   

16.
汉代屯田,主要散布在北边和西北边郡,与解决北边、西北边疆存在的民族矛盾和开发边疆有关,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但是在汉代屯田的研究中,我认为存在着一些应深入讨论的问题。当然,我所同意的未必为是,我不同意的未必为非。为了有利于问题的澄清,现将一些縈绕于脑际的问题讨论如下。“将屯”不是“将兵屯田”在汉代屯田的研究中,陈梦家先生认为:文献中的“将屯”是“将兵屯田”的省称。这个问题因关系到汉代屯田开始的时间,所以不得不辩。现引陈先生《关于将屯》之短  相似文献   

17.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赵民主编、姜国文副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以下简称赵本)已经出版。笔者通过比较该书与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几本形式逻辑著作,发现赵本至少有以下两大优点。第一,赵本吸收了目前流行的几本逻辑著作的长处。一般认为,金岳霖先生主编的,作为高校文科教材的《形式逻辑》一书(简称金本)的突出优点是学术性很强,它对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的阐述准确而系统,而且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探讨性,对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明确主张。赵本主编作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南充师院历史系柯昌基同志在我校历史系作了题为《宋代的家族公社》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如西周的井田公社,曹魏的屯田公社,北魏至唐的均田公社,二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家族公社,三是作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赘生物的宗法公社。柯昌基依据大量的方志、墓志铭中的有关材料,对宋代家族公社的类型、内部结构及其兴盛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证,指出:家族公社在宋代之所以蓬勃发  相似文献   

19.
翦伯赞同志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翦伯赞同志从三十年代起,就努力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使史学研究和当时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解放后,他更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坚决批判资产阶级旧史学,批判以苏联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为在我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題的初步意见》一文,是他在一九六一年夏开始主编《中国史纲要》一书时,为我校历史系参加编写《纲要》的同志撰写的参考提纲,曾发表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后又有个别修改。在这篇文章中,翦伯赞同志就历史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这些意见与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的《关于目前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同志的有关讲话相配合,坚决批判了当时存在于史学领域中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和浮夸、浮躁等不正之风,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林彪、“四人帮”横行之时,史学领域是一个重灾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夕,林彪、“四人帮”的黑干将戚本禹之流就给翦伯赞同志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一文,扣上了“反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纲领”的大帽子。这完全是颠倒黑白,蓄意诬陷。今天,林彪、“四人帮”虽已揪出,可是流毒不可低估。翦伯赞同志当年谈的一些问题,至今仍为史学界所关心。因此,我们将这篇文章的最后改定稿重新发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汉末世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曹操为强兵足食而推行屯田措施,从而刺激了曹魏时期水利工程的建设。曹魏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为曹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军事漕运水利工程的兴修为曹魏、西晋的伐吴提供了保证。曹魏的两淮水利工程对三国后期政治格局的变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