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久以来,新课标一直在要求和强化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问题,两者不可偏废的道理显而易见,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两者做到真正的调和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针对新课标下对语文基本特点的概括,分别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达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出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哲学著作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导向作用。把哲学著作和哲学精神引入语文教育,可以让哲学在发挥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以哲学的学习促进语文教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找准读写训练结合点,进行丰富多彩的随文写话,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文写话与阅读"结伴而行"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话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的确立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阅读教学凸显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所在。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工具“与“人文“的同构共生,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我认为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闫福永 《新天地》2011,(11):298-298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新近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美育活动促进和强化语文素质教育,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面向21世纪现代语文应用的科学理念,是当前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教化"概念的建构在时间上是一个过程,在空间上是一个系统。它既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又体现了一种境界和理想,表现为合工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既关涉德性的养成,又关涉政治的取向,本质上表现为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总之,"教化"是在个体与社会交往互动的基础上,使一定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有效传递给社会中的个体并内化为自我的内在品质,在普遍性认同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仔细咀嚼这段文字,对语文课程定位的描述是相当清晰的——“双性”统一,不可或缺;同时还要注意“两个基础”的提法——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的,因此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过,从二者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来看,工具性是更根本的,离开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就谈不上它的人文性,也就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那些人文讲座就可以完成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表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因此成为教育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语文学科自身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出发,讨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虽然在西周时期就已实现"人文转向",但真正揭明"性与天道"而确立儒家哲学基础的则是孔子,孔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建立具有根源性的意义。儒家的"轴心突破"即是孔子思想的"哲学突破",这个"突破"不是此前的"人文转向",而是从生命精神的根源上建立人文根基的"哲学突破"。此"哲学突破"在孔子自己称为"道",亦称为"仁",深层内涵为《论语》中的"性与天道"问题,其内容包含有形上学本体意义,由此开出了融合生命、家庭、社会和天道的儒家之道。孔子之前的儒家文化特质以"礼乐"为核心,孔子之后的儒家文化特质则转为以"仁义"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作为交际工具的这一性质,确定了语文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人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笔者试就策略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专业在持续迅速发展的同时陷入现实困境。英语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兼顾“复合性”的学科特征中实现学科专业的恰当定位.实现英语专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要解决当今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两难”现状 ,须重视对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把握 ,使其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使学生既能得心应手驾驭祖国语言文字 ,又能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已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  相似文献   

18.
提高汉语素养和运用能力,是关系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事。母语的学习应该是终生的。汉语言文字具有"工具性"、"应用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本质特性,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会读"、"会讲"、"会写"、"会审美鉴赏"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审视我国当今大学的语文与写作教育,不少语文教育家则认为目前仍遭遇着汉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不知从何时起刮起了一股煽情之风,可是经历了太多雷同的感动之余,我们不得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短暂的激情”能给孩子留下多少语文的积淀?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努力构建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课堂,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情又有智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作为交际工具的这一性质,确定了语文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