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改革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各种要素参与了分配,市场与市场机制成为制约分配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我国推行渐进改革战略,分配体制经历了多轨运行的过程,分配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目前,国有单位实行的法定工  相似文献   

2.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依据的是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而形成的。然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有待改革与完善,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尚未有效实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力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税收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选题22:经济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 重组及对策研究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所有制结构改革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各种要素参与了分配,市场与市场机制成为制约分配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我国推行渐进改革战略,分配体制经历了多轨运行的过程,分配  相似文献   

4.
曾德盛 《创新》2007,1(6):12-1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重视和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在起点、过程、结果上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并有收入差距过大、差距快速拉开、社会心理冲击大等特点。保障收入分配公平,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但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从我国分配制度总体上讲的,而就分配领域中的某一部分而言,比如某种行业。某些企业,因所有制关系和资产组织形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分配特点:既可以是按劳分配,也可以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还可以是按资分配,等等。这里笔者仅就股份合作制企业如何改进资产人格化管理,进行分配制度创新,充分实现按劳分配,从而进一步调动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经营积极性的问题,略述己见。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由传统的集…  相似文献   

6.
目前,经济领域中的分配不公已演变为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急需为收入分配领域提供更有力的政策保障,对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新时期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和后果,结合著名的"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倒U形曲线"论述了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并探讨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不仅具有公平效应 ,而且具有效率的激励功能。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 ,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现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却没有体现出人力资本的价值 ,人力资本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没有体现出来。从效率激励的功能出发 ,研究人力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制度创新 ,对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8):36-40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条根本措施和方法就是实行经济民主,这是一条在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路径。当前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然后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入手,逐级深化发展经济民主制度,而把变革所有权配置的经济民主化设定为改革的最后选项。这就是说根据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就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而言,可分阶段逐步推进经济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敏  王婉玲 《唐都学刊》2000,16(3):77-8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射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凯静 《学术交流》2012,(5):99-102
我国2006年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旨在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已顺利完成了基本工资的套改工作,绩效工资的推进却任重而道远,但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高等院校,绩效工资的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进展缓慢,绩效工资的分配至今尚未真正落实。绩效工资的设计和实施应着眼于高校发展的目标,以岗位设置和聘任为切入点,以绩效考核为重点,以绩效工资分配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要完成相应的改革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收入分配制度不动摇,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并进一步规范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机制,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基础;必须全面落实三次分配制度体系,规范运用三次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公平功能,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关键举措;必须全力消除机会不平等,缩小二元体制等造成的机会差异,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奠定基础,下大力气消除城乡差别,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 ,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 ,充分体现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 ,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收入差距拉大现象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当前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方式的影响 ,既包括合理的因素 ,也包括不合理的因素。对于收入差距现象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逐步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基本建议 ,具体实施措施为要发展、提上去、调下来、抑制住。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分配制度王文阁事业单位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搞好内部工资分配.已成为广大职工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科技、经济的结合。并尽快...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同步工资徐寿根我国的劳动分配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就分配制度的基本方式来看,对劳动者除工资报酬之外还在后期进行福利补偿达到收入与贡献平衡的传统的分配制度,正在向提高货币工资、减少福利项目从而使工资与贡献同步的分配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15.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改革措施。它将改变传统的住房实物分配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新的住房分配体制。实现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把住宅的最终消费者——居民推向住宅市场。 一、对货币化分配制度基本特征的认识 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指在住房社会再生产中最终消费者以有偿货币方式取得住房,也就是单位将住房的实物分配转化为按照职工工资、工龄、业绩、住房现状等核定并发放的用于取得住房的货币工资(包括住房补贴、住房津贴、住房有价证券等形式),让职工凭个人收入到市场上购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要化解这一难题,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应从我国改革的实际出发,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前提下,引入适度的"按需分配"机制。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已经具备了适度的"按需分配"的能力。只要各级政府下决心扭转国民收入向政府倾斜的局面,适度"按需分配"机制就能够逐步建立起来。坚持适度"按需分配"原则,就是要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劳动报酬的合理性,在二次分配中努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在三次分配中应不断提升社会的公平度。适度"按需分配"不是提倡平均主义,而是要解决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燕 《学术交流》2006,1(5):61-64
目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生产要素泛化、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不确定、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模糊、分配制度缺位以及缺乏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因此,要通过提高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配的制度环境、营造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等,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劳动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分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在我国民营企业中资本分配一直占据着强势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建民营企业共赢分配格局的条件正在成熟,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共赢;市场经济自由深化促进共赢;政府公平分配制度推动共赢;劳动者博弈能力增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9.
张纯记 《学术交流》2012,(7):97-10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需要在区域层面上得到贯彻落实。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消费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调整等方面。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合理化与高级化导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投资消费结构调整应坚持促进消费导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区域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应坚持人本导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整应坚持协调发展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书祥 《求是学刊》2006,33(2):67-71
互动,即相互推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内在关系的应有体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现实中影响效率与公平互动实现的因素既表现在初次分配的起点和结果两个不同层面,又表现在再分配的税收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层面。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必须针对诸多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