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迠筑,把社会推向前进。当然,新的生产关系与上层迠筑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四人邦”挥午着“唯生产力论”的大棒,从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出发,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造筑之间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校哲学系哲学教研室举行学术讨论会,就生产力发(尸一)的动力问题(尸一)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研究生产力发(尸一)的动力问题,对于从理论上深入揭批“四人邦”,正确理解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迠设新的发(尸一)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要的忌义。关于什么是生产力发(尸一)的动力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忌见。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应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所有制问题的根本依据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是正确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是在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为此,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四人帮”反党集团利用手中控制的舆论工具,歪曲事实,招摇撞骗。他们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外衣,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和业务、革命和生产、红和专、精神和物质、认识和实践等一系列问题上,宣传唯心论,反对唯  相似文献   

5.
一、“唯生产力论”是取消革命论“唯生产力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动谬论。它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所起的作用,而完全抹煞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体。比较地来说,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则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生产关系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否则,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关系不是完全被动的因素,它对生产力能起反  相似文献   

6.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迠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我们深刻地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革命性质和深远忌义,而且给我们科学地予见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以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必将发生的巨大变革。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华主席的指示,深刻领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对于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十分重大的忌义。  相似文献   

7.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造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我们深刻地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在论到生产力的发(尸一)对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的重大忌义时写辺:只有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尸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祘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62页)因此,研究生产力的发(尸一)规律就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前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对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囚素。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这种观点颠倒了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关系。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主导地位。在“人”和“物”的区分中,科学技术属于后者,因为它也是人创造并为人所运用的,认为科技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主张“物”支配“人”。其次,这种观点,忽视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最后,这种观点混淆了对生产力的经济学含义与哲学规定的界限。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把科技视为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10.
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商品生产系统看成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的两个子系统,并运用唯物系统方法,分析了构成现实生产力系统的各种要素在系统结构中的不同作用,指出运用现代系统论对商品价值分析同样符合劳动价值理论的解释,借系统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既反对忽视客观条件变化,单纯暴力革命的想法;又反对意在否定工人阶级革命主观能动性的“和平过渡”思想。他们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变革”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的社会化大生产及其与资本的互动,激化资本和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的矛盾,并引发社会危机,从而完成社会体制的变革。而由于传统意义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消失,“单纯的管理”层“知识型”工人阶级成为新的“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及其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建立,共产主义将成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至解放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对于解放思想,加深改革开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一、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贯穿社会主义过程的始终。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总是相对稳定的,当活跃易变的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1、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紧密相联,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这就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制定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2、指导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同我国具体国情和…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的概念是一般生产理论的一个要素。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确切地说,即“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生产力”——的各种概念内容的相互联系的假设。不论是“劳动生产力”概念,还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概念,都是商品劳动理论的要素。正是在这个理论范围内,把劳动分为具体的或有用的劳动和抽象的劳动。为了进行研究,重要的是要指出劳动过程及其简单要素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教育战线上,有人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否定教育革命,反对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妄图恢复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在学校的统治。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常常利用折衷主义手法,给自己披上辩证法的外衣。列宁曾经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会主义的时候,用折衷主义冒充辩证法是最容易欺骗群众的。”(《列宁选集》第3卷,第188页)剥去折衷主义的伪装,揭露它的反动本质,对于我们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坚持教育革命的方向,反对修正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为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主义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公式的捉出现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通常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关于:“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02页)的论述,将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概括为:(1)劳动者;(2)劳动对象;(3)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等三个要素。至于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只是作为一个补充说明,从其渗透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者之中的角度一笔带过,关于科学技术要素的特点未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定义,是社会科学领域引人注目的理论问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多有评论,其间在观点上不无歧异。但大体上是以马克思《资本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和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社会的生产力”要素的两种解释被大家当做通论的,即“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我们以为尚有可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20.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本文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下述四对矛盾交互作用的结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其中包括劳动与需要的矛盾以及低一级层次上的劳动过程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矛盾)、生产关系的内部矛盾.这四对矛盾对生产力的作用不是彼此互不相关的,而是通过在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动力体系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