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芳勇 《社会工作》2008,(23):20-22
一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相似文献   

2.
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及农业内外部因素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社会结构,严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加入WTO以及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外部因素。必须切实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采取从制度上消除城乡差别与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权益同步进行,统筹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把调整农业结构与应对WTO结合起来等措施协调农业内外部因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经验,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关系演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遇到了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体制约束、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约束。产权制度改革久突不破是整个经济改革的最后障碍,将来中国最大的危机是能源危机,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改革的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是结构性失衡问题。因此,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分别切准每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抓住症结点予以突破,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6%,工业只占整个产业的12.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广东由于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取得可喜成就.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刘扬  陈怀录  陈冲 《社科纵横》2011,26(2):27-32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从而保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走一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永续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是能否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的问题,而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因此,在西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以低碳世界中的中国西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西部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低碳经济是中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成为广泛而复杂的全球转型过程,具有内在动力机制和演变共性.国情差异决定城市化模式多样性.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可从纵向和横向演变分析,主要表现在农村工业化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方面.其进程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起步、大起大落和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步,即城市化恢复、平稳和加速发展阶段.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目前我国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较长时期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化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孔金平阎树全中国农村小城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步的,从1984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小城镇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是关系到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大问题,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  相似文献   

10.
谢秋运 《社科纵横》2004,19(5):50-51
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 ,村民自治面临着嬗变与超越的契机。城市化促进传统的封闭式村庄向现代的开放式村庄转型 ,作为村治主体的农民其现代性亦随之在不断增强 ,基于此村庄法理秩序的建构具备了更多基础性条件 ;伴随城市化进程 ,“村居”转制渐成一种趋势 ,对此应作好各方面协调工作 ;此外 ,城市化还是城乡基层民主互动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乡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 ,民主化的乡村社会对于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从而明确工业化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采用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划分标准为测度方法,并选取人均GDP(美元)、三次产业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4个主要指标进行衡量,参照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数值,并以泉州市为例对其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工业化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体制改革、信息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当前的制度、环境、产业结构等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提高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是其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加快城镇化进程"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阶段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切实完成新型工业化模式多重任务,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中国式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除了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和城市化率低、收入水平较低等客观原因之外,体制环境不佳和技术含量较低是最重要的原因。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创新既有的服务业体制,培育健康规范的制度环境,加强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把技术进步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农民致富、工业进步、城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渐进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刘娴 《创新》2008,2(3)
南宁市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南宁市现有的条件优势,就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锡富 《创新》2009,3(5):45-48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党和国家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扩展战略,做大做强民营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17.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2006,22(1):93-97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虎斌 《创新》2012,6(5):59-63,127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发现,在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仁锋  刘修通  张新兵 《创新》2009,3(9):42-4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城市化模式研究重点为:对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借鉴、制度视角与转型期的城市化模式、西部城市化模式选择;而工业化模式研究聚焦在西部工业化模式选择或创新、具体区域实证分析等。应从二者关系的测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空间结构协同等方面研究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机理。当前,我国面临复杂情形,需从多维度和多尺度建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业劳动力结构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梯队不完整、男女比例差距悬殊、科技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农业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