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随着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展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急剧变革的时期,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始裂变,同时对旧有婚姻制度带来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先进的婚姻制度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出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主的现象,这是中国人追求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转变的征兆。这种转变冲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对于反封建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以歌定情"的土家族传统社会,女性掌握着婚姻自主权。改土归流后,朝廷流官强行在土家族地区推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土家族女性一方面竭力与封建婚姻制度抗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从封建婚姻制度。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以接受部分汉族封建婚姻制度为妥协,坚守了土家族女性的部分婚姻自主权。土家族女性在婚姻中的权利意识对当今中国的女权运动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婚姻制度入手,介绍了罗马婚姻制度中的一些有特色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从平等与自由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罗马法婚姻制度的价值基础,将其与社会制度基础相剥离,改变看待古代婚姻制度的传统视角,提出罗马婚姻制度的价值基础即经常被人忽视的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怛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吏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站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康乾盛世的时代文化交汇点上,以全新的视角对女奴的婚恋生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照,全方位透视了封建礼教、礼法和婚姻制度的残酷性与不合理性,揭示了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扼杀男女自由爱情的罪恶本质,再现了作者“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创作思想,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站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康乾盛世的时代文化交汇点上,以全新的视角对女奴的婚恋生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照,全方位透视了封建礼教、礼法和婚姻制度的残酷性与不合理性,揭示了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扼杀男女自由爱情的罪恶本质,再现了作者“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创作思想,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家庭的法制保障,人类繁衍的基础。中国传统的婚姻具有他主性、压女性、传嗣性等特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婚姻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冲击中我国现代的婚姻制度呈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要在发挥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必须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点。使现代的婚姻更加注重平等、自由、忠诚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与西方人文精神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很重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追求,但是却没有将自由、平等和权利的内容根植于其中,而西方却高举自由平等的大旗。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来探讨为什么中国的人文精神没有促成法治的诞生,却将中国社会引向人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传统孝道思想对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压抑,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残酷性、落后性等维度,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尖锐批判。这种批判具有时代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父子平等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对于当前社会新型孝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姻的条件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有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蕴含着王实甫对现实困境的悲剧体验,包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对元代文人生存困境的不满,对女性在传统婚姻关系中不平等地位的反映等.《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局实际上是在痛苦的现实中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它所体现的悲剧意识,使其与一般的爱情剧区别开来,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由和秩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依靠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体自由和社会秩序,因此自由与秩序是法律所追求的主要价值目标。然而对自由与秩序的认识和取向在中西方之间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之间整个政治、社会与法律制度的截然不同。中国进入转轨时期,面对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各种制度的冲击,出现了自由与秩序失衡的状态。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明确发展方向,保障人们的自由和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维新派婚姻观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资产阶级的文化高度对中国封建婚姻陋俗进行自觉地文化批判是从维新派开始的。显然,中国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革是促使维新派产生新式婚姻观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我们仅从婚姻文化的视界来探索问题,那么维新派的婚姻观与国人在若干时间内接触到西方婚姻文化并受其影响和启迪,当认为不无联系。这包括赴欧美的国人对异域婚俗的直接闻见;外国传教士在国内介绍西方的婚姻观;西方婚姻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国人价值观的影响等,均为形成维新派婚姻观的值得研究的文化要素。一、走出国门的国人婚俗祝界:中西婚俗之比照近代中国人对外…  相似文献   

14.
无效婚姻是不具备合法的婚姻成立要件因而不产生失妻权利义务的“婚姻”。我国现阶段无交婚姻仍然普遍存在,对当前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极不利的负面影响。新婚姻法规定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这方面的立法空白。比较无效婚姻的立法,应注重对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构成要件以及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站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康乾盛世的时代文化交汇点上,以全新的视角对女奴的婚恋生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照,全方位透视了封建礼教、礼法和婚姻制度的残酷性与不合理性,揭示了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扼杀男女自由爱情的罪恶本质,再现了作者“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创作思想,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积极自由背后隐含着西方理性传统的价值一元论思想,消极自由的理论基石是与前者相对的价值多元论思想。对价值一元论理想的追求一旦被滥用,就极易导向对自由的“背叛”;而价值多元论思想相比而言更为人称道,也更符合自由的本意。  相似文献   

17.
婚姻制度是一定的婚姻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 ,是婚姻行为的规范体系。传统婚姻制度有三大特征 ,主婚权属于父母 ,婚姻目的是生育 ,婚姻规范是男主女从、包办、买卖、顺从。现代婚姻制度是从传统婚姻制度发展而来的 ,它也有三大特征 ,主婚权属于婚姻主体 ,婚姻目的是爱情 ,婚姻规范是婚姻平等、婚姻自主、婚内性生活、婚内感情。只有现代婚姻制度 ,才是快乐、幸福、高质量、高稳定婚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早期人类社会的性别分工基于生理差异,两性之间是一种素朴的平等。随着婚姻制度的变迁、封建礼教的完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形成,压制并束缚着女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起点。以此为界,之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女权革命阶段,此阶段主要受西方女权思想的影响,着力于批驳传统封建性别秩序,争取妇女平权;之后,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影响,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中国共产党将争取妇女权融入到争取民族权与争取国家主权的目标中,将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去。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20.
近代华北民间婚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华北民间婚姻开始了由传统趋向近代化的蜕变,呈现出新旧交替、中西杂揉、多元发展的过渡形态特征。一方面近代意义的婚姻价值观念与礼俗渐次萌发,表现在追求平等与情爱的新型择偶观和自由结婚开始出现,婚姻重财普遍化,新式婚礼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得到传播,离婚率相对增高等,这是近代性因素注入传统乡土社会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社会发展的迟滞及其在某些方面的倒退,民间婚姻又因袭了浓厚的传统色彩,表现为早婚陋习空前盛行,父母仍对儿女婚事具有绝对决定权,旧式婚姻方式及礼俗依然占主导地位等,呈现出复杂曲折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