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批评活动只是社会全部文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不具有超出其他活动的优势 ;文艺批评是一种个人行为 ,批评者与作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 ;批评本身的权威是极其有限的 ,人们对文艺批评采取了超值期待的态度 ,事实上文艺批评无法承担改变文坛多元状态的任务 ;真正实现对文艺批评的预期 ,使之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效能 ,其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当前文艺批评的主流并没有缺席 ,正按照艺术的规律发挥着积极作用 ,所谓“缺席”,正是社会进步、文艺批评正确回归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化批评者的王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批评者的王朔,其文化批评有三个层面:一是立足于自己的创作进行文化批评;二是敢于发出真实的自己的声音,使批评更切近批评的本义;三是以其文化批评的实践,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空间和视野。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社会情境及文化语境等“复合性思维”,现代“小说话”意图在以今释古的策略中重构“四大奇书”的时下意义。它以批评者的阅读刺激为先导,寻求“四大奇书”可被识别和构建的话语符号,重点探讨其“奇”趣的存在形态与经典的构建渠道,呈现出“主体间性”式的品评特性。作为现代人寻求精神释放可能的重要方式,现代“小说话”以“四大奇书”经典构建为契机的知识活动在关注批评对象特征与意义的同时,强调批评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对彼时相关批评的导向引领。对此类批评现象的揭示能够探讨“小说话”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典范价值,亦可对现代文学批评、文化变革及世人群体状况的互动情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突出地体现了这种系统型思维。就横向而言,它把文学作品同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产品联系起来,把文学活动同其他人类活动联系起来;就纵向看,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历史系统和意义系统的统一:作为历史的系统,它特别重视作品间的相互传承和影响;作为意义系统,它重视文本内部的多层象征和隐喻。纵向的系统型思维对作品的解读路径又分为上位路径和下位路径两种取向;上位取向服从于比它更上一层系统的规律;下位取向主要是把一个作品看成一种由这样三层意义构成的寓言系统:一是文字词典意义,二是隐含的比喻意义,三是由比喻意义而导致的读者更深层次的联想。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以功利原则为道德的基本原则,遭到了忽视人的分离性的指责。如果基于批评者的逻辑,密尔的功利主义在逻辑上可能容纳人的分离性;而密尔通过把不伤害他人划定为是完全强制性的义务;把积极援助他人划定为不完全强制的义务;把自愿的自我牺牲划定为人类最高的美德等三方面对道德责任领域进行限定,避免了功利最大化成为个人的道德责任,使得其理论平等地关照了每个人的利益、幸福与基础权利,从而使得密尔的功利主义在理论上得以容纳人的分离性。  相似文献   

6.
王瑞光 《南方论刊》2008,(12):91-92
艺术批评是伴随着艺术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既是连接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的一座桥梁,也是连接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一座桥梁。在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在关注艺术批评功能的同时,也开始强调艺术批评者的社会责任。本文拟从上述两个角度谈谈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由于在过去那个年代中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学术批评,而只有“批判”,如今有了一些学术批评,却被人们误解为“批判”,而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批判”看作就是“否定”。现在的学术批评本来就不多,可是就是这不多的批评还往往引起官司或者引得作者大发雷霆。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批评?这不仅是一个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批评者所必须要考虑的。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只关乎个人的认识和品格,还关乎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一种高水平的批评,可以显示出批评家的优雅风采和高度智慧,这样的批评很可能会成为名篇巨制,如鲁迅的批评就是如此;一…  相似文献   

8.
论历史批评     
以往有关历史批评的讨论,构成了一个历史批评对象和历史批评者的二元结构,这也就促成一些历史学家努力为历史批评在历史学科内争取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位置.事实上,这样做矮化了历史批评在历史学实践乃至整个社会实践中的真正地位.历史批评的核心问题所涉及到的批评对象、批评者、批评目的、批评标准,正对应了历史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目的和研究准则.因此,历史批评完全可以等同于历史研究,它融入到整个历史研究之中,成为历史研究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者认为,传统消费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起到了催生和促进作用;广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瓦解了社会价值的正常结构和秩序;现代广告把商品消费变成了符号消费,消费者日益通过广告所倡导的消费来进行身份认同.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偏重于广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当代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语境,也忽视了广告文化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的"自然缺席"审问,就是要从"自然缺席"的角度对那些主张人类与自然对抗、赞美和宣扬对自然的征服行为的"逆生态"文学做出降值性评判.对西方狂热的"浮士德"们说"不",对东方虔诚的"愚公"们叫"暂停",对理性欠缺的"冒进"颂歌泼"凉水",等等,都是生态批评"自然缺席"审问的重要表现.生态批评的"自然缺席"审问,有助于纠正人们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已经偏离正确轨道的"征服意识",有助于推动文学艺术在生态文明的建构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健吾的感悟式批评建基于赏析品评,融合了中国古典感悟式批评与法国印象主义批评,形成了个人特色鲜明的批评旨趣与审美追求.其理论特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倚重审美直觉和感悟.兼采并用系统分析与实证的科学思维,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并与西方印象批评形成了对接;强调批评主体的深度介入和情感体验,既重视阅读作品的主观印象、情绪体验,又兼顾创作主体的心路历程;文本形态和话语呈现灵动自由,以饱蘸情感的诗性语言在对批评对象的意象化表达中凝定了曲致微妙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思维论、价值论和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在思维取向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展开由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化中的错位现象而引发的一些深层思考。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思维论层面上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对其在价值论层面上的虚无主义观念和“零度”艺术观必须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后现代主义思潮自80年代进入中国以后,促进了包括写作观、语言观、阐释观、批评观和价值观的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批评主体的复杂性、批评的缺席和游击状况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重建新的学术规范和更合理的文化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与群体是唯物史观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在哲学史上,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主导性思想是实体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已经影响甚至阻碍了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此,从实体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转向就成为其理论的最新诉求.与实体性思维方式相区别,关系性思维不预先设定思考问题的前提或基础,而是在互动关系中动态追问其前提或基础.在关系性思维的引导下,探究个人存在的群体生活类型,重新阐明个人存在与群体生活之间互渗互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据说当郭小东在《广州日报》发表《没有批评》一文时,善于发现优势的一些广东批评家如被人说穿了没着衣服的皇帝那样愤慨。其实,对《没有批评》的非学术性反应本身已经兜出批评者的家底。所幸的是这种反应在广东青年批评者中还不多见,也许这一群的声望和地位尚未形成对这种断然否定的特别敏感。我们操作批评时要求对象必须具备承受力而对批评进行的批评时却不作自我要求,这是一种十分滑稽的精神现象。支撑《没有批评》的论据都是一些泛论据,大体是:批评者跌入了人际关系的功利国,缺乏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历史自觉、没有形而上的…  相似文献   

16.
要解决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批评的本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文学的对象和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什么,因为一门科学的对象从本质上规定着该学科的性质.文学批评的对象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批评者评头品足的对象究竟是何物呢?是文学文本?是文本的作者?还是批评者自己?抑或是别的什么东西? 倾斜:文本崇拜主义批评观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是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的:文本是文学批评的对象.由于批评者实际上正是针对某文学文本或其他文学现象大发议论的;由于人们公认文学文本是社会生活在文本作者头脑中的形象的反映,因之使文本获得了一种心照不宣而又仿佛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17.
石兰荣 《兰州学刊》2012,(9):208-210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阶层在"社会圈子"中担任的角色具有多元性。他们传播知识,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他们是道义的人间化身,注重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载道的艰巨任务;他们按照"道"的标准批评社会,把参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与改造当成不可推卸的责任。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阶层进行知识创造与传播活动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8.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观.文艺创作若沿着良性之路发展,迫切需要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指导,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道路.作为文艺的指南针——文艺理论与批评,它的宗旨本来是帮助接受主体理解艺术的奥秘,提高审美鉴赏力,指导作家、艺术家更好地创作艺术品,但是当今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却出现了滞后性,即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相分裂,文艺理论与批评对作家、艺术家失去了指导作用,接受主体也不理睬文艺理论与批评了.这主要表现在当前文艺理论与批评所患的“失语症”,所谓“失语症”,是批评者和文艺理论者被“他物”遮蔽了自己独有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以“他人”的基本理论范畴和基本运思方式进行批评.正象当前文艺批评中不再有韵味、风骨的  相似文献   

19.
陶片放逐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陶片放逐制的创立、程序及其发展过程作了浅显的分析。本文认为:克里斯蒂尼创立陶片放逐制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保护民主制的工具;它的运作程序处处体现出民主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陶片放逐制发生异化,个人操纵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制度本身的民主精神遭到践踏,致使雅典人不再使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写作与网络原创文学现象进行探讨批评有非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和在线网络文学批评两种批评形式.这两种批评形式,从批评者的身份到批评态度,批评目的,批评形式和批评效果上看,都存在着差异.差异形成了宏大与琐碎互补、崇高与庸俗共存、精致与芜杂同行、网内网外联袂出击的局面,这种局面必将为网络写作的繁荣昌盛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