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2500多年前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尼泊尔南境.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即该国国王,母亲为摩耶夫人.  相似文献   

2.
佛是佛陀的略称,意译为觉者或智者。觉又包含有觉察、觉悟之义,故通常称佛是觉悟的意思。中国的佛教,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从不同学派到各个宗派,虽然在许多看法上有分歧,但都很重视“悟”。其中,尤以竺道生,特别是禅宗的“顿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然而,学术界对于“顿悟”的思想,过去往往贬辞甚多,诸如把“顿悟”仅仅说成是一种宗教出世主义的口号,是什么神秘主义的修养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3.
《历代名画记》卷七记梁代三个外国画家,依次为: 僧吉底俱,外国人,中品。僧摩罗菩提,亦外国人,中品。僧迦佛陀,中品。禅师天兰人,学行精悫,灵感极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于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门上有画神,即是迦佛陀之迹。见《续高僧传》,存《(艹佛)蒜国人物图》、《器物样》、《外国兽图》、《鬼神画》,并传于代。姚最云:“已上三僧,既华夷殊体,亡以知其优劣。  相似文献   

4.
禅宗站在人的立场来言心性,它超越了先前那种注重解释所谓宇宙实相的心性论,“佛”、“佛性”等概念名相在“人”、“人性”的范围内获得直接的规定,在这一前提下,慧能的“见性成佛”实际上指向了“成人成佛”的问题。在“即心即佛”、“即性即佛”以及“直心是净土”等问题的阐释中,慧能禅彰显了其对于人性、生活以及生命这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的伦理关怀。由此我们可以说,慧能禅所表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指向了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5.
佛陀与孔子为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两位东方伟大圣人。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活动于南亚印度的恒河流域;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活动于东亚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两大圣人的思想体系,遥相辉映,象征着东方文明,至今仍对东方人民有着巨大的影响。佛陀是出世的宗教家,孔子是世俗的思想家,孔子对佛陀的宗教教理,例如四谛、十二因缘  相似文献   

6.
苏州西园罗汉堂列有五百罗汉象供游人观尝济公佛的尊容特别有趣。左侧愁容满面,右侧笑容可掬,一张佛面上竟有两种不同的面相大抵济公那时人间不平事情多,奸贼横行,世风衰败,他忧愤不已;难能可贵,他颔首笑赞久之,把张俊面孔扭曲成了啼笑皆非相。驻足济公象前,忽生异想佛相映出世态人情,作为艺术形象的济公塑象,真是源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献中没有单独成书的神话集,但佛教神话是存在的。它散见于三藏经典,尤其是佛陀传记类经文。即使在佛陀尚未被神化而仍然作为人师的巴利文经典中,神话成份也已见端倪。例如,《长尼迦耶》第十四部《大本经》(Mahāpadāna)中说佛陀具有天耳通、天眼通等等;《中尼迦耶》第一二三部《未曾有法经》(Acchariyabbhutadhamma)中记叙了佛陀出世时的神奇事迹。但在那里,陈述和描绘都很简炼和朴素。后来,随着“菩萨”(Bodhi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献中,佛陀传记一类的经文是晚出的,是顺应佛教教义发展嬗变的产物。在早期佛教巴利语三藏中,没有一部系统的佛陀传记。佛陀传记经文的出现,大约是在部派佛教时期和小乘向大乘过渡的时期,或者说,是在佛教大乘化的时期。“传记”,梵语、巴利语的常用词是Carita,原意是“行走”、“行迹”或“行动”,引伸为“经历”、“生平”和“传记”。但是,在古代印度,“历史”概念常常混同于神话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结集与迦叶、阿难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结集是印度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在于,它首次将佛陀所说的教法汇诵出来,并按一定方式加以编排整理,从而初步建立了佛教的经典体系,成为佛教思想发展的根本源泉。按照佛教史料的一般说法,这次结集是由佛陀的著名弟子摩诃迦叶主持完成的,他最初的目的正如结集的意义所指明的那样,是为使佛陀的教法常存于世,以为后世教徒修学的基准。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按照佛教史料的记载,第  相似文献   

10.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12,(2):124-137
金刚乘悉陀们的诗歌表达了他们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修行体会,他们的写作目的是教诲弟子和世人,但同时他们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通过这些诗歌,可以看出他们是沿着佛教大乘——真言乘——金刚乘(包括易行乘和时轮乘)的路线走过来的.他们以佛陀的名义颠覆了佛陀的传统,为佛教在印度的消失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侯传文 《南亚研究》2003,(1):52-57,6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陀的形象存在于佛教徒的心目中 ,也广泛存在于佛教文学艺术作品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形象的渊源、演变、内涵及人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生得度为核心。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倡起就与弥勒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人生、入世修行和建立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在思想的内在理路上与弥勒信仰深度相关。同时弥勒信仰也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弥勒“布袋和尚”的形象是人间佛教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间佛教宽容、乐观、亲和的特点。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现实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普贤莊     
《青岛画报》2012,(1):100-101
佛像/佛具/沉香/红木/木雕/珠宝武财神关公即关羽,在整个华人文化圈内都是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物。徐道在《历代神仙通鉴》中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桓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悯民心切,是夜汲黄河水兴云施雨。玉帝见老龙公然违反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713万(1985年),首都加德满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尼泊尔南部地区古名迦毗罗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因此,它就成了我国历代僧人崇敬向往的佛教圣地。早在公元405年,就有我国山西省僧人法显到达佛陀故乡迦毗罗卫城和他的出生地论民(洛明达)园,瞻礼佛陀遗迹,从而开创了中尼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尼泊尔佛教与山西佛教结下了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15.
王开 《今日辽宁》2013,(3):40-42
行走在塔心里,四周是空洞的回声,仿佛时间在哪里拐个弯,悉数重返。于是,我感觉到佛的在,佛在左,佛在右,佛无处不在。朝阳北塔,位于老城区北部的慕容街尽头。那天去参观,逢着一场春雪过后的上午,日光暖暖的,广场到处流淌着雪水,有些沁凉的感觉。朝拜的信徒并不在乎这些,他们跪在潮湿的垫子上,专注地磕长头叩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剖析《通鉴·唐纪》所载佛教史料入手 ,以书外有关言论相印证 ,指出司马光具有明确的反佛思想 ,并分析了它的三个特点。一、表彰抑佛政策 ,鞭挞崇佛行为。二、认为僧尼是天下动乱的因子。三、继承唐人反佛思想的同时对其有所改造。  相似文献   

17.
易思平 《社科纵横》2011,26(7):90-92
韩愈一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佛道,直斥佛道两教为异端邪说,以维护儒道自任,但同时又与僧侣、道士勤于接触唱和,交往频繁,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这说明他对佛道两教带有一定的妥协调和色彩,在思想上不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其名篇《师说》在一些重要观点上就分别受到了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儒教之"道",二是解佛教之"惑",三是倡道教之择师观。  相似文献   

18.
王鹭 《青岛画报》2011,(7):73-74
品茗/沉香/家具/紫砂/丹青/器物/佛具/古琴/锦鲤/赏花四月末,三生缘行"众妙之香"品香会,雅士齐聚于斯地,品沉香、赏香道、谈近来沉香市场的发展趋势,叹不断快速上涨的沉香价格。较之去年年底,沉水级别的沉香手珠之价又大幅上涨,棋楠类手珠涨幅更高于此且香难求。仅隔月余,六月初,与友聊  相似文献   

19.
莊贤普     
《青岛画报》2011,(11):108-109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佛教传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生虽短暂,但却在党的宣传领域内显示出卓越的新闻才能。本文旨在通过对瞿秋白大量新闻活动的剖析,充分了解,认识这位革命的宣传家和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真谛。 一、于朦胧中开始的新闻实践是瞿秋白寻求真理的桥梁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社会的黑暗,家庭的变故,使青年的秋白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做为一个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弱书生,他象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没法摆脱中国文人的“据于儒,依于志,逃于禅”,“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的模式。他对这一切尚无反抗之力,他苦闷的心情只能在诗词研究,佛教经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