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汉论坛》2007,(8):144
邹逸麟,历史地理学家.1935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62年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历史地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学会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季龙,笔名禾子等。浙江嘉兴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1932年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 广州学海书院导师;1940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历史学  相似文献   

3.
王振忠1964年10月生于福州。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曾被评为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198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生,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免试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春季毕业,留校任教,当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相似文献   

4.
《新疆社科论坛》2004,(4):96-96
管守新,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于新疆吉木萨尔县,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开始在新疆大学历史系工作。1998年4月,担任历史系副主任。1999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成立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主管研究生与科研工作。2004年4月,担任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新疆大学中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新疆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本期学者 :葛剑雄葛剑雄 ,男 ,祖籍浙江绍兴 ,1945年12月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属湖州市)。1964年高中毕业后接受师资培训 ,1965年起任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师从谭其骧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 ,获硕士学位 ,留校工作。1982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983年提前通过论文答辩 ,获博士学位 ,为全国文科首批。1985年升为副教授 ,1991年晋升教授 ,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1999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该中…  相似文献   

6.
正熊锡元熊锡元先生(1918-1999年),江西安义县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民族理论学家。1938年到1942年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政治系,194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52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家法研究生班学习,回校后任政治系助教、讲师。1960年起在云大历史系中国民族史教研室工作,从事民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民族理论学会顾问、云南民族学学会学术委员、云南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1996年和1997年,被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IBC)及美国传记中心(ABI)分别收入名人录。  相似文献   

7.
<正> 孙祚民,山东龙口市人.1923年生.195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山东师范学院、山东省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  相似文献   

8.
谭其骧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浙江嘉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系主任并兼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1982-1986年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第3-5届全国人大代表。谭其骧“做过两次暨南人”。第一次在1927年秋至1930年夏,就读暨南大学;第二次在1947年秋至1949年解放前,兼任暨南大学教授。他于1927年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入外文系,旋转历史系。当时任课教师先后有夏丐尊、余上沅、夏衍、林语堂、叶公超等。他的本科教育在暨南大学完成,毕业论文《中国移民史要》由潘光旦指导。他对历史地理的研究,从20年代在暨南大学求学时即开始。1933年起,他先后在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其间于1934年,与顾颉刚先生一起发起了组织中国第一个以研究历史地理为宗旨的“禹贡学会”,并创办了《禹贡》半月刊。这个学会日渐成为国内很活跃的一个学术团体,对当时学术界的影响很大,从而使我国的历史地理研究逐步开展,并促成历史地理这个学科的成长。1940年,谭其骧赴贵州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46年随校复员回杭州。1947年,谭其骧受邀兼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以“谭季龙”之名上课,讲授中国历史地理、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文化史(或中国史学史)三门课,每周八小时。从1948年秋开始,改为每两周一次、十六小时课程,直到1949年4月上旬。1981年,谭其骧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历史地理》主编等职。谭其骧从50年代开始,倾注30多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是当今内容最为详确的中国历史政区地图集,在我国边界谈判和外交、国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中央领导誉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就之一。谭其骧对母校暨南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1986年暨南大学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他因工作繁忙未能参加庆典,专门托人将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卷8套带到广州,捐赠给母校图书馆。1990年10月,由暨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行“何炳松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谭其骧以80高龄坚持出席会议两次,并作了专题发言。谭其骧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作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重要著作还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等。谭其骧的名字已经与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学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杨瑞  王艳 《学术月刊》2022,(1):208-210
<正>2021年12月4日到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杂志社联合复旦大学历史系举办的“多元文明与中华民族”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于上海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中青年学者济济一堂,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研讨多元文明与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重点探讨3到9世纪中古中国各民族的文明交流与融合。大会分主题报告和小组研讨。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的纳日碧力戈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韩昇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张晓虹教授、上海大学历史系徐坚教授分别做了大会主旨发言,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切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0.
孔飞力(前译孔飞立)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中国清代历史的著名学者;著有《中华帝国末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军国主义化和社会结构,一七九六——一八六四年》等.本文是根据孔飞力博士应邀在广东省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和暨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所作的讲演的记录稿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1.
我校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杰勤先生,因患心肌梗塞,不幸于1990年5月9日逝世,享年77岁。朱杰勤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以后一直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授,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兼史地研究室主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史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12.
周绍泉     
周绍泉先生,194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64年7月,他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考取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史学家杨向奎先生。而后留在历史研究所从事明清历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由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联袂撰写的<青海通史>一书,已于1999年9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填补了青海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通观全书,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伯约 《学术界》2006,(5):292-294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1〕一书的作者张春树先生是当今著名的海外汉学家,早年求学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随后负笈海外,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其间并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特聘名誉教授。骆雪伦(Shelley Hsueh-lun Chang)教授是张先生的夫人和学术同道,他们共同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中国传统学术贵通,不仅是古今贯通,而且也是文史贯通。所谓跨越…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1998,(1)
李德征教授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李德征教授,山东章丘人。1938年生,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师从陈旭麓、夏东元、钱实甫先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山东历史研究所,1972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系主任,获得过“山东大学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6.
著名红学家胡文彬胡文彬祖籍山东黄县,1939年10月生于辽宁省大石桥市。196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曾任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编辑、《新华文摘》编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70年代初从事《...  相似文献   

17.
据《文汇报》8月14日报道,尽管汶川地震已经过去3个月,地震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没有因此淡去。昨天,做客上海书展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以地震为例,讲述人和自然应该如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大辩论,解决了“历史科学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怎样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根本问题之后,又投入了另一次战斗。这次战斗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历史科学研究工作能不能跃进?怎样才能跃进?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有深入的思想斗争,以便取得统一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用实践、用事实来证明: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可以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照耀下实现历史科学工作的大跃进。七月底,复旦大学党委调集历史系三十位同学,来我所参加1919—1921年大事志编写工作。由于来所之前,经过复旦大学党组织的深入动员,来所以后,以虚带实,强调学习毛主席著作,阐述整理现代史料工作的政治意义,党支部根据各阶段同学们的思想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工  相似文献   

19.
姚公鶱,南昌市人,1924年生于江西波阳。解放前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建国后,先后任波阳中学、乐平中学教导主任。1956年调往南昌中等师资进修学校(后改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任历史教研室主任,次年,转至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任中国古代史教研组组长、讲师、刚教授,至1981年,调任江西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1984年调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其间兼任过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由浙江大学法与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04'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于2004年4月4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就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正义、效率和管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