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桩为媒毛南族男女青年结合,既不奉父母之命,也不需媒妁之言,而是把终身大事委托给不能言语的树桩。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后,首先砍一根长1.2米、粗约30厘米的树桩,在上面系上各色布条,然后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把这根树桩偷偷地放在姑娘家门前。如果姑娘同意求婚,翌日清晨,树桩就会被搬进屋里。白天,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就扛起树桩在村里转一圈,边走边高声喊:“这是谁的树  相似文献   

2.
操斧伐柯 取则不远——施奈德受中国文化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斧 柄四月最后一周的一个下午。我教凯怎样去使斧,轻轻一抡,斧头便陷进树桩里头,他想起店里那只  相似文献   

3.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神通     
仲利民 《可乐》2008,(12):34-34
家藏万贯,不如出个硬汉。父亲在外很有人缘,大家对他评价很高。在家,我和母亲却烦他,看不惯他一副舍己为人的做派。没考上大学,父亲又不能为我谋得体面的职业,我只好外出打工。临行前,父亲给我一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没有带我回家,而是赶上一班火车,直奔开封。父亲那时的表情,我从未读懂。  相似文献   

6.
寻亲记     
佘力 《源流》2010,(13)
我的父亲佘惠和母亲孙醒侬都是红七军的干部,1930年2月结婚,1932年生下我。我从未见过父亲,小的时候我常常问妈妈:我爸爸在哪里?妈妈总是拿着父亲唯一留下的一张相片,含着眼泪对我说: 记住,你的父亲是一个很有修养的文化人,他是好人,他到很远的地方做生意。将来他一定会回来的。我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眼神     
多年来,我总认为父亲对我不好。小时候,他曾打过我,幼小的心灵已视他为天底下最坏的恶魔,从此以后,不论父亲对我怎样哄骗.我都不理睬他,总是跑到母亲的怀里,诉说自己的痛苦,而这时父亲只好失落地离开。但是,在一次父亲对我的眼神中。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和父亲都是生命链上的环节,只是他捷足先登,做了我的上线。我与他应该属于垂直关系,而且互为依存。依这样的道理,我以为我和父亲是平等的,完全可以亲密起来。父亲入世在前,点的灯比我放的火还大,服的药比我吃的粮还多,过的河比我走的路还长,我是尊重他的,也听从他的指示。然而父亲不是官,父亲不可以把父亲当  相似文献   

9.
遍地大师     
最近,韩国书法界名人青山松造访中国,据说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他父亲雪耻而来!青山松的父亲生前是韩国著名的书法大师青山雨。当年,青山雨以一手笔走龙蛇、鹤翔九天的狂草闻名于世。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幅中  相似文献   

10.
正前些天回去看望父亲,父亲非常高兴,他说我上了一天班累了,让我先休息一会儿,他这就为我做饭。我在父亲的卧室里歇着,感觉有些无聊,于是便看父亲床头的小说,我随手翻了翻,无意中翻出了父亲的鸡年计划书。父亲退休前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工作严谨、认真,做项目有计划、有步骤。退休后父亲依然保持着井井有条的生活作风,做许多事都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刚一就任《消息报》驻罗马通讯员时,就结识了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沙利亚平——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儿子。我记得他把一幅由科罗文、谢罗夫和他本人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共同画的父亲肖像寄到莫斯科,真费了不少劲!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很大,但却交上朋友了。我不只一次去过他在圣托马昨一达库因诺街上那所朴素的住宅。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也常上我家来。 当我准备为报社写回忆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  相似文献   

12.
经不住我的苦苦劝说,父亲终于答应从乡下老家搬来和我们同住了。我和妻子都有一份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不需要父亲操心。父亲老了,难免有些自卑,生怕年轻人会嫌弃他。为了避免父亲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和妻子对父亲悉心照料,从不让他做半点事。  相似文献   

13.
宋定国 《中华魂》2011,(4):61+58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我一生最为崇敬的人也是我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两年前去世时我未能在他身边,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父亲的文章而拖至今日。我之所以要写此文,除了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更是想将父亲的精神永远继承。  相似文献   

14.
从记事开始,我就被父母要求保守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我的父亲是成龙!父亲有他的事业和影迷,我和母亲都成为生活在他背影里的亲人。他基本上一年只到洛杉矶和我们见上两个礼拜,而且从没带我出去玩。  相似文献   

15.
父亲洗澡     
儿子满月那天早上,一阵时断时续的敲门声把我唤醒。门一开,父亲“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半只米袋,笑呵呵地站在我面前。父亲一到,岳父全家也相继起床,一个个和父亲问好。我带父亲进房看小宝宝。父亲小声地抱歉:“把你丈人家的早觉搅了,早知道你们还在睡,我在街上再遛达几圈。”我连忙安慰父亲:“不碍事。不碍事。”当父亲看到他孙子那张稚嫩红嘟嘟的小脸,两眼笑成了一条缝。午饭一吃完,父亲便提出要回家。我和岳父母再三挽留他住一宿,可他找出种种理由推诿,拎着蛇皮口袋就向外跑。岳母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留…  相似文献   

16.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开三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许多,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车水马龙中,从早一直到晚,仅靠着一辆三轮车来维持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着,但在人们眼中开三轮车的毕竟是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一些人的鄙视。然而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自悲,而是把他希望和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牙坏了很长时间了,我不久前才知道。那天饭桌上,我发现一向吃饭很快的父亲吃一口要咀嚼老半天,而那盆他最爱吃的猪蹄烤黄豆竟然连筷子都不伸过去,起初以为他胃口不好,但父亲说胃口还不错。在我的追问下,母亲告诉我,父亲的一口牙几乎全坏了。  相似文献   

19.
初秋的一日,我迎着丝丝细雨,慕名来到栗茂林老先生的家,迎接我的,是一位面目慈祥、精神矍铄的老人。如果不是事先有所了解,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随着谈话的深入,栗老的一生有如一幅画卷,在我的面前徐徐展开…… 那是1917年的冬月,栗茂林出生在山西省高平市北李村一户木匠人家。尽管一家六七口仅有半亩薄地,但为了孩子的将来,做木匠的父亲还是咬紧牙关让年幼的儿子上了4年学,随后他不得不随父亲外出讨生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栗茂林回到家乡。此时,日寇的  相似文献   

20.
兰馨 《老友》2011,(12):4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父亲已去世20余年,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导我一直铭记心间,让我坚持着"与人为善"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入了花甲之年。我父亲是位普通工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说书,每当月亮悄悄地爬上树梢时,他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雷打不动地去茶馆泡上一杯茶。那浓浓的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