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魏雪梅 《社区》2012,(22):19
近年来,山东省垦利县振兴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内容,进一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由基层妇干、女职工、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志愿者队伍等,针对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以及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流动妇女  相似文献   

2.
赵丹 《社区》2013,(12):25-25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光华社区“好妈妈”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5月6日,是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妇女儿童免费服务的志愿服务队。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是“好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宗旨。她们通过制定科学有效、贴近居民群众的活动方案和计划,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更贴心、更实际的服务,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赢得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赵丹 《社区》2013,(8):25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光华社区"好妈妈"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5月6日,是全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妇女儿童免费服务的志愿服务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是"好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宗旨。她们通过制定科学有效、贴近居民群众的活动方案和计划,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更贴心、更实际的服务,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赢得了广大居民的欢迎和认可。目前义工志愿服务队已发展为231人,四年的时间相继有100多个家庭得到过她们的帮助,与31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既有来自社区、了解社区的现实背景,也有回归社区、扎根社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既是探索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主体。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及二者耦合的三重视角,通过描绘志愿服务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关系,把握志愿服务在培育现代性人、涵养现代性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北大核心和CSSCI论文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前沿,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与研究前景。分析发现,近25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呈现时代性、时序性、发展性特点,研究内容表征为多层次、宽领域、重基层,并向建构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志愿服务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推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可以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在缺陷,给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合作、互助、奉献与关爱的氛围。中国的志愿服务在发展理念、活动规模、社会影响、法制建设等方面与西方成熟的志愿服务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制约了这项崇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志愿服务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和总结,对志愿组织所发挥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念高度契合,并引领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方向,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因此,要以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通过深化志愿服务内容、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载体作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来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筱婧  万军 《社区》2009,(25):13-14
以1983年开展学雷锋“综合包户”活动为起点,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走过了26年的光辉历程。26年来,天桥街道的志愿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内容、更新形式、提高水平。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天桥街道乃至宣武区的一张崭新的“名片”。  相似文献   

9.
河南理工大学的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关爱流动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在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河南,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维持社会和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志愿服务事业正在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式、特色化志愿服务格局,但还存在着行政化趋向明显、供给与需求对接不畅、志愿服务理念不够普及、管理较为松散、志愿服务短期化现象突出、志愿服务领域有待扩大、志愿服务资金匮乏、志愿者的量与质有待提升、志愿者培训不系统、志愿者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应构建以健全组织领导、创新主体管理、完善效果评价、强化激励与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岛市.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人口老龄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推行的背景出发,以南宁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联合组织为例,指出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轨、活动经费保障能力不足、志愿服务对象难觅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到位、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内容应与老年人的需求接轨、建立多方位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保障体系、加大"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及推动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等措施,以期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文化魅力。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志愿服务文化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渠道创新,构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多维度支持结构,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引领志愿服务事业向纵深发展,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成徐芳 《社区》2013,(6):20-21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从2010年起成立了社区服务项目"邻里关爱驿站",努力推进和谐社区服务,大力营造"古韵坊巷、乐融太庙"的社区文化氛围,架构居民感情沟通的桥梁。通过三年的打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调研资料所作的实证分析表明,志愿服务协议签订、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内容、志愿者个人费用补偿等几个方面都显示我国志愿者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志愿者对其服务组织的满意度评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加强和规范志愿者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宝珠 《社区》2005,(8):6-11
20年前,天津朝阳里小区的13位老人义务承担起楼里的巡视、老人的照料、孩子的午餐、双职工的买菜等工作,成为最早被媒体关注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20年后,当社区志愿行动在全国7万多个社区中推开的时候,中国志愿服务计量课题组的一项调查令人深思: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志愿者中51.3%的人一年只参加一次志愿活动,5.4%的人只在特殊时间和节日参加,1.7%的人一周或两周一次,1.3%的人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这意味着,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还不够经常,与美国60%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行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中国是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邻与邻之间的守望曾融入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面对今天的市场经济,面对一个理性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寄希望于志愿行动唤回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希望志愿的火种形成燎原之势。当然,人们也意识到,这火苗是不能仅仅依靠热情和传统来维系的,它呼唤一个对志愿行动的认可制度尽快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功能、价值和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但与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事业相比,志愿服务的研究特别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则滞后于实践活动。如何从相对微观或相对具体层面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弥补理论指导的欠缺和技术保障的不足,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效果。以志愿服务强省山东省志愿服务组织为对象,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由组织发展、公众倡导和治理功效三个维度组成。组织活力是影响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提升的直接因素,受到制度环境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影响。为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志愿服务组织应该积极构建纵向和横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要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独特的育人功能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意识、提升医学志愿服务能力、健全医学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打造精品医学志愿服务项目等几个方面.提出强化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是体现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强化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倡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直是高校人才基本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开放办学、联系社会、走向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主渠道.高校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者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亦是志愿服务能力较强、参与意愿极为踊跃的一个群体.以首都四所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调查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展,队伍不断壮大。在新的形势下,应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具有“校园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让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联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