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0,1(2):153-156,168
李绍明先生自幼生活在彝区,很早就对彝族文化感兴趣。1953年,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先后得到陈宗祥、吴泽霖、冯汉骥、马长寿、林耀华等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他在民族识别、社会性质研究等关于彝族的历史和现状方面的研究中,硕果累累,弄清了凉山彝族在民主改革前奴隶社会的状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对彝族族源、族属及文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所主持的横断山区"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开创了藏彝走廊民族综合研究的先河,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李绍明先生还积极参与了关于中国民族学地位的交流和对话,对学术进行了反思,在此方面也发表了不少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金忠山  王禄 《民族论坛》2012,(12):24-29
中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以民族关系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在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还是在科研机构建立、科研成果及学术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民族法学学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与其他学科相比基础理论也相对薄弱,甚至出现学科边缘化的趋势。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亟需学界同仁的继续努力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张云 《中国藏学》2023,(2):178-188+220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在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藏文历史文献翻译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陈庆英先生的藏学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他去世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丰厚研究成就的继承发扬,还会对中国藏学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从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民族关系史等方面梳理了陈庆英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治学路径方法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初步总结。先生始终坚守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崇高使命,服务国家和人民,有追求、有担当,尊师重道,提携后学,为中国藏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一) 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作为民族理论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争论一直在进行着。去年,《民族研究》杂志第4期发表了苏联学者刘克甫与熊锡元先生再谈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问题的通信,又发表了贺国安先生的《斯大林民族理论模式驳议》,其中也涉及到对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看法和认识,拜读之后,颇有感触。首先,我觉得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当今民族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一种趋  相似文献   

5.
母语的命运———浅谈网络时代的民族语文(之二)文/许寿椿赵富芬语言文字工程化、技术化——语文将永远是人文学科吗?网络时代学科的性质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变化,语言文字学也如此。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他的科学体系中便把语言文字学划归思...  相似文献   

6.
王德才 《回族研究》2012,(3):142-144
2011年7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辑出版的沙允中先生的文集《吉林回族研究》面世。沙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民族工作,是吉林省民族工作部门的前辈,工作的职责和民族的使命感使他对回族研究多有关注,退休之后仍然笔耕不辍,2011年虽已76岁高龄,但仍壮心不已,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正如回族学界老前辈、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胡振华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沙允中同志"不仅勤奋地做好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曲折、光辉的历程,深邃博大的学术思想,缅怀他比国忧民、矢志报国的济世情怀,"行行重行行"、关注民生、"志在富民"、"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围绕"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成就"、"民族政策、民族关系与边疆民族政治"、"学科与国际视野"、"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与居民权益保护"和"学科建设与应用研究"五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民族素质,关键在于发展民族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又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期间,年逾古稀、两鬓斑白的杨克成先生,和我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对目前民族地区教育的看法。杨克成先生1910年生于云南大理一个白族商人家庭。早年,他在中央大学受业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1932年,杨先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  相似文献   

10.
钟敬文先生创建了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这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大学运动,将中国人的身份,精英阶层和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价值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民俗学高等教育观。与当时世界环境中的先进民俗学教育相联系,中国民俗学者的很多研究都与当时世界知名高校的前沿研究同步,以研究推动教育;打通大学与民众的通道,开辟了"到民间去"的现代社会改革之路。民俗学高等教育,落脚点是建设中国优秀整体文化。在社会主义高校体制下,我国民俗学高等教育已发展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地方普及教育、民族民俗学教育、社会公众教育和留学生国际教育五个分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钟敬文先生在这一宏观视角下,强调国民素质教育,对现代文化建设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双重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的民族学教育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科研究区域有局限性,目前民族学的基本研究范式依旧以区别"族别"为基础而讨论各民族的发展史及其文化问题。在民族学研究跨入新时代的同时,民族学教育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指导思想,在研究和解决当前民族发展与民族问题的同时,也应注重新时代国家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大融合。将民族学研究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在研究中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与教育相结合,以便随时应对民族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党和国家提供符合我国发展道路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是回族先贤马邻翼先生诞辰150周年,先生一生孜孜于教育事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为实现他"偕我少壮进学业于黉宫,偕我民族进入文化大同""一洗潮流之污玷,完成复兴中华之全功"的中国梦,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和民族节操,难能可贵,值得后人纪念和敬仰,特撰此稿,  相似文献   

13.
在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许多方面都受到一种启蒙教育。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人的态度,对青年们来讲,都是极有好处的。我国各族的青年们,都接受过鲁迅先生的光和热。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绝不允许历史倒退,始终对着愚昧和困乏宣战。他呐喊奋起,唤醒整个民族,共同努力创造祖国光明的未来。他百折  相似文献   

14.
为缅怀费孝通先生对我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由国家民委主办、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费孝通先生一生经历的90多年,正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变革时代。费孝通先生不仅是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活跃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费孝通先生为我们贡献出了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两方面的杰出智慧和研究成果。他说,费孝通先生始终把个人的研究紧紧贴在国家发展的脉搏和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先生一生与民族研究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本文主要从费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工作梳理他的民族研究脉络。费先生在清华开始学习人类学专业,随后开展广西大瑶山调查,1938年留学归国后在云南继续开展农村调查,介入"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建国后参与政府组织的"民族识别"工作,改革开放后遍访少数民族地区,思考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并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中国民族史和今后的民族关系发展提出了一个宏观理论框架,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认可。费先生的民族研究探索和心路演进,为我们今后的民族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认识马老———记著名民族工作者马曜先生文/李旭有这样的诗品和人品,为学为事自然当有一番境界——说来有些怪异,马曜先生向来以研究民族学、历史学而闻名,而我认识他却是从他在解放前就出版的《茈糊精舍诗初集》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诗,那瘦硬幽深...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改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需要。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目前我国存在"少数民族理论"和"社会成员理论"两种理论,二者不仅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少数民族理论"的相关研究为"社会成员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在民族研究方面,涉及民族、民族史和民族史学等领域,其特点是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相结合、民族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相结合,这些特点突出反映了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学术特点和理论风格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费孝通先生就南岭走廊提出的民族研究的路线图是南岭民族走廊要展开综合性调查,不仅研究各民族的历史渊源,还要对相类似的山居民族进行比较,研究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差异问题,以及汉族在这个地区的作用问题。而在此之前,南岭走廊研究早在唐汉时期就已经有一个自在研究阶段,在中华民国时期进入了自为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才真正进入自觉研究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朱艳敏 《民族论坛》2013,(4X):45-47
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改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需要。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目前我国存在"少数民族理论"和"社会成员理论"两种理论,二者不仅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少数民族理论"的相关研究为"社会成员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