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3年2月,我曾第一次到过驰名中外的贵州威宁石门坎。那时,就受到过强烈的震撼,那么一个边远和荒凉的地方,却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西南苗族文化最高区”、“苗族文化的复兴圣地”,并创造了西部苗文。在这片土地上,竟然出了4位博士、20名厅级干部,称得上贵州的一代精英,这无疑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据说那时海外来信,信封上只要写个“中国石门坎”,就能收到——看起来就这么简单,其实却很不简单!难怪1988年于伦敦出版的《中国西南——不合拍胤迹》一书,就用了占全书1/3的篇幅来介绍石门坎。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苗族先民在影响后代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各种活动中,所形成零星的、未成系统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认识,都是苗族先民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分析苗族原始时期经济社会条件,从被翻译并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窥测苗族的原始意识,从而对苗族教育思想做出最初的描绘和总结,对现代苗族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教育视野下苗族“锦鸡舞”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锦鸡舞”源于锦鸡的动人传说,经过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丰富和发展,如今已成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从现代教育视角观之,“锦鸡舞”集感恩教育、智力开发、体格教育、合作教育、审美教育、环境教育和民族情感教育于一身,值得挖掘、借鉴、继承和弘扬.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需要通过保护与传承、弘扬与丰富、融合与繁荣等策略,以提供保障基础、动力基础和竞争氛围,从而优化“锦鸡舞”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是一国的基础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其鲜明的教育特色和特定的研究对象,而将承载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中,完成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教育者的责任。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无文字产生和记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用舞蹈的形式保留和传承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因此,将羌族舞蹈引入学前艺术教育中,对于我们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幼儿美育素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羌族舞蹈的特色、在学前教育中推行羌族舞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羌族舞蹈在学前艺术教育中传承现状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达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这几年,我一直在贵州一个叫石门坎的地方做关于苗族儿童教育公益项目,这种机缘巧合,使我接触到基督教,因为,在石门坎的故事中,背景是基督教信仰。1904年,有一个英国循道公会的柏格理传教士在石门坎传教,他通过办教育和传播基督教信仰,使这个地区发生了极大的社会变迁。(注:循道公会,英译为Methodist Church,是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教会之一,18世纪产生于英国,指  相似文献   

9.
苗族文化是一个不断生产的过程,文化的再生产通过人类的实践实现。在一个苗族聚居地T镇,提倡苗族文化保护的投资商推动了当地苗族人族性认同的并入,却最终与其所反对的现代性达成了一致。具有流动性经验的苗族青年在与投资商的互动与对抗过程中,其"主体性"被"询唤",他们与现代性达成了一种合作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践形塑和再生产了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任玉丹  韦小满 《民族学刊》2019,10(5):80-90, 124-128
2011年以来,国家加大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新疆实施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学前双语教育蓬勃发展。随着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2017年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测试数据,分析我国城、镇、乡学前幼儿入园率、汉语入学准备和双语教育资源差异状况。结果发现:农村仍有少量幼儿尚未入园;在汉语能力上,乡村学前教育仍与城市有显著差距;在教育资源方面,城乡差距有了新的表现,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班额和生师比过大,园区的设施设备已经基本满足需求;但城市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和硬件设备成为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短板。据此,提出了建立健全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制度和法规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并进行合理分配,打造高质量学前双语教师队伍,遵循学前双语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等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女性,在远古时代普遍受到尊崇,被人们奉为神圣而顶礼膜拜。苗族至今还把领袖人物尊为“仡奶”。自从男性登上统治的宝座之后,便剥夺了她们的权利,特别是受教育的权利。儒家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公开反对妇女受教育。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受害尤为严重。解放前,湘西苗族妇女受到初等教育,粗知文化的万不及一。建国初期,提倡男女平等,广泛发动妇女入学,积极培养妇女干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惜,这一趋势没有继续发展下去,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苗族妇女受教育面越来越小,成为苗族和苗族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苗族妇女正在愚昧无知中悄悄沉论,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和沉思。下面是我仅就一个县调查所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讨论20世纪30年代杨森主政贵州期间,对石门坎苗区推行的教育同化政策的内容和过程,并藉此反映国民政府如何以民族主义,来收编西南边远的花苗族群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成员.那时,西南边远的花苗族群,第一次从过去被污名化的"苗蛮"异族,被改称为"边胞"--一个被民族国家认可的国民身份.  相似文献   

13.
周庆伟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33-135,153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治穷致富、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大量培养人才就是治国根本.美国近代教育的兴旺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一个例证.美国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教育立法、采取多种行政支持措施,运用财政资助教育事业,开展多种形式推广普及全民教育.对于一个以"移民"著称于世的国家,教育成为了到美国谋生的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传统、不同文化的众多移民美国化的熔炉.美国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育方式,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所采取的发展措施,对我国民族教育的改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18.
6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麻阳、城步、广西融水、贵州松桃、云南屏边等5个全国单列苗族自治县政协共同举办的"中国苗族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论坛以"挖掘保护苗族文化,共商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苗族历史文化起源变迁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习俗与历史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员的学业成就.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土瑶传统文化习俗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土瑶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通过对土瑶部分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度描写",揭示学校院墙之外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从文化的视角和层面来探究土瑶学校教育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的体现——民族服饰,体现了该民族的生活面貌。本文基于中国民间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审视苗族服饰纹样,对中国苗族聚集区的苗族服饰图案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识、文化积累及生活面貌,对苗族独特文化内涵在苗族服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