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鲁迅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的高度,用近代小说观念,将《金瓶梅》准确定位为"世情书",具有开创性意义。他运用社会的历史的观点,对《金瓶梅》性描写的成因问题,作了开拓性研究,但对性描写本身的评价,则有失于平庸。他将《金瓶梅》早已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的"打破权",归之于《红楼梦》,有失公允。他对《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的认定是错误的。他仅用书中的"山东土白"四字,对《金瓶梅》作者"决非"是"南方人"的判断,则有失于武断。  相似文献   

2.
叶桂桐教授     
叶桂桐教授,1945年9月出生,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作访问学者,师从钟敬文、张紫晨先生学习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蒋和森先生研治明清小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叶桂桐博士的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古代小说,他在以下三个课题的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一)《金瓶梅》版本研究。叶博士的博士论文为《论金瓶梅》,指导导师是蒋和森先生,答辩委员会主席是邓绍基先生,…  相似文献   

3.
吴利国 《老友》2013,(9):6-8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他曾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江西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撰写的《傅抱石传》,荣获中国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江西文学史》上有专文介绍和评论。他被南昌大学聘为中文系兼职教授,被江西师范大学聘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新余学院将他作为"名校工程建设"的品牌推出,在抱石美术学院为其设立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一些论者对《金瓶梅》的性别价值倾向作了充分的肯定。本文剖析了《金瓶梅词话》的男性中心主义叙事立场,特别对作品中的两性性态作了重点评述,从而认为,从性别价值视角看、该作品没有两性相互尊重、理解的情感可言,更这论叙事者对女性价值的揄扬,是一部男权价值倾向十分显豁的古典小说,只有剔除其糟粕,才能成为于今日的文化建设事业有利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 文学史上最早提到《金瓶梅》的讽刺,是明代的袁宏道,他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他拿《金瓶梅》和古代讽喻散文《七发》相比,说明他已看出《金瓶梅》是一部讽喻性小说。但真正从审美角度论述《金瓶梅》讽刺艺术的,还是鲁迅先生。“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鲁迅在此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揭露与讽刺并用的作品。当代艺术界普遍承认《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却忽视了《金  相似文献   

6.
黄云生教授男,浙江浦江人,1939年出生于云南南涧。长明从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黄云生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教学上,曾为中文系和教育系本、专科学生开设讨《儿童卞学概论》、《中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等课程,为研究生、访问学者、进修学员讲授过《儿童文学作家学》、《幼儿文学研究》等课程;他所参与和主持的《儿童文学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儿童文学教学的拓展和深化》两个教学研究项目先后均获…  相似文献   

7.
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邱世友先生的道德文章,素为学界所称道。他的词学、《龙》学研究以及诗词创作的成就蜚声海内外。兹敬约同行教授略作评述,以表达后学对学术前辈的景仰。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邱世友先生的道德文章,素为学界所称道。他的词学、《龙》学研究以及诗词创作的成就蜚声海内外。兹敬约同行教授略作评述,以表达后学对学术前辈的景仰。  相似文献   

9.
黄霖的《金瓶梅》研究"外学"与"内学"兼善,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一是《金瓶梅》作者成书研究,二是《金瓶梅》社会价值研究。黄霖的主要代表性著作《金瓶梅考论》和《金瓶梅讲演录》为金学大厦的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石。黄霖提出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说"是独具代表性的"一家之言",他提出的《金瓶梅》"反腐败经典说"也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邱世友先生的道德文章,素为学界所称道。他的词学、《龙》学研究以及诗词创作的成就蜚声海内外。兹敬约同行教授略作评述,以表达后学对学术前辈的景仰。  相似文献   

11.
黄霖 《社区》2009,(20):8-8
《金瓶梅》从明代刚在社会上流传起。就被人认定是一部“黄色小说”,有的人到今天尚谈《金》色变。《金瓶梅》是有一些“说淫话”的地方,赤裸裸地描写了性行为。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金瓶梅》中多数的性描写是与暴露现实、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推进情节大有关系的。不妨就“五四”以后的一些代表人物的说法.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充分肯定《金瓶梅》的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特别是在当代反腐败中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邱世友先生的道德文章,素为学界所称道。他的词学、《龙》学研究以及诗词创作的成就蜚声海内外。兹敬约同行教授略作评述,以表达后学对学术前辈的景仰。  相似文献   

13.
三、评者与评点新时期《金瓶梅》的评者与评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其主要标志是吴敢新发现的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和其中的《仲兄竹坡传》,以及以此为据撰写的《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和《张竹坡与金瓶梅》两部专著。刘辉在《〈金瓶梅〉研究十年》中对此作了如此评价:“如果说国内学者在《金瓶梅》研究中不少问题正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的话,那么,在《金瓶梅》重要批评家张竹坡的家世生平研究上,则有了明显的突破,完全处于领先地位。”这个评价是客观而恰当的。除此之外,使金学界引以自豪的学术成就还有刘辉的文龙…  相似文献   

14.
吴敢的《金瓶梅》研究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一是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研究。主要代表性著作即《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和《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它们为金学大厦的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石。同时,吴敢担负了《金瓶梅》研究者队伍集结的学术使命,即学会与学刊的筹建和创办,他的这一学术活动为金学研究的学风建设以及各种学术典范建构做出了自己的实绩。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明显而普遍的。长期以来,由于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佛教抱有很深的偏见,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消极的、有害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同样有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总体上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的影响是积极的。与性描写一样,因果报应思想是《金瓶梅词话》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正视它,并予以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的性描写值得认真讨论。《聊斋志异》中爱情题材作品的性描写,少叙述而多形容,具有很强的文学魅力和审美特性。这类性描写,或者与异性间感情的发展相伴随,或者与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相一致,或者是小说情节发展之必须,和谐自然,引人入胜。《聊斋志异》除了写性的美好与和谐之外,也描写了性残疾、性蒙昧、性压抑、性变态和性错乱等不正常、不健康的性心理、性行为及其对个人、社会的戕害。总体上看,《聊斋志异》的性描写是成功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蒲松龄的创作态度是认真而严肃的。同时,《聊斋志异》性描写的表现形态、表达技巧也颇值得肯定。当然,《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性爱题材的作品和性描写,需要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7.
周钧韬先生专事《金瓶梅》研究二十多年,提出了"《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金瓶梅》为性小说"等6个新说;完成了《金瓶梅》创作素材来源考证的基础性工程。他的"治学之道"包括"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目不斜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等。其自言"治学之道"的核心是学好哲学。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金瓶梅》的语言(下面均简称“金语”)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讨论《金瓶梅》的作者是哪里人时,“金语”更成了各家争论的焦点,意见颇不一致。台湾学人魏子云先生是研究《金瓶梅》的名家。他对《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思想艺术”和“作者是谁”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石昌渝、尹恭弘两先生在《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前言中说:“关于《金瓶梅》的成书和作者的考证,魏  相似文献   

19.
书讯     
《闲评金瓶梅》,作者周双利教授,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近期出版。全书二十万字,以闲话的方式,纵意而谈,不拘格套,所论的问题都研究《金瓶梅》的重要问题,如谁是《金瓶梅》的作者,《真本金瓶梅》的由来,《金瓶梅》在日本与西方的传播,并论及《金瓶梅》主题思想,小说结构以及艺术手法种种,最后是纵谈《金瓶梅》的研究历史。作者以随笔的笔法,议论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的叙述语言,是一个万花筒,又是一盘大杂烩。万花筒云云,是说她文字表达往往锦团花簇,气象万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大杂烩云云,乃是说她泥沙俱下,良美混杂,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评价《金瓶梅》的叙述语言,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文本出发,一味褒扬固然不足取,全盘否定更是要不得。本文将就作品叙述语言的构成及特色等问题展开讨论。一、教述语言的构成从宏观角度而言,《金瓶梅》的叙述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陈述语言、描写语言和评论语言。(一)陈述语言陈述语言是用来介绍人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