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华  陈丽萍 《东岳论丛》2012,(8):117-121
市场约束和政府干预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两种外部治理机制,这两种外部机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存在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干预显著的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而市场的约束作用比较弱,其中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干预比较少,但城市商业银行受到政府干预的程度较高,显著的增加了其风险.同时从分组回归的结果我们也发现在2005年之后政府干预机制逐渐减弱,而市场的价格约束机制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隐性保险下的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源于超额利润和商誉等无形价值的特许权价值会对银行风险产生抑制作用.基于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我们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拓展,运用2006-2009年3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系统性地分析了特许权价值在政府隐性保险下对上市和非上市银行的自律效应.研究发现,即使在政府隐性保险下,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依然显著,并且上市和非上市银行的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依然显著,但是借助投融资优势和治理优势,上市银行的特许权价值自律效应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大,隐性保险激励其承担更多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行为失范,行为与责任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以此次疫情为例,构建公共安全治理中政府使命、责任与行为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比较不同地方政府应对此次疫情所采取的不同行为措施,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履行前瞻性责任不到位,统筹协调责任仍有待加强,在运用规律和新技术降低损失方面履责不够,在公开和传递信息方面失责,在公共安全的源头治理方面履责不到位.究其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风险防控动力不足;行为治理机制不完善,难以约束主观自利动机;在公共安全治理方面思维僵化;信息交流及沟通存在梗阻;危机治理受到技术、利益等方面的阻碍.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针对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问题,应建立第一吹哨人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履行风险治理责任,矫正地方政府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失范行为,树立公共安全治理底线思维、兜底思维和全过程管理思维,借新技术之力打通地方政府在数据信息传递中的梗阻,从制度、技术、法律保障等方面促使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安全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山东省银行机构为样本对我国区域性银行治理机制及政府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风险承担越低;当董事会规模越大,高管人员薪酬越高时,银行的经营越稳健;相反,政府监管并没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治理机制和监管措施在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东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资金的短缺、融资渠道的单一以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是高校负债经营的共同决定因素.在高校负债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下,高校负债规模快速扩大,预算软约束和个体利益驱动等因素致使高校借贷市场滋生大量动机不良者,高校负债的系统风险加大.高校、银行和政府是高校负债博弈的三个主体,现有的博弈背景容易导致高校过度负债行为,通过提高高校隐藏成本、治理高校软预算约束等相关措施可以改进博弈结果.化解高校过度负债问题需要从高校融资渠道和改进高校负债博弈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组织既具有经济人属性,又具有社会人属性;既具有经济理性,又具有社会理性,社会理性约束经济理性。当农村金融组织实现经济人属性最大化时,必然对其非股东利益相关人的经济利益实现构成限制条件,并且其经济行为嵌入到各种社会结构之中或各种非正式社会关系之中,受到社会结构或非正式社会关系的约束,以实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统一。在社会本位法哲学的影响下,其承担社会责任无疑具有正当性。其在交易对象、服务内容、风险防范和政府干预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承担社会责任的质的规定性。按照农村金融组织社会责任的本质要求,应建立权利塑造、主体建构、行为约束、风险防范和政府支持等法律制度,督促农村金融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以2004-2007年的年报数据为来源,分别对固有商业银行、全固股份制银行的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能力、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的增加均会导致风险的增加.而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则降低了风险,董事会的规模及独立性对降低银行风险具有一定影响.全国股份制银行的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降低了风险,但是两职舍一和外国董事席位则增加了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8.
孙龙建 《天府新论》2008,13(2):60-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在促进融资效率和加强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监督主银行".研究表明,交叉持股和持债削弱了利益相关者控制风险的动机,存款人作为仅存的约束主体,很难有效约束银行.中国银行体系和监管体系与日本案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和银行监管都是当前改革的侧重点,提高市场约束仍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以财政和货币资金的关系为切入点,强调了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共生特征;通过政府、银行、国企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政府担保情况下银行放贷引发风险的静态及动态模型进行细致描述;验证在目前的政企、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大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存在所导致的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互催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陈旭  李娜 《江淮论坛》2014,(4):107-110,54
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银行面临内外部监管对高管风险控制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内部监管中的股东监管可以对高管薪酬进行控制,外部董事对高管薪酬及其风险敏感性并没有起到"监管作用"。(2)银行外部监管机制的加强弱化了高管风险控制激励。  相似文献   

11.
在对声誉信息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声誉信息的传播路径,充分利用声誉的传播来约束公务员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引入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利用KMPW模型证明声誉的信息效应可以形成一种隐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种隐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保证公务员短期甚至是长期的承诺行动,抑制公务员机会主义行为,进而能够有效控制公务员道德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预算软约束和中央政府隐性担保下,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会异化为类似“资源开采”,地方政府源源不断地“采掘”地方债,有可能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在辨析地方债资源诅咒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9—2018年我国25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地方债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债务率的快速增长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资源诅咒效应,过度膨胀的地方债将影响营商环境、扭曲产业结构、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弱化企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预售制度:深层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预售制度是目前国内房地产领域最普遍的一种制度规则。由于我国住房预售制度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制度各方利益明显失衡,是一种单边风险机制,它为房地产开发商套取银行资金和获取暴利创造了条件,而风险则由消费者与银行来承担。因此,完善的住房预售制度就是让该制度成为相关利益主体对等与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而且这种风险分担机制应贯穿于住房预售各个环节,包括严格的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市场惩罚、市场风险分担与约束、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企业版权质押贷款的理想模式,是以贷款企业、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信贷银行和政府为核心的五个主体板块、共十四个参与方的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系统。政府通过再担保机构等所承担的终极风险是本模式成功实施的保证,贷款企业、担保机构与各相关中间机构合作的制度设计是本模式的创新之处与关键环节,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与主动创新的精神决定着本模式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27-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是内外部环境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环境变化的不可测性、复杂性以及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无法对上述变化做出有效调适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发生。不同类型的合作社面临的运营风险各不相同,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和区域环境下,针对某种合作社有效的机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类型。不同类型的合作社面临的风险来源及其形成过程各不相同,因此选择的内部治理机制、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运行模式也各有迥异。但是,那些成功的合作社其内部治理机制中都蕴含了诸如多元化参与、紧密的利益联结、风险共担、自由进入退出等具有共性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跨产业战略、治理机制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理论上讲,良好的企业治理能够对跨产业多元化经营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企业价值.文章以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中资企业1997年至2009年时间跨度内的数据为基础,以跨境股权融资背景下的跨产业战略在企业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传导路径为视角,将三者纳入一个整体逻辑框架来探寻其深层次联系.研究发现,企业治理水平的改善降低了管理者采取有悖于外部股东利益行动的可能性,即抑制管理者从事跨产业扩张的冲动,这也是跨境股权融资背景下企业治理对跨产业战略约束路径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经济人"及其对政府执行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勇波 《社会科学家》2008,1(5):118-121
政府人员有着追求利益"政府经济人"的特性和倾向.一方面,"政府经济人"追求利益的本能可成为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经济人"不当的利益追求行动也会对政府执行力形成制约作用.因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建立法制约束体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来约束"政府经济人"的不当利益追逐行为,促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治理中,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结构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呈现出深刻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形成,不仅与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有关,与嵌入在经济中的地方政府官员个人晋升微观政治利益和体制内软约束有关,还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与届别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行为有关。构建并实施生态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应因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房地产经济占主导的中国经济发展时期,政府相关部门隐性违法的事件屡见不鲜。政府隐性违法的原因是监管和约束机制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集团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其产生机制与政府放权密切相关,行为表现却有别于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其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群体性民事纠纷救济问题也成为法学界的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2008—2020年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举借环节的增量风险以及使用环节的绩效水平为切入点,分析税收竞争对隐性债务治理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地区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尚处于合理范围内,良性的税收竞争降低了隐性债务举借环节的增量风险,提高了使用环节的绩效水平。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的推出,税收竞争改善隐性债务治理的作用被削弱。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税收竞争通过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改善对隐性债务的治理,并通过缓解预算软约束问题降低隐性债务举借环节的增量风险。审计揭示、整改功能的发挥对税收竞争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绩效有负向的调节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竞争影响隐性债务治理的效果在竞争强度、债务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文章的研究对税收竞争结合金融审计改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并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