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减轻国有企业的养老负担 ,使其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是“统账结合”的养老金模式制度设计的目的之一。但这种初始目标并没有实现 ,具体实施中出现的偏差已对国企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为 :国企职工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问题、过重的养老负担造成的企业财务困难等 ,其根源在于旧体制遗留的隐性债务问题 ,并提出政府承担隐性债务责任是实现养老金改革和国企改革良性互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化的国企改革思想。从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看,习近平国企改革思想充分体现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并明确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对新自由主义私有产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市场竞争理论进行批判和扬弃,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为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力图从理论上破解当前国企改革的争论"迷局"。从时代价值看,习近平国企改革思想坚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彰显了中国特色国企改革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思维,构筑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实践方略;坚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夯实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传统管理方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知识管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实施知识管理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管理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全员学习四个方面实施知识管理策略,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这是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党中央又一次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这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国企改革和发展攻坚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完全受计划方式调节的国有企业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经过 2 0年的改革 ,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地实现脱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其重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伦理上的基本取向的偏执。因此 ,要实现国企改革的成功 ,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伦理观的冲突与转换问题 ,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论目标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永杰 《社科纵横》2003,18(2):27-28
目标管理方法使一般的管理理论具体化 ,是提高管理效率的良方。组织目标是组织管理活动的成果指向。目标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和目标体系、执行目标、对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和总结等过程。目标管理方法要正确运用才会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困难和争议最多最大的改革.经过30年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尽管还有一些攻坚任务,但国企改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是国企改革的既定方向.今后国企改革总体上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体制,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基本完善,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英 《社科纵横》2007,24(4):82-83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难点与焦点,围绕着国企改革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国企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产权关系、管理创新、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来分析影响国企改革发展进程的几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微观和宏观的双重规定。从微观上讲,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既有的残缺产权结构,构建收益权与控制权有机统一的完整产权结构;从宏观上讲,在于寻求一条既不引致潜在资产损失短期内显性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又能实现国有资本加速增值,并用增值收益有效补偿潜在资产损失的改革路径。既有的私有化论、行业退出论、投资重体换位论、法人社会主义论和国有股权主导的股份制改造论等改革思路却无法同时满足国企改革的双重规定,难以将国企改革引向成功。作者提出了国企改革的全新思路:国有资本“搭便车”运营  相似文献   

10.
建立市场型银企关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性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与企业历来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所进行的全面的改革、改制和改组,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性措施和出路。而国有银行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则在于整个国有企业的优化及其经营效益的根本好转。只有搞活国有企业,银行才有从根本上盘活大量不良存量资产的希望和可能,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富有市场效率的新型的银企关系,既是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冲出困境的现实需要,也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客观要求。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项艰巨任务。“生产资料人格化”的理论 ,既不姓“资” ,也不姓“社” ,它是“中性”理论。公有制也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人格化” ,这为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可通过“正结合”与“反结合”的方法。“正结合”就是直接拥有产权或使用权 ,通过经营使用 ,直接获得效益和报酬。“反结合”则是通过行使监督权、建议权间接创造效益 ,获得报酬。有了这种方法 ,企业承包制有望“起死回生”。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应向“人格化”推进。国企经营管理部门和监事会人员签订监督合同 ,二者形成制约关系。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机制会最终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曙光  刘彬 《学术交流》2005,(5):107-110
国有企业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难题。解决东北国有企业债务问题,财政应采取相应政策:对资产的转移、出售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调整和改革现行的国有资产财政管理体制、开征消费增值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对东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是财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包括许多方面,除财务管理之外,还有物资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但是所有管理只能影响某一特定方面,只有财务管理(即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实施管理.企业要完成从计划经济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就是将企业由从属于政府的生产单位转为从属于资本的经济组织,由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为以资本经营为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现代企业应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吕佩柱 《学术交流》2005,(6):118-121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活动将逐步走向正轨,并呈现有序状态,经济违规现象逐渐减少。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核心是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管理,使经营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才能获得高效益。这就要求借助管理审计的职能,满足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新需求,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也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5.
政府职能定位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是无法同时胜任弥补市场缺陷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的 ,合理的选择是把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交由全国人大派出的、与政府独立的“国资委”承担。据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由政府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举办的国有企业Ⅰ和由“国资委”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举办的国有企业Ⅱ两种类型。国有企业改革拟走国有企业Ⅰ和国有企业Ⅱ分开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历史经验教训 ,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目标的多元性、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高度不对称性 ,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弱竞争性。但是国有企业在满足公众公益性需要、政府政策调控、自然垄断行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等方面具有非国有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此外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政府权力聚集优势资源 ,在加入WTO的今天有利于后发国家实施赶超战略。在经济转型时期 ,国有企业还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控制制度变迁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锦峰 《社会》2013,33(3):204-241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国家通过统合主义的方式逐渐退出了对社会的直接控制,从准全能主义过渡到了碎片化的威权主义;其次,工人阶级脱离了“完全性组织制度”,从受国家和单位庇护的领导阶级转变为市场化的劳动者;第三,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运转的轴心发生了变革,从单位组织的主导转变为资本的逻辑。由此形成的国家-资本-工人阶级结构最大的问题是资本对劳动的严重剥夺。对此,一方面需要在国有企业生产方式资本化的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工人的一般公民权,另一方面要在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加强集体化的组织建设,争取工人的工业公民权。  相似文献   

18.
李剑浩 《学术交流》2002,(4):102-104
石油存续企业改革的思路是:产权明晰;产权多元化是存续企业改革的方向;产权的可交易性;让企业来发挥作用。“退”是石油存续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钱津 《创新》2007,1(1):45-51
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世界最先进的一种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在中国普遍开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中,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卓有成效地起到表率作用。但是,除了一般性的学习,国有控股企业的学习还具有特殊性: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要学习国际共运史;三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国有控股企业将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将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建立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出售等项改革,符合我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国企大规模股份制改革不会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产权结构改革而言,所有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国企改革是所有制的体现,不是对公有制的冲击,是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反映,亦是其他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使我国整个改革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互促进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国企还要准确定位,在一些行业或领域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使国有企业改革与我国所有制切实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尚须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化的深化,完善立法,提高法治在国企改革中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