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19世纪40—80年代,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萌生时期;80-90年代中后期,是近代民主思想初步发展时期;90年代末至 20世纪初,是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成熟和广泛传播时期;辛亥革命以后,是近代民主思想深入发展时期。这四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大 可分为四个时期:19世纪40-80年代,是近代民主思想萌生时期;80-90年代中后期,是近代民主思想初步发展时期;90年代末至20世纪这代民主思想发展,成熟和广泛传播时期,在辛刻革命以后,是近代民主深发展时期这四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张海鹏本文考察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留日学生的情况。作者指出,在这个时期中国人赴日本留学的人数约有十万余人,远超过同期赴欧美留学的人数,但其中90%的人没有毕业就提前归国了,而且往往是为了抗议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宋建民 《船山学刊》2002,(3):125-129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日趋加深的时期,是洋务运动从兴起到衰落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西学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时期。随着洋务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企业的大量涌现,经济管理思想在这时也十分活跃。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有些什么特点?它对入世后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有些什么启发或值得吸取的教训?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是在清政府内…  相似文献   

5.
活着进入21世纪──90年代文艺眺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着进入21世纪──90年代文艺眺望毛峰如果说80年代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性开始觉醒的时期.那么90年代则是这种当代性充分展现其令人瞠目的活力、令人扼腕的危机与令人鼓舞的前景的时期。90年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是长久隔绝于国际环境之外的中国文化人渴望与国际...  相似文献   

6.
文本的意义同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有关。市场化经济促发的中国城市的真正蜕变是20世纪90年代历史境遇的重要表征之一,考查近一个阶段的女性话语,是无法忽略这一具有非常意义的时代征候的。随着现代都市的日趋孕育成熟,身居大都市的女作家们在受都市文化意识浸染的同时,也自然要对都市有所表达,这不仅仅体现在她们对都市、对都市女性的着力书写上,身为都市女性,她们的言说本身即隐含了都市的视角和立场,都市构成了都市女性生存的背景和制约力量,同时也成为对这种生存的一种阐释。 较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社会生活和社…  相似文献   

7.
论90年代中国多边首脑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边首脑外交是当今世界外交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全球化,全球一体化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90年代,我国领导人积极参与开展多边首脑外交,不仅使中国外交活动与当今世界外交发展同步,而且使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90年代中国全方位多边首脑外交呈...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近代西学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引入,新型的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学思潮的勃起,均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些充分说明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90年代中国改革和发展陈文科粮食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它是影响、制约中国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因素,15年来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90年代是中国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要下大力气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稳...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不仅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且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思想基础,并进而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精髓。一、三中全会的召开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同任何思想理论一样,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有一个形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她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是以…  相似文献   

11.
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化——即资本主义化(准确地说是半资本主义化),是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之后,伴随着殖民者的剑与火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应该怎样看待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怎样对这一重大的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一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的劫掠以  相似文献   

12.
实现的与期待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49年到现在,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新诗在这个特殊阶段里,已经有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新诗从此经历了充满痛苦的、极其曲折而又极富戏剧性的进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阶段,中国新诗历史的后50年,既是五四新诗传统的继续和延伸,又是具有巨大变异性的独特的阶段。正是由于它有过对于新诗传统的大面积的改写,因此,随之而来的匡正,却也为新诗历史打开了新的篇章。异变造成了贫乏,而挫折却酝酿着丰富。从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中国新诗这长达半个世纪的艰难行进,谱写了这一阶段诗歌的既贫乏又丰富的历史。诞生…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转型与鲁迅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从19世纪40年代迄今,中国一直在东、西方文化大碰撞中经历着一个漫长的文化转型期。20世纪初愈演愈烈的文化冲突中出现的五四时期,我视之为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一次高潮。改革开放迎来的真正的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80、90年代,我视之为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二次高潮。介于两次高潮之间的30-70年代,我视之为因战乱和与西方的隔绝等原因导致的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期的徐缓停滞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说,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文化转型的世纪。所谓文化转型期,总是相对于文化定型期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建立传教据点的同时,公然侵略中国的教育主权,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那么,中国民间对与官私学内容大相径庭的教会学校的反应如何呢,笔者仅就掌握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指正。 对于19世纪60~90年代,民间对教会学校的反应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进行探讨,下面分而述之。 一、60年代至70年代末 1860年前后,教会学校共有400多所,学生近7 000多人。至 1875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800所,学生约20000人。 这一阶段,较…  相似文献   

15.
张金梅(以下简称张):曹老师,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一股“读经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国内出现“读经热”的原因何在?曹顺庆(以下简称曹):所谓的“读经热,”又称之为“国学热”。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会在国内出现“读经热,”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文化转折。近、现代之交,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学产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与中国文学一样,在西方文化夹带着政治、经济优势强行冲向中国之时,中国文化也被迫“大河改道,”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告别了传统文化。这种“改道…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脚步匆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整整20年了。这是一个创新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全新的改革时期,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指引下,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历史的航船驶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道。一、成功的实践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转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长沙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的人文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大学在中国,已经出现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大学是有可能依靠思想文化的优势,成为整个社会的人文制高点的。且不论五四时期的大学,对整个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过何其辉煌的先导作用,就是不久前的80年代,高扬着人文精神的大学校园,也无愧于中华民族改革和复兴的气象台、人才库和加油站。然而,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在大学中步步衰落。这种衰落首先表现为人文专业地位的下降。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院系在招生和毕业上都不受青睐,创收亦无门。一些大学的相关院系科只好做出变通,比如有的中文系办影视、广告专业,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政治化倾向依时间顺序分为四段。即:五四时期到40年代,从“为人生”到“为政治”,50年代到“文革”前夕,“左”倾路线升级,“文革”十年,阶级斗争扩大化,90年代初期,极左思想回潮。本文对其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问题一直是困扰新诗写作的一个症结。这一话题对于文化转型、纯文学普遍失势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生存与发展尤显重要。在相继梳理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语言问题的几方面内容之后,从世纪之交诗坛关于传统、语言资源等论争角度,涉及21世纪初诗歌的语言问题,不仅贯通了近20年来中国新诗的历史;同时,也使这一问题在跨世纪的过程中,完成了历史的延伸和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起曹照鸭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表明,亚太地区仍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是亚太地区中最大的国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