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对糯高粱不育系32A、72A、张2A、永2A和糯恢复系35R、天杂6—3,湘九、张糯恢1号进行了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不育系和恢复系全部观察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准,特殊配合力差异除株高和生育日数不显著外,其余性状也达到极显著水准。筛选出优良糯不育系32A、72A和糯恢复系35R。  相似文献   

2.
蓉恢 90 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 6 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 ,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 90 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 ,与冈 4 6A、Ⅱ - 32A配组育成的冈优 90 6、Ⅱ优 90 6于 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Ⅱ优501是四川绵阳市农科所、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用Ⅱ—32—8A与绵恢501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练组合。具有产量高、再生力强,米质和抗病性优于汕优63,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3年4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不育系所配杂交水稻组合在单、双株寄裁条件下的秧苗素质研究,结果表明:Ⅱ-32A所配组合的总根数、白根数、白根率和分蘖性能等指标均较优,特别是白根率高,根系活力和分案能力强,但繁茂性稍差。冈46A所配组合其突出特点是叶面积和苗高占优势,繁茂性好,秧田各时期的于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但根系活力稍差,白根率较低。二汕A所配组合的特点是在发根力和根系活力上稍占优势,白报率较高。D汕A所配组合无突出特点。寄款方式对秧苗素质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前期和后期的差异大。前期双株秧稍占优势,但在后期刊单株放的优势很明显。因此,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为培育壮秧,增加秧龄弹性,应提倡单株寄栽。  相似文献   

5.
通过 4个不育系和 5个恢复系所配 2 0个组合 10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和不育系、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比较 ,表明籼型新不育系红矮A在千粒重、单株粒重、穗长、结实率等性状上的配合力明显高于珍汕 97A ,其它性状与珍汕 97A具有相似的配合力。绵恢 2 0 0 9穗着粒、穗实粒、单株粒重等性状的配合力明显高于明恢 63,结实率和全生育期与明恢 63具有相似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6.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对粳高粱不育系Tx623A、营4党、232EA和糯高粱恢复系4R、21R、35K、40R、58R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不育系间株高、穗长、生育日数、千粒重、穗粒数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恢复系间所有性状的配合力差异显著;组合间特殊配合力除穗粒重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筛选出了粳不育系Tx623A和糯恢复系35K。  相似文献   

7.
细胞质对杂交水稻的性状表显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二汕 A、八仙 A、京朝 A 是用秈型品种或光稻的细胞培育而成的新质源不育系,不具有普通野生稻的不育胞质,与野败型不育系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杂交优势强,产量高,抗性较好,适应性广。丰富了杂交水稻的质源宝库,有利于调系改组,延长优良恢复系的使用寿命,也可配制新的杂交组合,以缓和当前杂交水稻质源和组合单一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C49S—87是重庆市作物所选育的低温不育、温暖可育的温敏型不育小麦,为使该小麦尽快应用于杂种小麦研究,1997年秋我所进行了播期试验,对其在川南宜宾的育性表现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温敏型小麦C49S—87,对照为常规种川麦28号。首期播种时间10月27日,以后每间隔5d播一期,调查抽穗期,自交结实率及不育度。  自交结实率=(主穗茎部小花结实粒数/主穗茎部小花总数)×100%  不育度=(1-自交结实率)×100%2 结果2.1 C49S—87的育性表现 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表1),凡11月1日前播种,3月10日前抽穗为不育期,不育度达99%以上;11…  相似文献   

9.
用 1 8A等 4个糯高粱不育系与 3 5R等 5个糯高粱恢复系按Griffing方法Ⅱ组配成 2 0份组合 ,估算了糯高粱籽粒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同一亲本不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不同 ,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配合力也不同。在酿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上 ,选育优质酿酒高粱组合应选择总淀粉含量及支链淀粉含量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10.
红矮A为一新育成的籼型新质源不育系 ,具有西非栽培稻Dirrid 52 -3 7的胞质 ,花粉不育度 99.95% ,不育株率 1 0 0 % ,农艺性状优良 ,遗传性状稳定 ,开花习性好 ,配合力强 ,杂种一代优势强、米质好 ,抗病性强。所配组合红优 53 55、红优 2 2于 1 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两年来引进的几个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双8—2S和农垦58S对温度不敏感,在9月4日以前抽穗的均表现为不育,花粉不育度≥99.8%;几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对温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随温度的变化均不同程度表现育性波动;初步探讨了育性和温度、育性和播期的关系以及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协优413和Ⅱ优6216,是1995年5月4日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两个杂交晚稻新组合。现将该两个杂交晚稻新组合的特征和特性分别介绍如下,供各地农户搭配种植时参考:(一)协优413,协优413是中国水稻所用矮败型细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为母本,与广亲和恢复系中413杂交配组而成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P_(204),P_(507),PSO—Ⅱ单独萃取混合氯化稀土,得到了萃取稀土的最佳条件,并对P_(204)与PSO—Ⅱ、P_(507)与PSO—Ⅱ,协同萃取稀土元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P_(204)与PSO—Ⅱ,P_(507)与PSO—Ⅱ两者在萃取混合氯化稀土的试验条件下,均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玉米稻是以水稻不育系V20A为母本,玉米马齿黄为父本,远缘杂交培育而成的新粳品种,它不需年年制种,是目前高产水稻新秀。玉米稻性状稳定,优势明显,株高55—10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宽面挺拔,剑叶不衰;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粒童;耐寒,耐旱,抗多种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将原铅树实验装置的三部分[即:Cu—Na_2S(Ⅰ),Cu—不含 P_b~(2 )酸性硅胶(Ⅱ),Cu—含 P_b~(2 )酸性硅胶(Ⅲ)]分别组成Ⅰ—Ⅱ,Ⅱ—Ⅲ,Ⅰ—Ⅲ三个原电池,通过测定各电极电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铅树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Fe(Ⅲ)—I~-、Cr(Ⅵ)—I~-及Cr(Ⅵ)—I~-—Fe(Ⅱ)体系的反应曲线,证明了由于Fe(Ⅱ)的引入,使体系中产生Cr的五价中间体Cr(Ⅴ)并快速地氧化了I~-;通过实验确定了Cr(Ⅵ)—I~-—Fe(Ⅱ)体系的化学计量关系,导出了诱导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反应曲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吃饭与学问     
油饼与包子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学习、锻炼、工作着。我本科时住32楼416——提起32楼,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中文系毕业生都会油然而生亲情。从谢冕、孙玉石、洪子诚,到陈建功、刘震云、李书磊这些名人,都在32楼住过。32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绵 7AB -3中成对兄妹交不育株后代的不育率与相对应可育株自交后代的不育率相关分析表明 :不育株的不育率随相对应可育株自交后代的不育率高低而变化 ,可育株不育率高者相对应的不育株的不育率也高 ,反之则低 ,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模拟水田基肥施用NH4 HCO3 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施肥—耕作方法对水田水层和土层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肥—耕作方法对水层和土壤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有显著的影响。 3种施肥—耕作方法中 ,水层NH 4—N浓度及分配量为方法Ⅰ (灌水—施肥—耕作—沉清 ) <Ⅱ (灌水—耕作—施肥—沉清 ) <Ⅲ (灌水—耕作—沉清—施肥 ) ,土壤滤液中NH 4—N浓度及分配量为Ⅰ >Ⅱ >Ⅲ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3种耕作法的水层、土层滤液中的NH 4—N浓度均有增加 ,水层中的增加量为方法Ⅰ <Ⅱ <Ⅲ ,土层滤液中增加量为Ⅰ >Ⅱ >Ⅲ。综合比较 ,方法Ⅰ对于减少水田中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控制氮素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论动词重叠A—A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动词(记作A)重叠格式有寥种,本文只讨论其中一种格式:A—A式。 1 A—A式是动词重叠的理由 1.1 从意义、功能到形式,都不足以说明A—A是动量组合,而只能肯定A—A是动词重叠。 1.1.1 A—A的意义,对A来说不是完全新的另一个意义,只是A的意义上带了附加意义。从这一点考察,A—A的意义与AA的意义基本相同(尽管有细微差异),正说明A—A是A的一种重叠。 1.1.2 A—A在句子中主要用来作谓语,可以有修饰成分和连带成分,这与AA在句中的功能是相同的。A—A的后个A读轻声,不儿化,这又与AA的后个A的语音条件相同。而动量组合的量词不读轻声,可以儿化。这些都充分说明A—A是动词重叠,不是动量组合。 1.1.3 从结构形式看,A—A仅是A的一种重叠,一种有间隔的重叠。而作为间隔的“一”已不表尔实在数目意义,只是起嵌音作用,可称作形缀,因此后个A不是量词,仍是前个A的叠用。 1.2 值得讨论的还有另外两点:一是A—A的前个A后,可有一种所谓的宾语、补语;另一是A—A中的“一”可用“两”、“几”来替换,构成“A两A”、“A几A”。因为一方面有人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否定A—A是动词重叠的重要根据,而另一方面有人虽然承认A—A是动词重叠,却又以这两种现象作为论断A—A是动量组合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