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照我国现行公司立法,除董事长和执行董事所享有的公司代表权外,公司董事权主要是一种对内权,即基于委任关系而产生的董事权,主要是解决董事在公司内部,其中主要是在董事会这一集体议事机构内的权利行使问题,一般不具有对外效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潜含着强化监督权的价值取向,其目标可概括为让“监事更像监事”。然而,公司监事基于信息匮乏、监督方式消极等原因尚难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监督者应有之效用,其显著表现在监事对公司经营决策过程参与不足。虽然我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了监事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行使监督权,但此监督权因主动行使和被动救济制度均存在不足,导致监事沦为“董事会会议旁听者”而非“经营决策参与者”。完善列席监事监督职权,将有助于解决监督者信息匮乏困境和推动监督方式嬗变,并打破召开临时股东会作为监督权受阻唯一救济途径的局面。列席监督权完善路径包括列席权利之职权属性厘清、质询建议权可操作性优化、重大不当经营决策阻止权等方面,并对怠于履行职责的监事苛加不真正连带赔偿责任,促成“让监事更能监事”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公司机关之间决策权力的分工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枢纽问题与要害所在。在中国公司分权的现代化进程中,呈现董事会中心渐进回归的趋势。董事会享有公司经营决策权,尊重不同类型公司的治理差异,给予公司更多的自治空间,已成为全球公司决策分工治理的经验共识。中国上市公司的商业治理实践显示,经由章程不断扩张的董事会权力,已经向股东会权力中心提出挑战。司法实践中关于公司治理分权边界的模糊,剩余权力归属不清的诉讼分歧,要求对公司决策权力分工进行立法改进。在公司法改革中,应考虑在股东会保留修改公司章程、选举和罢免董事等有限的法定权力的基础上,重塑董事会经营决策中心,尊重董事会与经理分权的弹性。董事会的权力边界应当以法律和公司章程为限,股东会不得任意行使董事会职权。尊重公司治理的自生需求,改写董事会作为执行机构的简单定位,回归董事会中心主义,或许是中国公司治理胜出的自主道路。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是我国残疾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劳动就业权对于残疾人这个群体来说,不仅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虽然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实际生活中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权时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明了我国需要有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以达到进一步保护残疾人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韩国于2007年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增设了被告人享有阅卷权的规定,这对于保障被告人辩护权、参与权、知情权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被追诉人不享有阅卷权,并受法律援助条件的限制,部分被追诉人的辩护权、知情权及参与权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为此,应在刑诉法中增设被追诉人享有阅卷权的规定,并通过创制电子卷宗及设立电子卷宗阅览室的方式,来保障被追诉人阅卷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学者大都承认凡以自然人生理存在为基础的人格权,如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自由权、贞操权等,法人无法享有;但不以自然人之身体存在为前提的人格权,如名称权、名誉权、信用权等,法人应享有之。所以,对于法人享有特定的具体人格权并无太大争议。但紧接着问题便是法人这种人格的范围究竟有多大?法人是否享有一般人格权?本文试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立法中的扩张权、限缩权与排除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 ,同时享有自治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双重立法权。自治立法权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享有的立法权 ,地方立法权则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而享有的立法权 ,二者之间有着质的差异。在自治立法中 ,立法机关分别具有扩张权、限缩权和排除权的权能 ,而地方立法权则不具有这样的权能。因此 ,正确区分自治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 ,并正确的行使自治立法的扩张权、限缩权和排除权 ,是完善民族立法 ,充分行使民族自治权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将罢工权纳入法制的轨道——兼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的重要经济权利,它对于平衡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确认罢工权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保障劳动者权益,信守国际条约的需要,也有助于将客观存在的无序的罢工现象纳入法律的规范。我国亟需完善罢工权立法,承认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并规定合法罢工的要件,对合法罢工予以保护,对非法罢工予以限制和禁止。  相似文献   

9.
管辖权异议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立法对管辖权异议的规定存在明显的不足,致使理论界对原告能否享有管辖异议权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本文在肯定原告享有异议权的同时,剖析了造成否定原告异议权的立法上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管辖权异议立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仲裁制度的核心问题仲裁请求权作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仲裁请求权的本质是半诉权:仲裁请求权的内容包括享有权、选择权、程序实施权等;仲裁权的取得与行使无必然联系,社会成员享有仲裁请求权的条件是与争执的或受到侵害的可仲裁民商事法律关系具有直接利害关系,而仲裁请求权的行使要受制于仲裁请求权的运行环境;仲裁请求权可以抛弃和转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