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以九江学院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分析、归类、总结,从而根据所调查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省23所高校1600余名在校大学生(含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校内利益分配、个人期望、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恋爱5个因子,构建了影响大学生诚信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了上述各因子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其各因子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期望与大学生诚信之间正相关是显著的,社会环境和恋爱与大学生诚信之间负相关是显著的,而校内利益分配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影响不显著,但是网络环境通过恋爱因素间接影响大学生诚信。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潇 《科学咨询》2023,(1):120-122
目的 获取大学生不同体育项目锻炼后的心血管评价指标,并探讨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作用以及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影响的差异。对象与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为代表项目,选取18-19周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结果揭示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脏、血管功能均有积极影响,且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结果 1.在一定的锻炼周期下,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均能够促进大学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2.不同项目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体育舞蹈对改善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健美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胡哲 《经营与管理》2014,(5):147-150
笔者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大学生特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我实现4个维度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是否有创业动机,主要取决于创业的内生动力,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属于外生因素,也能通过一定作用对大学的创业动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以九江学院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分析、归类、总结,从而根据所调查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付超 《领导科学》2020,(4):126-126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作为一个小社会,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受年龄、外在因素等的影响,众多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以及情绪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明确,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进而对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空前的速度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当代大学生基于其心理特征和成长环境,首当其冲地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而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势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详细分析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的基本信息、人格、情绪、智商、心理辅导记录等,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体现某种内在联系。1.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1)学生的基本情况。除了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以其海量的共享信息资源、便捷的即时通信能力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生活。强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既有助于消除新媒体对大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理性认知水平和科学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由于其实时性、广泛性、多元性、开放性、自由性、情绪性、交互性等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从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来全面探讨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影响着区域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分布格局,对国家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差异的因素,构建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驱动体系,为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奠定基础,以实现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与区域经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