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也说:“惟君平昔,聪明绝人。”可见,在朋友眼中,柳宗元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应与一般所谓的愚者有着天壤之别。但是,经历了永贞改革的政治风暴以后,柳宗元却一再以愚、拙自嘲,以“愚者”自命,甚至把冉溪更名为愚溪,筑室而居。这样巨大的反差,出现在他贬后的作品中,相当值得重视。因此本文拟就此一论题进行深入部析。期使他的“愚者”形象得以如实呈现。  相似文献   

2.
一部中国童话史,就是一部童话演变的历史。当我们考察中国童话史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几对概念,一是童话名称与童话存在;二是古代童话与现代童话。童话的名称在中国出现于本世纪初,以商务印书馆1909年开始编纂出版专门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集《童话》为标志。主编人孙毓修在《初集广告》中指出:“故东西各国特编小说为童子之用,欲以启发智识,含养德性,是书以浅明之文字,叙奇诡之情节,并多附图画,以助兴趣;虽语言滑稽,然寓意所在必轨于远,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其中已含有童话的定义,对童话的对象、特点、功能阐述得比较全面、正确和明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二十世纪才有童话。中国最早的童话研究者周作人在1913年写的《古童话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徒生童话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其童话中的人物结构模式与安徒生自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运用叙事学相关原理,以《海的女儿》为个案,解析了安徒生童话的人物结构分类模式,阐释了安徒生童话在人物结构中所蕴含的深层语法结构,并通过人物结构模式阐述安徒生童话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角度对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 ,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 ,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 :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 ;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 ,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童话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其童话中的人物结构模式与安徒生自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运用叙事学相关原理,以《海的女儿》为个案,解析了安徒生童话的人物结构分类模式,阐释了安徒生童话在人物结构中所蕴含的深层语法结构,并通过人物结构模式阐述安徒生童话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7.
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临床心理分析学家出于职业的敏感和经历,运用精神分析学对童话进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童话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儿童文学的跨学科交叉,拓展了童话研究的视野。影响较大的童话心理学研究包括以贝特尔海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以弗朗兹为代表的荣格学派。尽管关注的重点不同,但两者都属于童话的深层心理学研究,都致力于揭开那些被日常话语遮蔽起来的,恰恰能在童话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无意识信息和心理意义。本文是对贝特尔海姆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进行的梳理和阐释,涉及童话的梦幻特点和童话的模糊叙事艺术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愚者”是一个世界性的经典文学形象。论题以阿Q与吉姆佩尔为例,探究文化、宗教的背景对文学形象的影响,通过对两个文本不同的价值体系的考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小意达的花儿》是安徒生独立创作的第一个童话。它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了完整的孩童精神生活,又通过想像联结了孩童与现代人精神生活里对于诗意的共同要求。它以童话的形式为童话的幻想精神申辩。它表达了“生命因想像而丰美”的童话主题。  相似文献   

10.
儿时的我们总是沉浸在美丽的童话故事中,享受着古老童话给我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和遐想。而今当我们站在新的角度上来审视童话时,却发现其中也蕴含着种种容易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本文以格林童话为考察对象,着力从血腥暴力的情节描述、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观、僵化故事模式中善与恶三个方面探讨童话对儿童心理潜在的消极影响,试图破除大众对童话价值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童话是打破中国儿童精神藩篱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体裁,其鲜明的儿童性赋予了儿童以灵性和人性之美.浪漫的幻想氛围凸显自由奔放的儿童精神与意志.呈现出诗意化的美学品格,从而完成了中国从古代童话到现代童话的历史嬗变,标志着中国文学童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与童话的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话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最理想的文学载体 ,二者有先验地相通之处。他反对艺术模仿现实 ,以想象和虚构构筑其叙事文学 ,这正是童话的灵魂。他极力渲染美与丑、灵与肉的尖锐对立和冲突 ,正好契合了儿童二元对立的观念世界。他极力营造浪漫、富有诗意的氛围 ,与童话文体风格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在选材、主题、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以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的影响,表现出题材单纯、节奏舒缓、抒情性、现实性等与西方童话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人生经历、人生信仰与西方作家亦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影响的同时,《稻草人》又明显地表现出与西方童话的差异,体现了作家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美籍犹太作家辛格笔下的愚者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巴·辛格以垂死的犹太民族语言意第绪语,创造出了一系列被西方人认为是犹太民族原型的文学典型———愚者形象。文章结合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和现状、辛格本人在美国的实际境况以及他笔下的愚者受人嘲弄而不被认同的三种情况,深入剖析三种"局外人"的内因,并具体分析了它们的内涵,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三种"局外人"都在渴求和平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童话创作颇为热门,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好势头。随之而起的是童话探索的热潮,颇多一些作家、评论家都注意到了“经年未艾仍尽得风流”的郑渊洁的童话创作,把他称之为“热闹派”童话“崛起”的代表。无疑,郑渊洁以他特有的才气,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以“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系列童话明星形象,创办了专发郑渊洁童话的《童话大王》(双月刊)杂志。郑渊洁创作的速度和惊人的想象力使整个童话界为之惊叹。他的童话为新时期童话创作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的童话一方面以思想内容的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为特色 ,另一方面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人 ,开辟了中国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中国童话在叶圣陶手中开始 ,同时也在他手里成熟  相似文献   

18.
浦漫汀的《童话十六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其实是一部童话学概论。它由童话史、童话理论和童话作家作品研究三个部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们常见的童话学之类著作,从内容构成看也无非是这样一些。浦漫汀以《童话十六讲》作其书名,想必不打算以什么“学”什么“概论”自居,只是要保存其授课讲义的特色。不错,这部著作很适合于作教材(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本来就是童话理论讲稿),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歌以“奇”、“诡”、“怪”著称,而他诗歌中的童话色彩及其内蕴往往为人忽视。李贺善于把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当作心灵化了的素材,从童话艺术思维这一角度加以审视、分解、重组,并适当融入时代生活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童话二者之间巧妙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审美独创。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的童话在意象的运用和喻体的选取上与众不同。以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为案例,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王尔德童话中所使用的比喻修辞和喻体的选择,探讨王尔德童话中比喻修辞的作用和特点,最终发现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其童话创作并未全然契合他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